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1-15 15:24:15
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父希望,重然諾,所交游皆一時俊杰。為安陵令,都督宋慶禮表其異政,后坐小累去官。佑以蔭補濟南參軍事、剡縣丞。嘗過潤州刺史韋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不加禮。它日,元甫有疑獄不能決,試訊佑,佑為辨處,契要無不盡。元甫奇之,署司法參軍,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入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遷容管經(jīng)略使。建中初,河朔兵挐戰(zhàn),民困,賦無所出。佑以為救敝莫若省用,省用則省官,乃上議曰:漢光武建武中廢縣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時分遣使者省吏員,正始時并郡縣;晉太元省官七百;隋開皇廢郡五百;貞觀初省內(nèi)官六百員。設(shè)官之本,以治眾庶,故古者計人置吏,不肯虛設(shè)。自漢至唐,因征戰(zhàn)艱難□省吏員,誠救弊之切也。議入,帝納之,眾議以為善。
盧杞當國,惡之,出為蘇州刺史,俄遷嶺南節(jié)度使。佑為開大衢,疏析廛闬,以息火災。初,佑決雷陂以廣灌溉,斥海瀕棄地為田,積米至五十萬斛,列營三十區(qū),士馬整飭,四鄰畏之;然寬假僚佐,故南宮僔、李亞、鄭元均至爭權(quán)亂政,帝為佑斥去之。
黨項陰導吐蕃為亂,諸將邀功,請討之。佑以為無良邊臣,有為而叛,即上疏曰:昔周宣中興,獫狁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國,怒遠夷也。秦恃兵力,北拒匈奴,西逐諸羌,結(jié)怨階亂,實生謫戍。黨項小蕃與中國雜處間者邊將侵刻今戎丑方強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使之完輯,禁絕誅求,示以信誠,何必亟興師役,坐取勞費哉?帝嘉納之。
佑每進見,天子尊禮之,官而不名。后數(shù)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許之。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冊贈太傅,謚曰安簡。佑天性精□吏職,為治不皦察,數(shù)斡計賦,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議者稱佑治行無缺。惟晚年以妾為夫人,有所蔽云。
(選自《新唐書·杜佑傳》,有刪節(jié))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黨項陰導吐蕃為亂 陰:暗中
B.嘗過潤州刺史韋元甫 過:經(jīng)過
C.然寬假僚佐 假:寬容
D.固乞骸骨 固:堅決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3分)
①元甫以故人子待之,□不加禮
②自漢至唐,因征戰(zhàn)艱難□省吏員,誠救弊之切也
③佑天性精□吏職,為治不皦察
A.①而 ②則 ③于 B. ①且 ②而 ③其
C.①而 ②以 ③于 D. ①且 ②而 ③于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黨項小蕃/與中國雜處間者/邊將侵刻/今戎丑方強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使之完輯。
B.黨項小蕃/與中國雜處/間者邊將侵刻/今戎丑方強/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使之完輯。
C.黨項小蕃/與中國雜處間者/邊將侵刻/今戎丑方/強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使之完輯。
D.黨項小蕃與中國/雜處間者/邊將侵刻/今戎丑方強/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使之完輯。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佑的父親是一個講信用的人,所交的朋友都是當時的英才豪杰。他的政績優(yōu)異,可因犯了一些小錯而丟了官。
B.河朔的軍隊長期作戰(zhàn),百姓窮困,賦稅無法征收。杜佑認為解決的辦法就是節(jié)約財政支出,并裁減官員,他上的奏折中還列舉了歷朝的做法來說服皇帝,皇帝覺得有道理,采納了他的意見。
C.杜佑姑息放縱他的屬下官吏,從而導致他們爭duo6*權(quán)力擾亂政局,皇帝批評了他并要求杜佑罷免他們。
D.杜佑認為面對邊境小國的入侵,應當用友好的態(tài)度籠絡(luò),除掉他們的奸謀,不需屢次發(fā)動軍隊作戰(zhàn),浪費糧錢。
