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王庭筠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12-01 17:25:39
遼史
原文:
王庭筠字子端,遼東人。生未期,視書識十七字。七歲學詩,十一歲賦全題。稍長,涿郡王倚一見,期以國士。登大定十六年進士第。調(diào)恩州軍事判官,臨政即有聲??っ襦u四者謀為不軌,事覺,逮捕千余人,而鄒四竄匿不能得。朝廷遣大理司直王仲軻治其獄,庭筠以計獲鄒四,分別詿誤,坐預謀者十二人而已。再調(diào)館陶主簿。
明昌元年四月,召庭筠試館職,中選。御史臺言庭筠在館陶嘗犯贓罪,不當以館閣處之,遂罷。乃卜居彰德,買田隆慮,讀書黃華山寺,因以自號。是年十二月,上因語及學士,嘆其乏材,參政守貞日:“王庭筠其人也?!比?,召為應奉翰林文字。五年八月,上顧謂宰執(zhí)曰:“應奉王庭筠,朕欲以詔誥委之。其人才亦豈易得?近黨懷英作《長白山冊文》.殊不工,聞文士多妒庭筠者,不論其文顧以行止為訾。大抵讀書人多口頰.或相黨。昔東漢之士與宦官分朋,固無足怪?!彼爝w庭筠為翰林修撰。承安元年正月,坐趙秉文上書事.削一官,杖六十,解職。二年,降授鄭州防御判官。四年,起為應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復為翰林修撰,扈從秋山,應制賦詩三十余首,上甚嘉之。明年。卒,年四十有七。上素知其貧。詔有司賻錢八十萬以給喪事,求生平詩文藏之秘閣。
庭筠儀觀秀偉,善談笑,外若簡貴,人初不敢與接。既見,和氣溢于顏問,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極口稱道,他日雖百負不恨也。從游者如韓溫甫、路元亨,其薦引者如趙秉文、馮璧-皆一時名士,世以知人許之。為文能道所欲言,暮年詩律深嚴,七言長篇尤工險韻。有文集四十卷。書法學米元章,與趙諷、趙秉文俱以名家,庭筠尤善山水墨竹云。 (節(jié)選自《遼史·王庭筠傳》)
譯文/翻譯:
王庭筠字子端,是遼東人。他生下來不到一周歲,看書時就認得十七個字。他七歲時學作詩,十一歲時能寫整首的詩。漸漸長大以后,涿郡人王翛只見他一面,就期望他將來會成為國家棟梁之材。大定十六年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恩州軍事判官,他剛剛從政,就贏得好名聲。恩州人鄒四圖謀zao6*反,事情被發(fā)覺,逮捕了一千多人,但鄒四卻躲藏起來未能捕獲。朝廷派大理司直王仲軻審理此案,王庭筠用計捕獲了鄒四,他分辨出被牽連的人,僅判處了參與謀亂的十二個人罷了。再調(diào)任他為館陶縣主簿。明昌元年四月,征召王庭筠試館閣職務,被選中。御史臺上奏說王庭筠在館陶任職期間曾犯貪污罪,不應安排他在館閣中任職,于是作罷。王庭筠就選擇彰德作定居地,在隆慮縣購置田地,入黃華山寺讀書,因此自號為黃華山人。明昌三年,朝廷征召他為應奉翰林文字。這一年的十二月,章宗在談到學士們時,感嘆人才缺乏,參政守貞說:“王庭筠就是合格的人才。”明昌五年八月,章宗對宰相說:“應奉翰林文字王庭筠,我打算把起草詔誥的任務委托給他,這樣的人才哪里是輕易能找到的。近來黨懷英作《長白山冊文》,很不精美。聽說文人們很妒忌王庭筠,不看他的文才如何,只抓住他的品行進行詆毀。大致說來,讀書人愛搬弄口舌,或相互結黨。從前東漢時的儒生與宦官分別結成黨派,這本不足怪。于是提拔王庭筠為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正月,因受趙秉文上書一事的牽累,被削奪一級,杖打六十,解除職務。承安二年,貶降為鄭州防御判官。四年,又起用為應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再任翰林修撰,侍從章宗去秋獵,奉命作詩三十余首,受到章宗的嘉獎。第二年逝世,終年四十七歲。章宗一向知道他貧窮,命有關部門贈錢八十萬,供喪葬費用,又搜集他一生所作的詩文,收藏于秘閣。
王庭筠外表清秀偉岸,善于談笑,從外表上看,好象是傲慢高貴,別人起初不敢接近他。等到見面以后,他臉上洋溢著謙和的氣色,熱情誠懇,對對方百般體貼,唯恐有不周到的地方,別人有一點可取之處,他就滿口稱贊,過后雖然別人有一百個對不起他的地方,也從不計較。和他交往的如韓溫甫、路元亨等人,經(jīng)他推薦的如趙秉文、馮壁等人,都成為一時的名人,因此世人稱許他有知人之明。王庭筠的文章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晚年的詩作格律嚴整,七言長詩尤其擅長用一些艱僻難押的字韻。他著有文集四十卷。他的書法學米元章的風格,與趙沨、趙秉文都是書法名家,王庭筠尤其擅長畫山水墨竹。
