“劉韐,建州崇安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12 16:13:18
劉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鎮(zhèn)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攝帥鄜延,出奇兵搗之,解其圍。夏人來言,愿納款謝罪,皆以為詐。韐曰:“兵興累年,中國尚不支,況小邦乎?彼雖新勝,其眾亦疲,懼吾再舉,故款附以圖自安,此情實也。”密疏以聞,詔許之。夏使愆期不至,諸將言夏果詐,請會兵乘之。韐曰:“越境約會,容有他故?!睍僬堈咧粒k戒曰:“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夏人聽命,西邊自是遂安。
知越州,鑒湖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歲二萬斛。政和間,涸以為田,衍至六倍,隸中宮應(yīng)奉,租太重而督索嚴(yán),多逃去。前勒鄰伍【注】取償,民告病,韐請而蠲之。方臘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韐曰:“吾為郡守,當(dāng)與城存亡?!辈粸閯樱鎱枒?zhàn)守備。寇至城下,擊敗之
知荊南,河北盜起,復(fù)以守真定。首賊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斂,聚眾剽奪,殺巡尉,統(tǒng)制官亦戰(zhàn)死。韐單騎赴鎮(zhèn),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飲之酒,請以官,縱其黨還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謀南牧,朝廷方從之求云中地。韐諜得實,急以聞,且陰治城守以待變。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備,留兵其旁,長驅(qū)內(nèi)向。及還,治梯沖設(shè)圍,示欲攻擊,韐發(fā)強駑射之,金人知不可脅,乃退。
韐莊重寬厚,至臨大事則毅然不可回奪。
京城不守,始遣使金營,金人命仆射韓正館之僧舍。正曰:“國相知君,今用君矣?!表k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為也?!闭唬骸败娭凶h立異姓,欲以君為正代,得以家屬行,與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貴?!表k仰天大呼曰:“有是乎!”歸書片紙曰:“金人不以予為有罪,而以予為可用。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笔褂H信持歸報諸子。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縊?!ā端问贰肪?46)
【注】鄰伍:鄰居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王厚鎮(zhèn)熙州,辟狄道令 辟:征召
B. 密疏以聞,詔許之 疏:稀疏
C. 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 具:準(zhǔn)備
D.至臨大事則毅然不可回奪 奪:強行改變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故款附以圖自安,此情實也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B. 鑒湖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C. 吾為郡守,當(dāng)與城存亡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D. 酌卮酒而縊 人非生而知之者
11.以下六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xiàn)劉韐“毅然不可回奪”的一組是( )
①韐攝帥鄜延,出奇兵搗之 ②吾為郡守,當(dāng)與城存亡
③不為動,益厲戰(zhàn)守備 ④金人知不可脅,乃退
⑤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為也 ⑥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面對西夏人納貢請罪的請求,將士們認(rèn)為敵人有詐,劉韐正確分析了對方的情況,對使者曉之以理,夏人服從,西邊遂安。
B.劉韐在做越州知州的時候,看到鑒湖賦稅沉重,就請求朝廷體恤百姓,免除了這里的賦稅。
C.盜賊首領(lǐng)柴宏因不堪暴斂,聚眾搶掠,殺害官吏。劉韐使用懷柔政策,降服賊眾,使河北形勢安定。
D.金人兵臨城下,劉韐率兵發(fā)銳箭射殺他們。京城淪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營,在利誘面前,寧死不屈,自縊而亡。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兵興累年,中國尚不支,況小邦乎?(3分)
(2)韐飲之酒,請以官,縱其黨還田里。(3分)
(3)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6分)
參考答案
9.B(上奏章)
10.D(承接關(guān)系連詞。A.來,目的連詞/用,介詞。B.被,介詞/替,介詞。C.介詞,和/結(jié)交,動詞)
11.C(①表現(xiàn)劉韐的智慧 ④側(cè)面表現(xiàn)劉韐的意志膽識)
12.B(“免除了這里的賦稅”有誤,是指免除了鄰居為逃跑的人補償租稅的不合理規(guī)定)
13.(1)發(fā)動戰(zhàn)爭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撐,何況是小國呢?(3分)(3個小句子,一個小句子1分)
