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淦《三習一弊疏》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30 23:33:40
孫嘉淦
原文:
事當極盛之際,必有陰伏之機。其機藏于至微,人不能覺。而及其既著,遂積重而不可退。此其間有三習焉,不可不慎戒也。
主德清則臣心服而頌,仁政多ze6*民身受而感。出一言而盈廷稱圣,發(fā)一令而四海謳歌。在臣民原非獻諛,然而人君之耳,則熟于此矣。耳與譽化,匪譽則逆,故始而匡拂者拒,繼而木訥者厭,久而頌揚之不工者亦絀矣。是謂耳習于所聞,則喜諛而惡直。
上愈智則下愈愚,上愈能則下愈畏。趨蹌諂脅,顧盼而皆然。免冠叩首,應聲而即是。在臣工以為盡禮,然而人君之目,則熟于此矣。目與媚化,匪媚則觸。故始而倨野者斥,繼而嚴憚者疏,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是謂目習于所見,則喜柔而惡剛。
敬求天下之士,見之多而以為無奇也,則高己而卑人。慎辦天下之務,閱之久而以為無難也,則雄才而易事。質之人而不聞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見其所過。于是乎意之所欲,信以為不逾,令之所 發(fā),概期于必行矣。是謂心習于所是,則喜從而惡違。
三習既成,乃生一弊。何謂一弊?喜小人而厭君子是也。
今夫進君子而退小人,豈獨三代以上知之哉?雖叔.季.之主,臨政愿治,孰不思用君子。且自智之君,各賢其臣,孰不以為吾所用者必君子,而決非小人?乃卒于小人進而君子退者,無他,用才而不用德故也。
德者君子之所獨,才則小人與君子共之,而且勝焉。語言奏對,君子訥而小人佞諛,則與耳習投矣。奔走周旋,君子拙而小人便辟,則與目習投矣。即保事考勞,君子孤行其意,而恥于言功,小人巧于迎合,而工于顯勤,則與心習又投矣。小人挾其所長以善投,人君溺于所習而不覺,夫至于小人合而君子離,其患豈可勝言哉!
今欲預除三習,永杜一弊,不在乎外,惟在乎心。治亂之機轉于君子小人之進退進退之機握于人君一心之敬肆能知非則心不期敬而自敬不見過則心不期肆而自肆。敬者君子之招,而治之本。肆者小人之謀,而亂之階也。然則沿流溯源,約言蔽義,惟望常存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舉不外于此矣。
譯文/翻譯:
事物旺盛到了極點的時候,一定是反面開始出現(xiàn)的時機。這種跡象藏伏得十分幽微難辨,人們通常不能發(fā)覺,到了它很明顯的時候,已經積習深重而難以改變。這里面就有三種習氣,不能不小心警惕。
君主的仁德清正,臣子就會衷心佩服而頌揚;仁厚的施政措施推行了,老百姓親身受益就會心懷感恩。說一句話就朝廷內外都頌揚圣明,頒布一條政令就舉國上下都贊美歌頌,臣子和老百姓主觀上并不是故意奉承阿諛,但君主的耳朵已經聽慣這些好話了。耳朵被這些贊美長期調教,于是凡不是贊美就不順耳。所以剛開始是對提反對意見的人不滿,接著就討厭那些樸素內斂不善辭令的人,久而久之,連贊揚得不夠精妙得體的也覺得不爽了。這就是耳朵習慣了聽好話,喜歡阿諛奉承而討厭直言不諱。
主上越聰明,下人越愚笨;主人越能干,下人越畏縮。小跑前進、低聲下氣的,使個眼色就來了;脫了官帽、叩頭跪拜的,開口一叫就來了。對臣子來說這是嚴格遵守禮法,但是主上的眼睛已經看慣這樣了。眼睛被這些獻媚的情景長期調教,于是凡不獻媚的人就反感。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只是排斥那些不禮貌的,接著就疏遠那些遵紀敬畏的,久而久之,連侍侯得不夠靈活輕巧的也覺得很不恭敬了。這就是眼睛已經習慣了討好行為,喜歡柔和順從而討厭剛正耿直。
誠懇敬業(yè)地學習治理天下,世面見多了也就覺得這些事沒什么了不起,于是認為自己很高明別人很差勁。小心翼翼地辦理天下的事務,經歷時間長了也就覺得沒有什么難處,于是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凡、天下事都很容易。問別人聽不到自己的缺點,自己看也找不到什么過失。這樣以后心里想要的,就以為確實沒有逾越常規(guī),號令發(fā)出后,總是期望一定要執(zhí)行。這就是心已經習慣 了良好的自我感覺,因此喜歡順從而討厭違抗。
這三個習慣養(yǎng)成以后,就會形成一個弊端。一個什么弊端呢?就是喜歡小人而討厭君子。要拔擢君子、摒棄小人,這個道理難道只有古時夏商周朝時才知道嗎?即使是末世的君主,誰不知道要任用君子呢?況且自以為明智的君主,都認為自己的大臣很賢良,哪一個不認為自己用的人一定是君子而必定不是小人?而最終還是形成小人拔擢、君子疏離的現(xiàn)象,沒有別的原因,就在于君主用人只看才能不看品行。
品德是君子獨有的特性;才能則是君子和小人都有的,而且在小人那里往往顯得更強一些。口才方面,君子往往內斂含蓄、辭令無華,而小人則伶牙俐齒、奉承討巧,這就與耳朵的習慣投了緣。辦事方面,君子往往顯得笨拙呆板、慢條斯理,而小人則手腳麻利、靈活迅速,這就與眼睛的習慣投了緣。即便是檢查工作考核評比,君子也是專心致志辦事情而以稱功勞為恥,小人則琢磨主上的喜好,把心思放在如何展示勤勉能干,這和心理感受的習慣投了緣。小人憑借自己的才能,琢磨著怎樣投合君主,君主沉湎于自己的耳目習慣,不能發(fā)覺他們的意圖,那么到了小人聚攏君子散離的境況,它的后患難道可以簡單說得清楚嗎?