《遼史·王庭筠傳》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內(nèi):同“納”接納。動詞?!熬嚓P,毋內(nèi)諸侯?!迸和叭辍?;人稱代詞?!叭龤q貫女,莫我肯顧?!比。和ā叭ⅰ?;把女子接過來成親。
- 張昭傳節(jié)選文言文閱讀練習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題。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與瑯邪趙
- 史記原文: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
- 愚溪詩序的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陽:灌水之陽有溪焉(北面,名詞)2、龂龂然:土之居者,猶龂(yín)龂然。(爭論不休)3、
- 后漢書原文:郭太,字林宗,大原介休人也。家世貧賤。早孤.母欲使給事縣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乎?”遂辭。就成皋屈伯彥學,三年業(yè)畢.
- 百家姓鄧文言文歷史來源「鄧」源出:出自子姓。據(jù)《元和姓纂》及《廣韻》所載,商王武丁分封其叔父曼季于鄧國(今河南省鄧州),稱鄧侯。春秋時有鄧侯
- 新唐書原文:崔光遠,系出博陵,后徙靈昌。勇決任氣,長六尺,瞳子白黑分明。開元末,為唐安令,與楊國忠善,累遷京兆少尹,為吐蕃吊祭使,還,會玄宗
- 初中文言文翻譯方法的介紹初中課文中一些文言文旁有助讀的譯意,它突破了“硬譯”的局限,而十分注意文字的規(guī)范和流暢,有利于學生學好現(xiàn)代語文,在教
- 蘇洵《木假山記》原文木之生,或孽而殤①,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
- 宋史原文:契丹入中原,時萬超以本部屯潞州,主帥張從恩將棄城歸契丹,會前驍衛(wèi)將軍王守恩服喪私第,從恩即委以后事,遁去。及契丹使至,專領郡務,守
- 嚴光原文:嗜欲者,潰腹之患也;貨利者,喪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軀之害也;讒慝者,斷脛之兵也;謗毀者,雷霆之報也;殘酷者,絕世之殃也;陷害者,滅
- 高中語文《寡人之于國也》文言文翻譯【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
- 中國逐夢者-文言文寫作中國夢,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復興,即為復初唐至開元盛世之興。興之,經(jīng)濟鼎絕,厚德載物,百姓和樂,夜不閉戶,路不拾
- 語文文言文—蕭何文言文,蕭何,沛人也。高祖為布衣時,數(shù)以吏事護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秦御史監(jiān)郡者,與從事辨之,何乃給
- 答客難東方朔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釋
- 高中課內(nèi)文言文課后練習及答案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1-5題。【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 王鐸,字昭范。會昌初,擢進士第,累遷右補闕、集賢殿直學士。咸通后,仕浸顯,歷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所取多才實士,為世稱挹。十二年,繇禮部尚書進
- 《米芾索帖》文言文練習及答案米芾詼譎好奇。在真州,嘗詣蔡攸于舟中,攸出所藏王右軍《王略帖》示之。芾驚吧,求以他畫易之。攸意以為難。芾曰:公若
- 《常夢錫》文言文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題。常夢錫,字孟圖,扶風人,或曰京兆萬年人也。岐王李茂貞不貴文士,故其俗以狗馬馳射博弈為豪
-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譯導語: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jīng)有了加工。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朱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