(2)劉韐讓他飲酒,請求朝廷封賞給他官職,把他的同黨放回家種地。(3分)(3個小句子,一個小句子1分)
(3)況且君主憂勞則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以順從為原則(“正確的做法”亦可),是婦道人的思想,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6分)(“以順為正”2分,其他各句一個1分)
二:
【注】①鄰伍:鄰居。 ②蠲(juān):免除。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夏使愆期不至 愆:拖延
B.涸以為田,衍至六倍 衍:擴展
C.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 具:準(zhǔn)備
D.與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貴 徒:服勞役
5.對文中畫虛線的句子斷句恰當(dāng)?shù)囊豁検?br/>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
A.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
B.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
C.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
D.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韐遇事能揆情度理,理智分析。對西夏人納貢請罪的請求,將士們認(rèn)為敵人有詐,劉韐正確分析了對方的情況,對使者曉之以理,西夏人服從,西邊得以安定。
B.劉韐關(guān)心人民疾苦,體恤民情。在越州做知州的時候,看到鑒湖這個地方賦稅沉重,就請求朝廷體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終朝廷免除了這里百姓們的賦稅。
C.劉韐義勇兼具,守一方安寧。盜賊首領(lǐng)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橫征暴斂,聚眾搶掠,殺害官吏;劉韐對柴宏使用了懷柔政策,并降服賊眾,使河北形勢安定。
D.劉韐盡心國事,為國赴義。金人兵臨城下的時候,劉韐率兵發(fā)強弩射殺他們;京城淪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營,在利誘面前,他寧死不從,最終自縊而死。
7.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韐飲之酒,請以官,縱其黨還田里,一路遂平。(5分)
(2)況主憂臣辱,主辱則臣死,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5分)
參考答案
4.D(徒:白白的。)
5. C
6.B(對“韐請而蠲之”中的“之”指代意義誤解。此處是指鄰居為逃跑的人補償租稅的不合理規(guī)定。)
7.(1)劉韐讓他飲酒,請求朝廷封給他官職,把他的同黨放回家種地,整個河北就平定了。
[5分。飲:使……飲酒,1分。官:封官,1分。縱:放回,1分。遂:就,1分。全句大意翻譯正確,1分。]
(2)何況君主憂勞就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把順從作為正道,是婦道人的想法,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
[5分。前一句意思對2分。后一句3分,正:正道,1分。所以:……的原因,1分。大意翻譯正確,1分。]
附參考譯文:
劉鞈是建州崇安人,王厚鎮(zhèn)守熙州時,征召他為狄道令。西夏人攻打震武,劉韐到鄜延代理帥職,派出奇兵攻打他們,解除了圍困。西夏人來傳話,希望向宋朝納貢謝罪,大家都認(rèn)為這是詐術(shù)。劉韐說:“發(fā)動戰(zhàn)爭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撐,何況是小國呢?他們雖然剛剛?cè)?,但他們的士兵也疲憊不堪,害怕我們再次進(jìn)攻,所以誠心歸附來謀求自我安定,這是實情?!庇谑?,暗中上奏章使朝廷知道此事,朝廷下詔書答應(yīng)了他。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諸位將領(lǐng)說西夏人果然有詐,請求會合兵力突襲他們。劉韐說:“越過邊境約定會面,應(yīng)該容許有別的變故?!鼻》甑诙握埱蠹{貢的使者到,劉韐警告說:“朝廷正致力于討伐西夏,我為你們請求,不要像從前那樣為求取歲幣,在戰(zhàn)場上爭斗,而招致我朝皇威大怒?!蔽飨娜寺爮牧嗣?,西部邊境從此就安定了。”
劉韐執(zhí)掌越州時,鑒湖被百姓占用耕種,官府于是收斂租稅,每年兩萬斛。政和年間,干涸的地方都開墾為田地,租稅擴大到原來的六倍。租稅太重但催討嚴(yán)苛,百姓大多都逃離了。以前都是勒令鄰居補償,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報,劉韐請示后免除了這一規(guī)定。方臘攻陷衢州和婺州,越州非常震恐,官吏全都逃跑,有人準(zhǔn)備了船只請求劉韐一塊走。劉韐說:“我是郡守,應(yīng)當(dāng)與城共存亡?!?不為之動心,更加激勵作戰(zhàn)
全面防守。敵人到了城下,就擊敗了他們。
執(zhí)掌荊南時,河北盜賊興起,又使其鎮(zhèn)守真定。盜賊首領(lǐng)柴宏本是富人,不能忍受橫征暴斂,聚集眾人搶掠,殺巡尉,統(tǒng)制官也被殺死。劉韐一個人騎馬前往鎮(zhèn)守,派人招他來。柴宏到了就服罪。劉韐讓他飲酒,請求朝廷封賞給他官職,把他的同黨放回家種地,整個河北路就平定了。
金人已經(jīng)謀劃向南進(jìn)攻,朝廷正打算順從他們求取云中土地的要求。劉韐刺探偵查得到實情,急忙稟告朝廷,并且暗中部署城池守衛(wèi)來靜待其變。這年冬天,金兵抵達(dá)城下,知道有防備,在他的旁邊留下軍隊,然后驅(qū)兵向宋朝內(nèi)部攻打。等到回來,修整云梯和沖車,設(shè)計圍攻,顯示要發(fā)起攻擊,劉韐發(fā)射銳箭射殺他們,金人知道不能威脅他們,于是退兵。