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
(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元甫有疑獄不能決,試訊佑,佑為辨處,契要無不盡。(4分)
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國,怒遠夷也(3分)
(2)選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現(xiàn)杜佑“治行無缺”?(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參考答案
5、B(過,探訪,拜訪) 6、C
7、B(黨項小蕃/與中國雜處/間者邊將侵刻/今戎丑方強/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使之完輯。)
8、C(原文中“帝為佑斥去之”是皇帝替杜佑罷免了他們的官職,而不是要求杜佑罷免他們。)
9、(1)①元甫有一疑難案件不能決斷,就考一考杜佑,杜佑替他辨別真?zhèn)巫プ?a href="/cd/g/guanjian19686.htm">關(guān)鍵,判斷得沒有不全面的。(獄,1分;“為”后省略,1分;契要,1分,句意1分)
②(周宣王)追擊到太原,到邊境就停止了,不想因為戰(zhàn)爭使國家疲敝,觸怒疏遠夷族(使夷人發(fā)怒并疏遠)。(“弊”使動用法1分,“怒遠”形容詞動用1分,亦可譯成使動用法。句意1分)
(2)①百姓窮困,賦稅無法征收,杜佑認為挽救疲敝窮困的方法沒有比得上節(jié)約財政支出的,節(jié)約財政支出就要裁減官員,此論得到皇帝與諸臣肯定。
②為百姓修大路,疏散住宅房屋,以平息火災。
③擴大灌溉面積,開墾良田,整頓軍馬,威震四鄰。
④黨項聯(lián)絡(luò)吐蕃為亂,諸將討伐邀功,佑力爭禁絕誅殺求功,向?qū)Ψ斤@示誠心和信用,不宜經(jīng)常發(fā)動戰(zhàn)爭。
(意思對即可。寫對一個給2分,寫對2個給3分。)
【參考譯文】
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縣人。父親杜希望,講信用,一諾千金,他交往的人都是當世英才豪杰。任安陵縣令,都督宋慶禮上表章向皇帝報告他的優(yōu)異政績。犯了小錯丟了官。
杜佑因是功臣之子任命為濟南參軍事、剡縣縣丞。曾經(jīng)拜訪潤州刺史韋元甫,元甫把他看作是老朋友的兒子來接待他,沒有用常禮厚待他。有一天,元甫有一疑難案件不能決斷,就考一考杜佑,杜佑替他辨別真?zhèn)巫プ£P(guān)鍵,判斷得沒有不全面的。元甫認為他是奇才,安排他任司法參軍。元甫后調(diào)任浙西、淮南節(jié)度使,都上表章舉薦杜佑,安排在他的幕府任職。杜佑入朝任工部郎中,充任江淮青苗使,兩次升為容管經(jīng)略使。
建中初年,河朔的軍隊長期作戰(zhàn),百姓窮困,賦稅無法征收。杜佑認為挽救疲敝窮困的方法沒有比得上節(jié)約財政支出的,節(jié)約財政支出就要裁減官員。于是上奏章給皇帝說:“漢光武帝建武年間,撤除了四百個縣,官吏一概十人中選一人;三國時魏國太和年間分別派出使者減少官員,正始年間合并郡縣;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裁減了七百名官員;隋朝文帝開皇年間廢除了五百個郡;本朝貞觀初年裁減宮女、妃嬪、太監(jiān)六百人。設(shè)立官員的根本目的,是治理百姓,所以古代都按人口設(shè)置官吏,不肯虛設(shè)。自漢朝到唐朝,因為戰(zhàn)爭國家財政困難原因而裁減官員,的確是挽救疲敝窮困的最合適的辦法。奏章送入,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其他官員也認為這是對的。
盧杞執(zhí)掌國政,討厭他,調(diào)出京都到蘇州任刺史。不久升任嶺南節(jié)度使。杜佑為他們修四通八達的大路,疏散街市住宅區(qū)的房屋,用來平息火災。當初,杜佑開挖雷陂用來擴大灌溉面積,開墾海邊荒棄的土地為良田,積藏的米達到五十萬斛,排列三十座兵營,兵馬整齊,四鄰都怕他。但姑息放縱部下官吏,所以南宮僔、李亞、鄭元均到了爭duo6*權(quán)力擾亂政局的地步,皇帝替杜佑罷免了他們的官職。
黨項暗中聯(lián)絡(luò)吐蕃發(fā)動戰(zhàn)亂,諸將領(lǐng)求取戰(zhàn)功,請求征討他們,杜佑認為沒有優(yōu)秀的守邊防的臣子,他們有借口叛亂,就上奏疏說:古代周宣王中興,獫狁發(fā)動戰(zhàn)爭,周宣王追擊到太原,到邊境就停止了,不想因為戰(zhàn)爭使國家疲敝,觸怒疏遠夷族。秦朝仗恃兵力強大,向北抗擊匈奴,向西趕走羌族各部落,結(jié)下仇怨的根本原因,實在是用流放的罪人守邊。黨項是小藩國,與大唐的居民混雜居住,有時邊塞的將領(lǐng)侵犯他們?,F(xiàn)在戎族正強大,邊防不充實,的確應該謹慎地選擇優(yōu)秀將領(lǐng),使邊塞堅固安定。禁絕誅殺求功,向?qū)Ψ斤@示誠心和信用,何必屢次發(fā)動軍隊作戰(zhàn),坐取勞累和浪費錢糧呢?皇帝贊賞并采納了他的意見。
