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媽媽的小黃鸝教學設計
語文 課文 發(fā)布時間:2022-12-28 20:43:53
課文《離開媽媽的小黃鸝》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一只小黃鸝,第一次離開媽媽,自己出去捉蟲。
她飛了一整天,回到家里,媽媽問她看到些什么。
小黃鸝說:“我只顧捉蟲子,什么也沒看到。”
媽媽停了停,說:“孩子,我們要做的事多著呢,可不光是捉蟲子呀?!?br/>第二天傍晚,小黃鸝又飛回來了。
媽媽問她:“今天你做了些什么?”
小黃鸝說:“我看到一只白頭翁,他真可憐,已經老得不能捉蟲了。我把捉到的蟲子送給他?!?br/>“我還到了森林醫(yī)院,請來捉木鳥大夫為領居白楊樹爺爺治好了病?!?br/>“回來的路上,我還看的一只小百靈鳥,她的歌聲真好聽,我跟著學了半天。我想,將來我也許會唱得比她更好聽?!?br/>媽媽高興地笑了。
【教材簡說】
小學語教版第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二課是《離開媽媽的小黃鸝》。課文通過一只小黃鸝在媽媽的幫助下,自己獨自去捉蟲,并把捉到的蟲子送給白頭翁,到森林醫(yī)院請來啄木鳥大夫為白楊樹爺爺治病,跟小百靈鳥學唱歌,使學生從中懂得關心周圍的事情,關心別人,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課文內容淺顯易懂,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學生喜聞樂見。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讀通課文。教學難點是要啟發(fā)學生從故事中體會它包含的道理,在發(fā)展語言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認識水平。
【學習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只有學會關心周圍的事物,學會關心他人,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充滿快樂。
2、認識本課13個會認字,一個多音字“大”,會寫8個字,并學會積累詞語。
3、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方案一】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配樂課件(或出示圖片),教師引入:在茂密的大森林里,居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畫面上這只小鳥你認識嗎?
2、如果學生認識就讓學生來介紹,如果學生都不清楚,教師告訴學生:這只鳥叫黃鸝,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翅膀的外緣黃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林業(yè)有益。
小黃鸝是我們的新朋友,今天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二)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看配樂課件。
(三)學生自由讀文,感知內容。
1、選擇個人喜歡的方式讀書,利用拼音認識生字,標出自然段。
2、出示識字卡片,認識字詞。(學生搶讀、指名讀)
li li di ci zheng zhen song sen
離開黃鸝第一次整天真好送給森林
yi dai zhibing bi chang
醫(yī)院大夫治病比賽唱歌
3、匯報標畫自然段情況。(10個自然段)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例:媽媽為什么說“要做的事多著呢,可不光是捉蟲子呀”?
小黃鸝為什么把捉到的蟲子送給白頭翁?
媽媽為什么高興地笑了?
(五)細讀探究,釋疑明理。
1、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1—4自然段。
第一次離開媽媽回來后,小黃鸝和媽媽是怎么說的?
小黃鸝說:“我只顧捉蟲子,什么也沒看到?!?br/>2、課件演示:媽媽停了停,說:“孩子,我們要做的事多著呢,可不光是捉蟲子呀?!?br/>(1)讀一讀。
(2)重點理解。
(3)指導朗讀。
如果你就是黃鸝媽媽,你會怎樣對小黃鸝說呢?(多找?guī)酌瑢W讀)
(4)分角色朗讀1—4段。
詞語“不光”是什么意思?能換個詞嗎?
3、自讀5—10自然段。
聽了媽媽的話后,第二次離開媽媽,小黃鸝做了什么?
(1)各組匯報:小黃鸝把捉到的蟲子送給白頭翁;到森林醫(yī)院請來啄木鳥醫(yī)生給白楊樹治?。焊“凫`學唱歌。
(2)總結,體會。
你喜歡這只小黃鸝嗎?為什么?(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善良的、熱心的、好學的)
(3)練習分角色朗讀,兩個同學互讀,男女生表演讀。
(六)拓展延伸,展開想象。
課文學完了,同學們可以提出問題再討論,如:媽媽高興地笑了,她會說些什么呢?小黃鸝第三天出去后又會做些什么事呢?
(七)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方案二】
(一)復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學習生字新詞。
1、個人練習,認讀13個會認字和一個多音字。
哪個字的讀音易錯,請多讀幾遍。
2、提出易錯的字,指導讀準字音。
Li li
同音字:離鸝
zheng zhen
易混音:整真
da dai
多音字:大(大)
3、讀讀“我的詞語庫”中的詞語。
4、掌握8個會寫字。
(1)分組學習,記憶字形。(每個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
(2)各組匯報學習情況。
識字方法介紹:
①換偏旁法:次—吹—歡。
②加偏旁法:真—具。
③順口溜記憶L真—三人—日去春游。
④換一部分記憶:親—辛,強調“親”字下半部分是“小”字加一橫。
⑤分部分記憶:治,左右結構。左邊旁,右邊上半部是,下半部是口。
唱:左右結構,左邊口旁,右邊兩個扁日,上面小,下面大。
⑥按筆畫記憶:比的筆順是
(3)同桌互練,檢查學習情況。
5、指導書寫。
(1)先觀察每個字每一筆占格位置。
(2)用鉛筆在字帖上描寫。
(3)用電腦課件指導寫好“次、唱”兩字。(或板演)
(4)抄寫。
(三)鞏固練習。
1、讀讀“我的詞語庫”。
2、分組進行擴詞練習,學習積累詞語。
3、開火車游戲。(分組競賽,記錄全組成績,獲獎組獎給小紅旗。如有錯時,組內給予幫助,體現團隊精神)
(四)練習正確書寫生字新詞。
【教學方案三】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從小長到大,你離開過媽媽嗎?離開媽媽做過什么事呀?
