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王都中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24 17:09:22
元史
原文:
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寧州人。父積翁為國信使,宣諭日本,遇害于海上。都中生三歲,從其母葉訴闕下,世祖閔焉,給驛券,俾南還,賜平江田八千畝、宅一區(qū)。已而世祖追念其父功,特授都平江路總管府治中,時年甫十七。僚吏見其年少,頗易之。都中遇事剖析,動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昆山有詭易官田者,事覺,而八年不決,都中為披故牘,洞見底里,其人乃伏辜。吳江學舍久壞不治,而郡守闕,都中曰:“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獨守得為乎?”乃首募大家,合錢新其禮殿。秩滿,改郴州路總管。郴居楚上流,溪洞徭獠往來民間,憚其強猾,莫敢與相貿易。都中煦之以恩,懾之以威,乃皆悅服。郴民染于蠻俗,喜斗爭,都中乃大治學舍,作籩豆簠簋、笙磬琴瑟之屬,使其民識先王禮樂之器,延宿儒教學其中,以義理開曉之,俗為之變。遷饒州路總管。年饑,米價翔踴。官倉之米,定其價為三等,都中于下等價減十之二,使民就糴。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憂去郡民生為立祠服闋,除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使。中書省臣奏國計莫重于鹽策。乃如前除鹽亭灶戶,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舊制也。任事者恐斂怨,久不舉行。都中曰:“為臣子者,使皆避謫,何以集事?”乃遍歷三十四場,驗其物力高下,以損益之,役既平而課亦足,公私便之。以疾致仕,至正元年卒。贈昭文館大學士,謚清獻。都中歷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譽輒暴著,雖古循吏無以尚之。又其清白之操,得于家傳,所賜田宅之外,廩祿悉以給族姻之貧者,人尤以是多之。幼留京師,及拜許衡,即知所趨向。中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學,有詩集三卷。
(選自《元史·列傳七十一》)
譯文/翻譯:
王都中字元俞,福建福寧州人。父名王積翁,任國信使,到日本去宣諭,在海上遇害。都中七歲時,隨其母到朝廷陳述其父往日本在海上遇害之事,世祖非常同情,給旅費讓他們回南方,并賜平江田八千畝、住宅一所。不久世祖又感念其父功績,特授王都中平江路總管府治中,此時都中年僅十七歲。同僚中因他年輕,很輕視他。都中遇到事情都進行分析,動輒抓住要害,因此,僚屬感到驚愕,不敢欺騙他。昆山有用欺騙手段買賣官田的,事情暴露,然而八年沒有裁斷。都中為此閱讀以往文書檔案,查清楚事情真相,那些人才服罪。吳江學校房屋破敗很久未修理,而郡守缺任,都中說:“圣人之道,大家遵守,為何只有一個郡守能做?”于是首先向豪富之家募捐,籌錢新修了典禮殿堂。任期滿后,改任郴州路總管。郴州位于楚之上流,奚谷洞徭獠往來于民間,郴州百姓懼其強悍、狡猾,不敢與他們進行貿易,王都中愛護他們,施以恩澤,用威嚴震懾他們,于是徭獠都心悅誠服。郴州百姓受蠻人風俗影響,喜爭斗,都中于是大建學舍,陳列籩豆簠簋,演奏笙磬琴瑟,教民學習古代先王的禮樂,并請宿儒進行教育,用義理開導他們,終于使他們的風俗有了改變。調任饒州路總管。遇饑荒,米價飛漲,官倉之米,分三等價,都中以下等米價減十分之二,讓老百姓前去購買。父老們有人把兩穗的麥子、六穗的稻子獻給他,都中說“:這是圣主的福兆,我不敢當。”就將此事奏于朝廷。因母喪離職,百姓為他立生祠紀念。服喪期滿,官拜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使。中書省臣上奏國民生計莫重于鹽。于是按照舊制設鹽亭灶戶,三年比一次,排定名次,這是世祖時的舊制。擔任此事的人怕遭怨,很久都未進行。都中說:“當臣子的,假如都怕被指責,怎能做成一件事情?”于是走遍了三十四個鹽場,檢查其生產能力之高低,來決定減稅或是增稅,既完成了任務,課稅也豐富了,公私對此感到有利。因身體有疾辭官回家,至正元年逝世。追贈昭文館大學士,謚號清獻。都中任官職四十余年,所到之處,政績都極其顯著,而治理郡縣的業(yè)績,即使是古代遵守理法的官吏也沒有比他更好的。而他清白的情操,則是得自家傳,除皇帝所賜予的田產和住宅外,朝廷分給的糧食和俸祿全都分給同族和親戚中貧困的人,人們因此更加稱贊他。幼年留于京師,待到拜許衡為師,就確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中年時期,更致力于根本之學,著三卷詩集。
《元史·王都中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醉翁亭記》原文及創(chuàng)作背景《醉翁亭記》描寫醉翁亭秀麗的環(huán)境、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和游人的山水之樂、游宴之樂,表現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抒發(fā)了他