杜佑每次進見皇帝,皇帝都很尊敬他,以禮相待,稱他的官職而不叫他的名字。后來幾年,堅決請求退休回鄉(xiāng),皇帝不得已,同意了。元和七年(812),病故,享年七十八歲,贈冊追封為太傅,謚號“安簡”。杜佑天性在吏職方面精通,治理政事不明察,多次主管賦稅,視對百姓有利還是有害增加或減少賦稅數(shù)目。議事官員稱贊杜佑治理政務的成績無缺陷。只是晚年用妾做夫人,對他的名望有所影響。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王勃傳文言文逐字翻譯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
- 劉東堂言文言文翻譯大家有學過劉東堂言嗎?這是一篇很好理解的文言文。下面小編收集了劉東堂言文言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劉東堂言文言文翻譯劉東堂說:
- 周書原文:柳檜字季華,秘書監(jiān)虬之次弟也。性剛簡任氣,少文,善騎射,果于斷決。年十八,起家奉朝請。居父喪,毀瘠骨立。服闋,除陽城郡丞、防城都督
- 語文高考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及方法文言翻譯:(7題,10分,力爭6分以上)[6分鐘]①虛詞:18個虛詞(之、其、而、則、以、于、為、何、乃、若
- 新唐書原文:江夏郡王道宗,字承范。裴寂與劉武周戰(zhàn)度索原,寂敗,賊逼河東,道宗年十七,從秦王討賊。王登玉壁城以望,謂道宗曰:“賊怙眾欲戰(zhàn),爾計
- 文言文《刻舟記》譯文及知識點總結(jié)參考譯文:明朝有個手藝特別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在一寸長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
- 崔寧,本貝州安平人,后徙衛(wèi)州。世儒家,而獨喜縱橫事,因落魄,客劍南。又從李宓討云南,行軍司馬崔論悅之,薦為牙將。寶應初,蜀亂,山賊乘險,道不
- 貞觀六年,太宗謂尚書左仆射房玄齡曰:“比有山東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①,猶恃其舊地,好自矜大,稱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以
- 《拔苗助長》文言文宋人有閔(1)其苗之不長(2)而揠(3)之者,芒芒然(4)歸,謂(5)其人(6)曰:“今日?。?)矣!予(8)助苗長矣!”
- 研究生寫文言文翹課論參考翹課論晨課皆翹,非課不佳,師不善,弊在熬夜。熬夜而力虧,翹課之道也。或曰:晨課盡翹,率熬夜耶?曰:不熬者以熬者累,蓋
- 文言文語法教學方法首先,要辨析詞義。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一義多詞和代詞現(xiàn)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要仔細探討,辨析詞義,掌握詞的具體意義和用法。首先要辨析
- 《天工開物上篇粹精》的文言文宋子曰:天生五谷以育民,美在其中,有黃裳之意焉。稻以糠為甲,麥以<麥夫>為衣,粟、粱、黍、稷毛羽隱然。播精而擇粹
- 《曹劌論戰(zhàn)》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
- 文言文荀子·君子譯文及注釋譯文“天子沒有妻子”,是說沒有人可以和他的地位相等。天子在四海之內(nèi)的任何地方都是主人,沒有人用對待客人的禮節(jié)接待他
- 中學文言文口技原文及翻譯中學文言文口技是一篇精彩的文章,通過對口技藝人的描述,贊嘆口技藝術(shù)的高超,下面是中學文言文口技原文及翻譯,我們一起來
- 超然臺記文言文原文及翻譯蘇軾調(diào)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復了一座殘破的樓臺,他的弟弟蘇轍為這座臺起名叫“超然”。蘇軾便寫了這篇《超然臺記》,以表明
- 李贄原文:有一道學①,高屐②大履,長袖闊帶,“綱常"③之冠,“人倫"④之衣,拾紙墨⑤之一二,竊唇吻之三四,自謂真仲尼之徒
- 稽山書院尊經(jīng)閣記文言文〔明〕王守仁經(jīng),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
- 季布傳文言文閱讀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① ,有名于楚。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髡鉗季布,衣褐衣
- 長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用法文言實詞 長 文言翻譯 cháng(1)<形>長,與“短”相對?!秳駥W》:“登高而招,臂非加~也,而見者遠?!薄吨G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