2.同學們上學,到公園去玩,都會離開媽媽。
(出示小黃鸝的圖片)有一只小黃鸝也和你們一樣,也離開了媽媽,離開媽媽發(fā)生了什么事呢?你們想知道嗎?快讓我們學習課文《離開媽媽的小黃鸝》。
3.板書課題,請學生認讀“鸝”字。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然后對照生字表,把本課要學習的生字劃下來。
2.同桌同學互相指讀生字,互相檢查,看誰讀得準。
3.教師反饋。出示詞語卡片,請學生找出本課的生字,然后帶讀。
第一次——次
離開——離
她——她為什么是女字旁。
送讀句子:我把捉到的蟲子送給了他。
這句中的他是誰?
請來啄木鳥大夫——請、大“大”讀做dài
鄰居——鄰
治好病——病
真好聽——真
跟著學——跟。
唱得比她更好聽——比
這里的她又指誰呢?
4.游戲鞏固識字。
做你指我猜的游戲。把生字貼在黑板上,請一個學生上前邊背對黑板。教師隨意指一個字,再請這名學生猜教師指的是哪個字,猜錯,請學生跟讀,并告訴他繼續(xù)猜,直到猜對為止。做這個游戲的目的是讓學生多認讀生字。教師也可以充當猜字的角色,與學生在共同的游戲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5.自主記憶生字。
(1)這些生字該怎么記住呢?請同學在小組中交流記字方法。
(2)請學生匯報交流。學生的記字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以舊帶新記憶,聯系生活中記憶,筆畫加減記憶,編兒歌記憶等等。
6.讀文鞏固生字。
請同學們自己再讀一讀課文,看看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你還認識嗎?請學生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句子讀通順。
(三)學習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一想離開媽媽的小黃鸝都為誰做什么事了?
2.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把白頭翁、白楊樹、小百靈鳥的圖片貼到黑板上,并板書做了什么事。
3.請你用朗讀的辦法告訴我們,小黃鸝為誰做了什么事?
4.指名匯報朗讀。
(四)細讀課文,深化理解。
1.教師范讀課文。聽老師讀課文,想一想,小黃鸝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情呢?
2.學生合作交流思考的情況。
3.進行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白頭翁年紀大了,不能捉蟲很可憐。
白楊樹病了,需要大夫。
小百靈的叫聲好聽。
4.請用朗讀的辦法告訴我們小黃鸝為什么要做這些事,自己先練一練。
5.學生匯報朗讀,教師評價,引導學生初步體會,小黃鸝有同情心、熱心、虛心好學。
6.你喜歡小黃鸝嗎?說說為什么。
(五)突破難點,理解對話。
1.想一想小黃鸝是第一次離開媽媽就這樣做了嗎?她的行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2.出示媽媽說的話:
孩子,我們要做的事多著呢,可不光是捉蟲子呀。
(1)教師范讀,強調“多著呢”“不光”。
(2)請學生說說,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你聽出來了嗎?
(3)如果你是媽媽,你怎樣對小黃鸝說呢?(教師扮演小黃鸝,學生扮演媽媽練讀這句話。)
3.出示課文最后一句話。
媽媽高興地笑了。
(1)說說媽媽為什么笑了。
(2)媽媽會和小黃鸝說些什么呢?(請學生扮演媽媽,教師扮演小黃鸝進行對話交際。)
交際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要多為別人著想,多做對別人有益的事。
(六)拓展延伸,展開想象。
如果小黃鸝再離開媽媽,你們想想她還會做什么?
小組同學先進行交流,然后選代表來匯報。
(七)小結。
(八)作業(yè)
朗讀課文。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課文《給老師的一封信》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敬愛的老師: 您好! 謝謝您在這一學期里對我們的關懷和教育。轉眼間,我
- 課文《迪斯尼和米老鼠》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認識14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8個要求會寫的字。2、能夠正確流利
- 課文《溪水和池水》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溪水快樂地唱著歌,嘩嘩地奔向大海。它從池子身旁流過時,熱情地說:“小兄弟,
- 課文《荷塘月色》出自高一語文下冊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
- 課文《歡樂的潑水節(jié)》出自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西雙版納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這一天,人們提著桶,
- 課文《木蘭從軍》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我國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蘭。那時候,北方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一天,朝廷下達了緊急征
- 課文《添口歌》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認識“未、味、嚇、吐、泡、合、哈、嘰、欠、吹、號、角”12個生字;會寫
- 課文《鼎湖山聽泉》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初識山泉江輪夾著細雨,送我到肇慶。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巖,走得匆匆,看得蒙蒙。
- 課文《夸家鄉(xiāng)》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夸夸自己的家鄉(xiāng),結合杭州的西湖博覽會,初步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
- 課文《種水珠》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認識本課生字,并能正確、工整地書寫課后的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2能聯
- 課文《六七八九十》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學會“六”“七”“八”“九”4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課文共計36篇,其詳細列表如下:第一單元1、《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望洞庭》湖光
- 課文《山中訪友》出自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不坐車,不
- 課文《一件運動衫》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康威老先生叫我去他那兒一趟。我到他家,老先生叫我把他的一雙舊鞋送到城里吉特
- 課文《烏鴉喝水》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
- 課文《馬牛羊大小多少》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學會“馬”“牛”“羊”“小”“少”5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 課文《遲到》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有一件事我永遠忘不了……當我上一年級
- 課文《拿來主義》出自高二語文下冊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
- 課文《方字歌》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好兒童,趙小方,上學路上不閑逛。回家經過紡織廠,叔叔阿姨工作忙。優(yōu)秀教師是街坊
- 課文《老師的話語》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會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三個新偏旁“草字頭”(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