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音》序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8-05 18:16:58
朱仕琇
原文:
楊林溪水出百丈嶺。嶺界于南豐、建寧二邑。水初出,小泉也。南迤十里,合眾流,溪口扼之,水始怒,轟豗日夜,或作霹靂聲。人立溪上,恒惴憟。稍南益夷,臨溪居人亦益眾。未至楊林?jǐn)?shù)里許,水遂無聲。然溪道益回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建寧方言,呼水曲曰洋。
楊林在巧洋南三里,溪水三面抱村如環(huán)。筠園①世居其地。村多楊木,故曰楊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櫧,雜他果卉,彌望郁然。中夜風(fēng)雨四至,水潦聲與群木聲相亂,悲壯激越,中雜希微,如鐘鼓既闋而奏管弦絲竹之音。時或晨霧淅瀝,居人未起,籜隕沙頹,蕭屑有無②。緣溪獨游,其聽轉(zhuǎn)靜。至于春秋朝夕蟲鳥之號,平林幽澗樵采之響,里巷謳吟和答,舂抌機杼,雞犬之鳴吠,遠(yuǎn)近斷續(xù),隨風(fēng)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會于溪。筠園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往來溪側(cè),輒聞溪音,感而寫之,于是其詩愈富。
筠園方壯時,以詩名天下。嘗游太學(xué),觀京師之巨麗。所涉黃河、長江,湠漫洶涌,駭耳蕩心,足以震發(fā)詩之意氣。顧以不得志,困而歸。年幾五十,回翔溪上,其誠有所樂耶?昔之學(xué)藝者患志不精,乃竄之無人之地以求其所為寂寞專一者,一旦得之,遂能役物以明其志。今溪之幽僻而筠園樂之,意豈異此耶?
余嘗序筠園詩,以為得高岸深谷之理。今讀所補琴操古歌,益淵?,正變備具。至效陶諸什③,則無懷、葛天之遺風(fēng)猶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邁跡于古,殆將往而不可知也。其涵澹蕭瑟④,抑亦得于溪之所助者多也。
昔孔子教人學(xué)詩之旨,審于興、觀、群、怨,而末不遺夫名物。筠園詩益富,不自名,歸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故余得詳其原委云。
(選自《明清散文集萃》)
【注】①筠園:《溪音》的作者朱仕玠,筠園是他的號。②有無:似有似無。③效陶諸什:仿效陶淵明的作品。④涵澹:涵養(yǎng)淡泊。蕭瑟:寂寞凄涼。這里指不慕名利,自甘寂寞。
譯文/翻譯:
楊林的溪水出自百丈嶺。這嶺在南豐與建寧二縣的交界處。水剛流出來時,是一道小泉。向南斜行十里左右,匯合了許多小河的水,由于溪口狹小阻塞,水變得氣勢洶涌起來,日夜不停地轟響,有時響如霹靂。人站在溪岸上,常常感到恐懼戰(zhàn)栗。稍南,水平緩一些,臨溪居住的人也就多起來。離楊林只有幾里了,那水便無聲無息了。然而溪道卻更加回繞,多彎曲,村里人稱它為巧洋。建寧的方言,稱水曲為洋。
楊林在巧洋南面三里處,溪水像環(huán)一樣三面環(huán)抱著村莊,筠園世代居住在這個地方。村子里多楊樹,所以稱為楊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樹櫧木,間雜著其它花卉果實,遠(yuǎn)遠(yuǎn)望去郁郁蔥蔥。半夜風(fēng)雨從四面來,地上的流水聲與眾樹木的聲音相互交雜應(yīng)和,悲壯高亢,清遠(yuǎn)之中,夾雜著一種空虛寂寥、似有似無的音響,好像是鐘鼓的聲音完結(jié)了而繼以管弦絲竹聲音一樣。有時或者早上的露水淅淅瀝瀝,村人還未起床,筍殼丟下,泥沙坍塌,那聲音蕭疏細(xì)微,似有似無。沿著溪水獨自游覽,聽起來轉(zhuǎn)覺靜寂。至于春秋早晚,蟲鳥的嗚叫聲,樹林深澗樵夫砍樹的聲音,里巷中謳歌吟誦互相和答的聲音,舂米織布的聲音,雞鳴狗叫的聲音,遠(yuǎn)遠(yuǎn)近近,斷斷續(xù)續(xù),隨風(fēng)高下,一切使人可喜可愕的聲音都在溪口里聚集。筠園的家建造在溪口上,他在溪西的草堂教書,來來往往于溪畔,常常聽著溪音,一有感觸便寫出來,于是他的詩作也就多了起來。
筠園在壯年時,他的詩就名滿天下。曾經(jīng)在太學(xué)游學(xué),觀賞過京師的偉麗。他經(jīng)涉過黃河、長江,江流河水壯闊無際,洶涌澎湃,驚耳蕩心,足以奮發(fā)他詩的意氣。只是因為不得志,處境艱難而回到家里。年紀(jì)將近五十了,徘徊在溪上,他確實有快樂嗎?從前學(xué)藝的人擔(dān)憂志趣不專不精,于是跑到?jīng)]人的地方,來求他所謂的寂寞專一。一旦得到這種境界,就能借助山川自然景物來表達(dá)自己的心志?,F(xiàn)在處在幽僻的溪畔,筠園卻以之為樂,他的意趣難道和這有什么不同嗎?
