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4-02 09:21:55
《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作者王安石(1021年-1086年),該文是作者在青年時期所寫的贈別之作,文中沒有世俗常見的惜別留念之情。表達了作者想和友人建立共同進步的君子之誼。文章筆法緊湊,開合有度,清人金圣評曰:“此為瘦筆,而中甚腴。”
【原文】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①,非今人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粗嫌匈t人焉,字正之②,非今人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③,辭幣未嘗相接也④。其師若⑤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xué)圣人而已矣。學(xué)圣人,則其師若友,必學(xué)圣人者。圣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⑥。
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⑦。正之蓋亦常云爾。夫安驅(qū)徐行,轥中庸之庭⑧,而造于其室⑨,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從事于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⑩,會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選摘自《王文公文集》)
【注釋】
①子固:曾鞏的字。曾鞏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作者同是江西人。
②淮之南:淮河的南面。正之:孫侔的字。孫侔,吳興(今浙江吳興縣)人。
③語:談話。
④辭:言詞,指書信。
⑤若:及、與、和。
⑥適然:恰好這樣。
⑦扳:扭轉(zhuǎn)。這里作幫助解。中庸:儒家lun6*理思想。指處理事情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的態(tài)度。儒家認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標準。
⑧轥(lin):車輪輾過。這里有走上、走到的意思。
⑨造:往、到。
⑩系:關(guān)系、牽連。
【譯文】
江南有一位賢人,字子固,他不是現(xiàn)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茨嫌幸晃毁t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現(xiàn)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這兩位賢人,不曾互相往來,不曾互相交談,也沒有互相贈送過禮品。他們的老師和朋友,難道都是相同的嗎?我注意考察他們的言行,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竟是多么少呀!應(yīng)該說,這是他們學(xué)習(xí)圣人的結(jié)果。學(xué)習(xí)圣人,那么他們的老師和朋友,也必定是學(xué)習(xí)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難道會有兩樣的嗎?他們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懷疑我的話?;氐浇?,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話。于是我知道被人們認為是賢人的人,他們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寫了一篇《懷友》贈給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幫助,以便達到中庸的標準才肯罷休。正之也經(jīng)常這樣說過。駕著車子穩(wěn)步前進,輾過中庸的門庭而進入內(nèi)室,除了這兩位賢人還能有誰呢?我過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達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們左右奔走。在他們的幫助下前進,大概能夠達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職守,由于個人私事的牽掛,我們之間不能經(jīng)常相聚,作《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用來互相告誡,并且互相慰勉。
⒈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足未嘗相過也 相:互相。
B.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考:考察。
C.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 遺:贈送。
D.輔而進之,其可也 輔:輔導(dǎo)。
⒉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非今所謂賢人者 則其師若友,必學(xué)圣人者
B.予慕而友之 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C.其不相似者 何其少也
D.其相似也適然 子固亦以為然
⒊ 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江之南有賢人焉
B.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C.亦愿從事于左右焉爾
D.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
⒋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江南有兩位賢人,一位子子固,一位子正之,他們不曾互相往來,不曾互相交談,也沒有互相贈送過禮品。
B.作者考察這兩位賢人的言行,發(fā)現(xiàn)他們有許多相似之處,他認為,這是他們學(xué)習(xí)圣人的結(jié)果。
C.作者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懷疑作者的話。作者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作者的話。
D.子固寫了一篇《懷友》贈給作者,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幫助,以便達到中庸的標準才肯罷休。正之也經(jīng)常這樣說過。作者在他們的幫助下前進,達到目的。
參考答案
⒈ D / 輔,幫助的意思。
⒉ A / A.均為代詞,譯為“……的人”。B.予慕而友之:連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譯為“才”。C.其不相似者:代詞,譯為“他們”;何其少也:助詞,附在“何”后,譯為“多么”。D.其相似也適然:代詞,譯為“這樣”;子固亦以為然:形容詞,譯為“對”。
⒊ A / A.賢能的人。B.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這里指“相互信任”,現(xiàn)在偏指一方。C.亦愿從事于左右焉爾:這里是追隨的意思,現(xiàn)在是投身到(事業(yè)中去)的意思。D.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這里是共同學(xué)習(xí)圣賢之道,志同道合的意思,現(xiàn)在是在同一個學(xué)校學(xué)習(xí)的意思。