現(xiàn)在想提早免除這三種習氣,永遠杜絕這一個弊端,不在于外力,只在于內心。治世或是亂世的關鍵,就蘊涵在君子和小人的或進或退,而進退的關鍵,就在于君主的起心動念里。能辨明不對的事情,那么心不需要刻意追求“恭肅”而能做到敬事一切;不能發(fā)現(xiàn)錯誤,那么心還沒意識到“放縱”已經在恣意忘為了。恭敬嚴肅,這是君子的方略,是安定的根本;放縱身心,這是小人的策劃,是混亂的起點。既然這樣,歸根到底,簡單地說,只是希望皇上經常守護著這顆不敢自以為正確的心,那么上天的仁德、王天下的大道暢行,都不會偏離了。
孫嘉淦《三習一弊疏》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澤①兵進至衛(wèi)南②,度將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下令曰:“今日進退等死,不可不從死中求生?!笔孔渲厮溃瑹o不一當百,斬首數(shù)千級。金人大敗,退卻
- 高中《王翦》文言文閱讀練習王翦(秦)王問于將軍李信曰:吾欲取荊①,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王以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萬人
- 文言文閱讀之口技讀(16分)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
- 《矛與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導語:《矛與盾》出于《韓非子·難一》。那里面的內容是怎么翻譯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矛與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 羅藝傳文言文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羅藝,字子延,本寰陽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陽。父榮,隋監(jiān)門將軍。藝性桀黠,剛愎不仁,勇于攻戰(zhàn),善
- 人月圓春晚次韻文言文翻譯及賞析人月圓·春晚次韻張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亂,愁在夕陽中。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驄。一聲啼鳥,一番夜雨,一陣東風。
-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復習的歸納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 風煙俱凈 俱:全,都2、 從流飄蕩 從:順,隨3、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縹碧:青白
- 文言文版早安問候語一句早安問候,可以讓人開心一整天。但是,古人是如何進行早安問候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版早安問候語,歡迎閱讀。文言文版
- 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問題研究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傳統(tǒng)篇目,注釋曾經過千錘百煉;就是一些新選入的課文,編者在注釋時也
- 三國志原文:吉茂字叔暢,馮翊池陽人也,世為著姓。好書,不恥惡衣惡食,而恥一物之不知。建安初關中始平茂與扶風蘇則共入武功南山隱處精思數(shù)歲州舉茂
- 周書原文:泉仲遵,少謹實,涉獵經史。年十三,州辟主簿。十四,為本縣令。及長,有武藝。遭世離亂,每從父兄征討,以勇決聞。高敖曹攻洛州,泉企令仲
- 孫作原文:多言,欺之蔽也;多思,欲之累也。潛靜以養(yǎng)其心,強毅以篤其志。去惡于人所不知之時,誠善于己所獨知之地。毋賤彼以貴我,毋重物以輕身。毋
- 文言文焚廬滅鼠閱讀訓練焚廬滅鼠越西有獨居男子,結茨①為廬,力耕以為食。久之,菽②粟鹽酪具,無仰③于人。嘗患鼠,晝則累累然行,夜則鳴嚙至旦。男
- 淺析文言文的教學價值盡管文言有一些“缺點”,但縱觀歷史,客觀地說,文言這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還是功大于過的。當然,作為一種書面語言,文言完成了
- 李穆,字孟雍,開封府陽武人。父成秩,陜西大都督府司馬。穆幼能屬文,有至行。行路得遺物,必訪主歸之。從王昭素受《易》及《莊》《老》書,盡究其義
- 木蘭詩是不是文言文木蘭詩是不是文言文?答案: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南朝的《
- 薛萬均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薛萬均,本燉煌人,后徙京兆咸陽。父世雄,大業(yè)末為涿郡太守,萬均與弟萬徹因客幽州,以材武為羅藝
- 文言文練習:《漢書·史丹傳》節(jié)選史丹字君仲,魯國人也,徙杜陵。自元帝為太子時,丹以父高任為中庶子,侍從十余年。元帝踐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常
-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數(shù),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時武惠妃寵幸傾后宮,生壽王清,諸子莫得為比,
- 中考語文文言文隕石專項練習隕石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于東南。少時而又震②一聲,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