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
語文 課文 發(fā)布時間:2022-06-06 00:13:27
課文《鼎湖山聽泉》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初識山泉
江輪夾著細雨,送我到肇慶。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巖,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趕到鼎湖山時,已近黃昏。雨倒是歇住了,霧漫得更開。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綠腳,齊腰以上,宛如輕紗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見,耳則愈靈。過了寒翠橋,還沒踏上進山的石徑,泠泠淙淙的泉聲就撲面而來。泉聲極清朗,聞聲如見山泉活脫脫迸跳的姿影,引人頓生雀躍之心,身不由己,循聲而去,不覺漸高漸幽,已入山中。
進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脈,前后左右,草叢石縫,幾乎無處不涌,無處不鳴。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tài),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
鼎湖山色
山泉作嬌兒之態(tài),泉聲則是孩子如鈴的笑語。受泉聲的感染,鼎湖山年輕了許多,山徑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著一股童稚的生氣,使進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無雜塵,陡覺輕快。行至半山,有一補山亭。亭已破舊,無可駐目之處,惟亭內一副楹聯(lián)“到此已無塵半點,上來更有碧千尋”,深得此中精神,令人點頭會意。
站在亭前望去,滿眼確是一片濃碧。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濕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去。就連腳下盤旋曲折的石徑,也印滿苔痕,點點鮮綠。踩著潮潤柔滑的石階,小心翼翼,拾級而上。越向高處,樹越密,綠意越濃,泉影越不可尋,而泉聲越發(fā)悅耳。悵惘間,忽聞云中傳來鐘聲,頓時,山鳴谷應,悠悠揚揚。安詳厚重的鐘聲和歡快清亮的泉聲,在雨后寧靜的暮色中,相互應答著,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門前,召喚著嬉戲忘返的孩子。
鐘聲來自半山上的慶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補山亭登四百余階,即可達。慶云寺是嶺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禎年間,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寺內現(xiàn)存一口“千人鍋”,直徑近2米,容量可達1100升,頗為引人注目。古剎 當年的盛況,于此可見一斑。
庭園漫步
晚飯后,繞寺前庭園漫步。園中繁花似錦,蜂蝶翩飛,生意盎然,與大殿上的肅穆氣氛迥然相異?;▍仓?,兩棵高大的古樹,枝繁葉茂,綠陰如蓋,根部護以石欄,顯得與眾不同。原來,這是兩百多年前,引自錫蘭國(今名斯里蘭卡)的兩棵菩提樹。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樹下,因而,佛門視菩提為圣樹,自然受到特殊的禮遇。其實,菩提本身并沒有什么高貴之處,將其置于鼎湖山萬木叢中,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分辨得出。
鼎湖山的樹,種類實在太多。據說,在地球的同一緯度線上,鼎湖山是現(xiàn)存植物品種最多的一個點,已辟為自然保護區(qū),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作生態(tài)觀測站。當?shù)氐耐靖嬖V我,鼎湖山的森林,雖經歷代變遷而未遭大的破壞,還有賴于慶云寺的保護。而如今,大約是佛法失靈的緣故吧,同一個慶云寺,卻由于引來大批旅游者,反給自然保護區(qū)帶來潛在的威脅。
鼎湖之夜
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泉聲浸著月光,聽來格外清晰。白日里渾然一片的泉鳴,此時卻能分出許多層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繞過樹根,清流拍打著卵石,則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各自發(fā)出不同的音響。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仿佛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我俯身傾聽著,分辨著,心神猶如融于水中,隨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濾過心田,沖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說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我卻道“山不在名,有泉則靈”。孕育生機,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這一夜,只覺泉鳴不絕于耳,不知是夢,是醒?