⒋ A / 子固是江南的,正之是淮南的。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上池村人),字介甫,官至宰相,主張[4] 改革變法。晚號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賞析:
《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是王安石在青年時期所寫的一篇贈別之作,雖然是贈別的,但是卻沒有世俗常見的惜別留念之情。文章明著寫的只有兩個人,但實際上卻有三個人:曾鞏、孫侔兩人雖然平時沒有來往,卻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且都相互信任。文中指出這正是“學(xué)圣人”的共同之處,同時還表達了作者想和兩人建立共同進步、相互勉勵、相互鞭策的君子之誼,早點達到圣賢倡導(dǎo)的最高境界。
《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開篇簡約地介紹了二賢人曾鞏和孫侔;中間敘述曾鞏和孫侔雖然素不相互交往,但是都學(xué)圣人,所以能相似,又相信不疑,彼此勉勵,“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最后說明回贈“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的意圖,是為了互相告誡和互相慰勉。此文感情真摯,言簡意賅,層次分明,采用陪襯手法,以孫侔陪襯曾鞏,則更加突出了曾鞏,同時又把自己的看法融入其中,使之互相映襯,令人回味無窮。
《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筆法緊湊,開合有度,清人金圣非常欣賞此文,評曰:“此為瘦筆,而中甚腴。”
人俯仰一世,不可無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與品德高尚者結(jié)為友,將受益,與品行低劣者結(jié)為友,難免招損?!锻瑢W(xué)一首別子固》言及江南之子固、淮南之正之,雖從未交往,然皆“學(xué)圣人”,“其不相似者”少,且極為真誠,“相信不疑”,為作者所景仰,成為其好友。他們都曾同作者說過,要互相幫助,直達“中庸”之境界。朋友間相警相慰,感情深厚,令人贊嘆。如此朋友,多多益善。文章從志同道合上立意,更顯示出境界高遠,非同凡響。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翁登泰山》文言文解析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鄉(xiāng),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向吾遠游
- 明史原文:薛瑄,字德溫,河津人。性穎敏,甫就塾,授之《詩》、《書》,輒成誦,日記千百言。補鄢陵學(xué)生,遂舉河南鄉(xiāng)試第一。明年成進士。以省親歸。
- 課內(nèi)文言文練習(xí)之馬說閱讀下文,完成1~5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 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 《童趣》文言文習(xí)題及答案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蟻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
- 陳涉世家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yīng)曰:“
- 《與陳給事書》文言文翻譯《與陳給事書》,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寫給陳給事的信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與陳給事書》文言文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崔棁字子文,博陵安平人。棁少好學(xué),梁貞明三年,舉進士甲科,為開封尹王瓚從事。棁性至孝,父涿有疾,謂親友曰:“死生有命,無醫(yī)為也?!睏囀讨虏?/div>杜環(huán),字叔循。其先廬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東,遂家金陵。環(huán)尤好學(xué),工書,重然諾,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張氏年六十余,人有其寶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學(xué)好文言文,是繼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學(xué)好語文的需要。下面是《人有其淺談文言文字詞句教學(xué)一、對照比較在文言文教學(xué)中,運用對照比較法可以拓寬學(xué)生思維空間,激發(fā)學(xué)生積極思考問題,去獲得準確的知識,更好地掌握課文內(nèi)高考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楊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閩為義軍校。家世尚武,父澄獨折節(jié)為儒,終浦城令?;罩卓炭酁閷W(xué),邑人江文蔚善賦,江為能詩,徽之與之游從,太宗試賄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太宗試賄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上患吏多受賕,密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討王都戰(zhàn)沒。父再遇,從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屢立戰(zhàn)功,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又從諸齊人有好獵者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齊人有好獵者,曠日①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故事兩則向有友人饋朱鯽①于孫公子禹年②,家無慧仆,以老傭往。走送之,及門,傾水出魚,索盤而進之。及達主所,魚已枯斃。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傭,[甲]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從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xué)習(xí))4楊氏之子文言文及翻譯《楊氏之子》是一篇小學(xué)生文言文,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藯钍现游难晕募胺g,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梁國楊氏子九文言文主觀翻譯題的八個關(guān)注點關(guān)注點一: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 * 有的語法現(xiàn)象,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題專家特別關(guān)注的一項內(nèi)容。因此,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