劉韐舉止莊重性情寬厚,到面對大事時卻意志堅決不可改變。
京城失守,才派他出使金營,金人命令仆射韓正把他安頓在僧舍。韓正說:“國相了解您,現(xiàn)在想重用您。”劉韐說:“茍且偷生侍奉二主,死也不這樣做?!表n正說:“軍中商議立異姓為王,想讓您擔(dān)任正職代替我,且能夠讓家屬隨行,與其白白送死,不如到北方去求取富貴?!眲㈨k仰天大呼道:“有這事嗎?”寫了一片紙送回,說:“金人不認(rèn)為我有罪,而認(rèn)為我可以重用,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何況君主憂勞則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以順從為原則,是婦道人的思想,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闭辶艘槐坪笞钥O而死。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約不可失文言文的道理約不可失的意思是:做人應(yīng)該守信用,一諾千金,無論對什么人什么事,絕不可言而無信。下面是關(guān)于約不可失文言文的道理的內(nèi)容,歡
- 魏徵原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
- 梁鴻列傳梁鴻字伯鸞,扶風(fēng)平陵人也。父讓,王莽時為城門校尉,封修遠(yuǎn)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鴻時尚幼,以遭亂世,因卷席而葬。后受業(yè)太學(xué),家
- (三)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①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②,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
- 舊唐書原文:曹確,字剛中,河南人。父景伯,貞元十九年進(jìn)士擢第,又登制科。確,開成 二年登進(jìn)士第,歷聘籓府。入朝為侍御史,以工部員外
- 浣花溪記文言文原文〔明〕鐘惺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如帶、如規(guī)、如鉤,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
- 零陵三亭記文言文閱讀及答案零陵三亭記柳宗元邑之有觀游所,或以為非政,是大不然。夫氣煩則慮亂,視壅則志滯。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寧
- 文言文辭職信如何寫尊敬的`領(lǐng)導(dǎo)們: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言雖出自古書三國,吾以為對當(dāng)今之事亦有裨益。今,天下遭遇百年經(jīng)濟危機,
- 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安九世孫也。祖綏,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藺,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貞幼聰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風(fēng)眩,每發(fā)
- 禮記·曲禮文言文全文《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拱裁裨?!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
- 貞觀政要原文: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
- 東方小學(xué)的文言文版介紹偉人故里,校曰東方。神龍拱衛(wèi),俯瞰渠江。三合軒敞,四維潔亮。綠樹葳蕤,花草溢香。追溯淵源,感佩至上。鄧公恩義,澤披四方
- 《口技》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文言文閱讀《口技》節(jié)選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
-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閱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 百家的文言文抱樸子曰:百家之言, 雖不皆清翰銳藻, 弘麗汪濊, 然悉才士所寄, 心一夫澄思也。 正經(jīng)為道義之淵海, 子書為增深之川流。 仰而
- 晉王還晉陽。王連歲出征,凡軍府政事一委監(jiān)軍使張承業(yè),承業(yè)勸課農(nóng)桑,畜積金谷,收市兵馬,征租行法不寬貴戚,由是軍城肅清,饋餉不乏。王或時須錢蒱
- 高考文言文常用要點難點文言文常用實詞義項及例句曰①說:乃謂秦王曰?(廉)遽契其舟曰?(察)②叫作,稱作:曰?師曰?弟子云者(師)曰?顏佩韋、
- 原文: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譯文/翻譯:渭城早晨的細(xì)雨,濕潤了路上輕微的浮塵,客舍旁邊一片青翠,嫩
- 王凌字彥云,太原祁人也。凌舉孝廉,為發(fā)干長,稍遷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為丞相掾?qū)?。文帝踐阼,拜散騎常侍,出為兗州刺史,與張遼等至廣陵討
- 必修一文言文的知識整理一、通假字。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有: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