我曾經(jīng)為筠園的詩集寫過序言,認(rèn)為他的詩風(fēng)雄渾深得高岸深谷的理趣。現(xiàn)在又讀所補的琴曲、古歌,更加淵懿深遠(yuǎn),正體變體各種風(fēng)格全都具備。至于仿效陶淵明體各篇,那簡直是無懷氏、葛天氏的遺風(fēng)。他閱歷世事越來越深,日日涵養(yǎng)自己的志趣,走古人的路,幾乎是只往前行,不管它至于何處,他的詩有涵養(yǎng)能超脫,無人間煙火氣,或者是由于得到溪的幫助很多?。?nbsp;
從前孔子教人學(xué)詩的主旨,在于明白興、現(xiàn)、群、怨,而在小的方面要認(rèn)識鳥獸草木的名稱。筠園的詩作更豐富了,不讓自己揚名,卻歸功于溪水,詩集編成后,拿“溪音”作篇名,因此我得詳詳細(xì)細(xì)地敘述它的本末。
《溪音》序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練習(xí)及其答案解釋閱讀下文,完成22-26題。(12分)草木鳥獸之為物,眾人之為人,其為生雖異,而為死則同,一歸于腐壞澌盡泯滅而已。而眾
- 宋書原文:何承天,東海郯人也。承天五歲失父。母徐氏,聰明博學(xué),故承天幼漸訓(xùn)議,儒史百家,莫不該覽。隆安四年,南蠻校尉桓偉命為參軍。時殷仲堪、
- 文言文對比習(xí)題及答案兩個文言語段,完成小題。(17分)【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聊齋志異原文:董生,徐州人,好擊劍,每慷慨自負(fù)。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同行。與之語,談吐豪邁;詰其姓字,云:“遼陽佟姓。”問:“何往?”曰:“
- 中考初中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之娛樂活動【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五個音級。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進(jìn)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編修,尋兼司經(jīng)局校書。與修《大明會典》成,遷左中允。武宗立,以東宮恩,進(jìn)左諭德,
- 袁宏道《徐文長傳》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dá),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
- 文言文《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譯《朝三暮四》告訴我們做人不能朝三暮四,不能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难晕摹冻核摹吩募胺g,歡
-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盜起汝、潁。廷玉父子與趙普勝、廖永安等結(jié)寨巢湖,有水軍千艘,數(shù)為廬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間道歸太
- 《楊萬里傳》選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及答案[乙]楊萬里1為人剛而偏。韓侂胄2用事,欲網(wǎng)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許以掖垣3。萬里
- 許衡不食梨許衡嘗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比嗽唬骸笆纴y,此無主?!痹唬骸?/div>后漢書原文:寒朗,字伯奇,魯國薛人也。生三日,遭天下大亂,棄之荊刺;數(shù)日兵解,母往視,猶尚氣息,遂收養(yǎng)之。及長,好經(jīng)學(xué),博通書傳,以尚書教授【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子余知人文言文翻譯子余知人一文是出自劉基的作品。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子余知人文言文翻譯,希望大家有所收獲。子余知人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舟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蘇武傳一、在括號內(nèi)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通假字。1. 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2. 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3. 與旃毛并咽之()4宋史原文:李處耘,潞州上黨人。晉末,張彥澤斬關(guān)而入,縱士卒剽略。處耘年猶未冠,獨當(dāng)里門,射殺十?dāng)?shù)人,眾無敢當(dāng)者。會夜幕,遂退。迨曉復(fù)斗,又殺蘇轍文言文及參考答案閱讀下文,完成22—26題。(13分)武昌九曲亭記蘇轍①子瞻遷于齊安,廬于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蔓延,三國志·吳書原文:朱然,字義封。嘗與權(quán)同學(xué)書,結(jié)恩愛。至權(quán)統(tǒng)事,以然為余姚長。后擢山陰令,董五縣。權(quán)奇其能,分丹楊為臨川郡,然為太守。會山賊鄭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名詩名句賞析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注釋]1. 《竹石》是一首題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