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游褒禪山記》知識點整理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1-15 16:02:47
文言文《游褒禪山記》知識點整理
《游褒禪山記》
(一)通假字
1. 長樂王回深父。
(二)詞類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舍:
2. 名之曰褒禪。 名:
3. 有泉側(cè)出。 側(cè):
4.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深:
5. 好游者亦不能窮也。 窮:
6. 而其見愈奇。 見:
7.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
9. 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極:
10. 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險遠:
11. 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l 謬:
l 傳:
l 名:
(三)文言固定句式
1. 其孰能譏之乎? (難道……嗎?)
2. 何可勝道也哉! (哪里……呢!)
3.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這就是……的緣故。)
(四)文言句式:
1.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2.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3.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4.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五)重點翻譯句
1. 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六)多義詞
1. 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
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
2. 道
①有碑仆道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④何可勝道也哉
⑤策之不以其道
3. 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4. 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
④文過飾非
5. 然
①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②吳廣以為然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6. 其
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⑶距其院東五里。
⑷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⑸其文漫滅。
⑹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⑺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
⑻問其深。
⑼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⑽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⑾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⑿蓋其又深。
⒀則其至又加少矣。
⒁既其出。
⒂則或咎其欲出者。
⒃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⒅其孰能譏之乎?
⒆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十)異義詞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義:
今義:
2. 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古義:
今義:
3.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
今義:
4.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
今義:
5. 于是余又嘆焉。
古義:
今義:
(十一)《游褒禪山記》字詞句基礎(chǔ)知識舉要
一、名
“名”是個會意字,從口從夕。夕是傍晚,這時候,光線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說;事物不認識,就得給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義。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稱”的意思;再引申有“名聲”“名望”“著名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義“命名”。由“命名”還可以引申出“說明”、“說出”的意思?!犊诩肌贰叭擞邪倏冢谟邪偕?,不能名其一處也”,成語“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說出、說明”的意思。
二、蓋
“蓋”作虛詞用,屬副詞類。常用來表示對事物帶有推測性的判斷或委婉的判斷,或者表示對原由的解釋。因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語氣、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語氣詞?!吧w”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的語意,譯為“大約”“似乎”“大概”“原來”等。本文有三個句子用了“蓋”。
1.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蓋:原來。)
2.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大約。)
3.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蓋:大概。)
三、所以
“所以”是文言中一種常見的凝固格式,由助詞“所”和介詞“以”組成,表示兩種基本的意義,依介詞“以”表示的不同意義而定?!耙浴碑敗坝谩敝v時,“所以”表示“……的方法”之義,《墨子?公輸》“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當“因”“由”講時多,“所以”表示“……的緣故”之義,本文中“此所以學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緣故”的意思。
四、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這兩個句子都用了判斷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語法關(guān)系也不同。兩個“者”字都是助詞,第一句表示單純的判斷,“者”在這里標明語音上的停頓,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復合判斷,“者”在這里除了標明停頓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還有提示原因的作用?!罢摺庇迷趶秃暇淝耙环志渲?,前后兩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關(guān)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種結(jié)果或現(xiàn)象,后一分句申述緣由,這實際上是用判斷句式表因果關(guān)系。
五、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這個主謂句的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可分三個大的層次:第一層,主語是“余”,謂語是動詞短語“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第二層的動詞短語是動賓結(jié)構(gòu),動詞是“悔”,它的賓語是主謂短語“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第三層,作賓語的主謂短語的主語是“其”,謂語是由兩個“動+賓”的動詞短語“隨之”和“不得極夫游之樂”組成的,這兩個動詞短語之間有因果關(guān)系,因為“隨之”,所以“不得極夫游之樂”。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外科醫(yī)生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是我們需要學習的重點難點,也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同學們,我們看看下面的外科醫(yī)生文言文翻譯吧!外科醫(yī)生文言文翻譯外
- 《醫(yī)戒》文言文原文及譯文原文: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證能食而不能化,因節(jié)不多食。漸節(jié)漸寡,幾至廢食。氣漸薾,形日就憊,醫(yī)謂為瘵也,以藥補之
- 莊子?外篇寓言故事原文: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①以游。二人者,事業(yè)不同,其亡羊同也。――《莊
-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舉于鄉(xiāng),從陳獻章游,不樂仕進,母命□出,乃入南京國子監(jiān)。十八年會試,學士張元禎,楊廷和為考官,撫其卷曰:“非
- 張興世,字文德,竟陵人也。本單名世,太宗益為興世。少時家貧,南郡宗珍之為竟陵郡,興世依之為客。竟陵舊置軍府,以補參軍督護,不就。白衣隨王玄謨
- 廉恥【清】顧炎武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
- 文言文教學實錄文言文的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那么相關(guān)的教學實錄會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教學實錄,歡迎大家閱讀。一
- 周書原文:柳敏字白澤,河東解縣人。父懿,魏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汾州刺史。敏九歲而孤,事母以孝聞。性好學,涉獵經(jīng)史,陰陽卜筮之術(shù),靡不習焉。
- 辛次膺,萊州人。幼孤,從母依外氏王圣美于丹徒??』哿W,日誦千言。甫冠,登政和二年進士第,歷官為單父丞。值 山東亂,舉室南渡。用參政孟庾薦,
- 史記·滑稽列傳原文:昔者,齊王使淳于髡[kūn]獻鵠于楚。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造詐成辭,往見楚王曰:“齊王使臣來獻鵠,過于水上,不忍
- 神農(nóng)師悉諸,黃帝師大撓……吳王闔閭師伍子胥、文之儀,越王勾踐師范蠡、大夫種。圣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無尊師,奚
-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言文閱讀理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③,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
- 余玠,字義夫,蘄州人。以功補進義副尉,尋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兼四川總領(lǐng)兼夔路轉(zhuǎn)運使。玠大更敝政,遴選守宰,筑招賢之館于府之左
- 高中文言文考試重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王適,好讀者,懷奇負氣,不肯隨人后選舉。見功業(yè)有道路可指取,困于無資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諸
- 仲尼相魯文言文閱讀翻譯及答案【原文】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①曰:“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
- 宋史原文:李壁字季章。父燾,典國史。壁少英悟,日誦萬余言,屬辭精博。孝宗嘗問燾:“卿諸子孰可用?”燾以壁對。召試,為正字。寧宗即位,徙著作佐
- 說苑原文: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
-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人也。父戒,為縣獄掾,據(jù)法不聽太守欲所私殺,太守大怒,令收戒詣府,時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將客數(shù)十人徑于費西山中要奪之,送
- 程頤原文:① 齋之前有石盆池。家人買魚子食貓,見其煦沫①也,不忍,因擇可生者,得百余,養(yǎng)其中,大者如指,細者如箸。支頤而觀之者竟日
- 蘇洵原文:①天下之士與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幾人?求之于言而不窮者幾人?言不窮矣,求之于用而不窮者幾人?嗚呼!至于用而不窮者,吾未之見也。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