夢也罷。醒也罷。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鳴。
【前言】
《鼎湖山聽泉》是上學期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開篇課文,也是蘇教版中學語文九年級上的第一篇課文,選自1982年12月24日《人民日報》,有改動。這是著名散文家謝大光的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寫了作者去廣東省肇慶市的鼎湖山聽泉時,將白天和夜晚聽到的泉聲用優(yōu)美的筆調傾訴出來,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學習目標】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優(yōu)美景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幫助學生領會文章寫泉聲的各種層次,并領悟話語中蘊含的哲理。
4.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建議】
品讀這篇文章,感性的我有很多感觸,整合成兩個字?!懊馈?與“ 心”。
美 《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美的元素較多,泉水豐富美妙,泉聲美輪美奐。美的語言帶來美的想像,作者比喻確切,把泉聲與各種樂器演奏相連,很有藝術的美。課文中的文字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是表現(xiàn)形式上的美。文中作者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聽糅合在一起,這又是生活中美的展示。而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尤其是長期接觸蘇教版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會稍微強些,他們富于想象,喜歡朗讀語言優(yōu)美的寫景文章。這篇文章恰好是進行美文誦讀、賞讀的典范。學生通過美文美讀體會作者匠心的表達效果,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心《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教學要求中有兩點這樣說到;其一,憑借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品味其表達效果。其二,在充分感受泉聲美妙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用心聆聽的習慣,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學中我們只重視第一點,而忽略了第二點。作為第一個國家自然保護區(qū), “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 鼎湖山值得描寫的東西很多,而作者唯獨抓住泉聲進行文字描繪,可見其是多么的用心。沒有用心傾聽,如此靈動的文字是難以形成。所以這一課教學有必要讓學生通過文字走進作者的內心,學習傾聽,引導學生不僅感受語言的美,還要幫助學生用心來走進文本。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賞析:用了四個“如”,是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把小溪聲比作了提琴聲,把溪流聲比作了彈撥聲,把細流聲比作了倍司聲,把激流聲比作了銅管聲,這樣寫的好處在于: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泉水的聲音,讓人對泉有了真切的感受。
至于泉水繞過樹根,清流拍打著卵石,則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各自發(fā)出不同的音響。賞析:“繞過”、“拍打”兩個動詞寫出了泉水發(fā)出不同聲音的原因,形像地表現(xiàn)了泉水聲音的多。
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仿佛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 、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我俯身傾聽著,分辨著,心神猶如融于水中,隨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濾過心田,沖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說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我卻道“山不在名,有泉則靈”。孕育生機,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賞析:揭示出由聽泉引發(fā)的感悟,“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指的是:作者內心的對泉聲的自然而然的感受。
“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的理解:“別”的意思是“另”白天聽泉是渾然一片,而深夜山中。萬籟俱寂,泉聲聽起來格外清晰,能分出很多層次,并引發(fā)人的感想,這與白天相比是另外一種美的感受。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課文《熊說什么了》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天,天氣非常晴朗。有兩個青年迎著微風,朝著美麗的山野走去。他倆邊走邊看,
- 課文《爸爸的鼾聲》出自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車它使我想起美麗的森林爸爸的鼾聲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使我擔心火車會出
- 課文《看馬戲》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 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狗、幾、子、立”4個生字。2 能認讀聲母“z
- 課文《四季歌》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在閱讀兒歌中認識生字:夏、春、秋、葉、冬、雪。2、能正確認讀復韻母:i
- 課文《唐僧取經》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唐朝和尚玄奘為了研究佛經,踏上了去佛教發(fā)源地——印度的萬里征途。在邊境要塞瓜
- 課文《大拇指湯姆》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從前有個魔法師,名叫默林。一天,他裝扮成乞丐在鄉(xiāng)村乞討。他來到—個農夫家里
- 課文《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出自二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樂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綠色的蟈蟈,喜滋滋地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婆婆,婆婆
- 課文《白樺林的低語》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那森林邊的草地上,野牡丹和野百合開過
- 課文《我的名字》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朗讀、背誦課文,理解“成長”的含義在于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盡到社
- 課文《春風帶我去散步》出自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教材簡說】《春風帶我去散步》這篇散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出了春天來臨之際,“我
- 課文《太陽的話》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打開你們的窗子吧,打開你們的門吧,讓我進去,讓我進去。進到你們的小屋里。我?guī)е瘘S
- 課文《美麗的彩虹》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雨過天晴,一道彩虹高高掛在天空。丁丁說,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橋,我想從這座橋上
- 課文《a o e》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一、教材簡說本課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三個單韻母a、o、e,配有一幅圖畫。畫面
- 課文《樂樂上學》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聽老師讀句子,使學生初步了解學校的學習生活,體會學
- 課文《電話的發(fā)明》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電話的發(fā)明人是亞歷山大貝爾。貝爾喜歡做科學實驗。在一次實驗中,貝爾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
- 課文《鳥孩子》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樹 公 公 , 樹 婆 婆,從 早 到 晚 樂 呵 呵。他 們 的 孩 子 最
- 課文《球王貝利》出自四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在里約熱內盧的一個貧民窟(kū)里,有一個小男孩兒。他非常喜歡踢足球,可是又買
- 課文《小鎮(zhèn)的早晨》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桃源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一個小鎮(zhèn),交通工具只有小船。當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時,木船的櫓聲,
- 課文《青蛙看海》出自二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青蛙長期生活在湖邊,很想看看大海。蒼鷹對它說:“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
- 課文《好朋友》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學會“上、小、兒、習、大”5個字,認識“好、友、我、學、年、們、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