- 太宗罷朝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所寫的文章。以下是太宗罷朝的文言文翻譯,一起來了解吧。太宗罷朝文言文翻譯原文太宗曾罷朝,怒曰
- 文言文斷句與標點題解題技巧1.閱讀下面文言文短文,回答后面的問題。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往天子嘗欲教子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學古
- 故事兩則向有友人饋朱鯽①于孫公子禹年②,家無慧仆,以老傭往。走送之,及門,傾水出魚,索盤而進之。及達主所,魚已枯斃。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傭,
- 答李幾仲書①天難生于才②,而才者須學問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則不得歸怨于天也。世實須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嘗以世不用而廢學問;其自
- 枕戈待旦文言文翻譯枕戈待旦指時刻警惕,準備作戰(zhàn),連睡覺時也不放松戒備,隨時準備著殺敵。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了枕戈待旦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枕戈
- 宋史原文: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紹興三十二年,高宗勞師建康。召見,嘉納之。乾道六年,遷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燼,井邑凋殘,棄疾寬
- 王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也。少為軍卒,事梁太祖。彥章為人驍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佗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
- 《宋史》文言文閱讀題【甲】《曹劌論戰(zhàn)》(選自《左傳》)【乙】宗澤傳(節(jié)選)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澤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韋占六年進士第。廷
- 小學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教學,并非那么功利,品味文言文獨特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走進經典的形式與過程。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小學必背文言文,僅供大家參考
- 語文文言文《狼》閱讀練習題舉例一、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1. 止有剩骨 _________2.恐前后受其敵_________一狼得
- 李德林,字公輔,博陵安平人也。年數歲,誦左思《蜀都賦》,十余日便度。高隆之見而嗟嘆,遍告朝士,云:“若假其年,必為天下偉器?!蹦晔澹b五經
- 初中文言文《傷仲永》原文譯文及鑒賞傷仲永宋代: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 資治通鑒原文:秦伐趙,取三城。趙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于齊。齊人曰:“必以長安君為質?!碧蟛豢伞}R師不出,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曰:“復言
- 舊唐書原文:第五琦,京兆長安人。少孤,事兄華,敬順過人。及長,有吏才,以富國強兵之術自任。時太守賀蘭進明甚重之。會安祿山反,進明遷北??ぬ?/div>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道者托于原文: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日:“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國初群雄事略原文:真,姓何氏,東莞之員岡人,生八歲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奪。少英偉好書劍。至正間,嶺南盜起,焚掠州郡,真集義兵保鄉(xiāng)里,仕為河源務讀書的文言文句子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中考語文文言文的實詞【提要】中考文言文信息 : 2017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實詞集錦【13】1.質(zhì)(1)名詞。①底子,質地。如:永州之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