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肅傳文言文練習(xí)題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24 20:49:16
鄧肅傳文言文練習(xí)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鄧肅,字志宏,南劍沙縣人。少警敏能文,美風(fēng)儀,善談?wù)摗>痈竼剩в舛Y。入太學(xué),所與游皆天下名士。
欽宗嗣位,補(bǔ)承務(wù)郎,授鴻臚寺簿。金人犯闕,肅被命詣敵營,留五十日而還。張邦昌僭位,肅義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朝廷賜金國帛一千萬,肅在其營,密覘,均與將士之?dāng)?shù),大約不過八萬。至是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賞必罰,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則不然,有同時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轉(zhuǎn)數(shù)官,或尚為布衣,輕重上下,只在吏手。賞既不明,誰肯自勸?欲望專立功賞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陳。若功狀已明而賞不行,或功同而賞有輕重先后者,并置之法?!鄙蠌闹3际軅蚊弑?,肅請分三等定罪。上以肅在圍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肅具言之,上以為然。
耿南仲得祠祿歸,其子延禧為郡守,肅劾:“南仲父子同惡,沮渡河之戰(zhàn),遏勤王之兵,今日割三鎮(zhèn),明日截兩河。及陛下欲進(jìn)援京城,又為南仲父子所沮。誤國如此,乞正典刑?!蹦现賴L薦肅于欽宗,肅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賜五品服。范訥留守東京,不戰(zhàn)而逃。肅言:“訥出師兩河,望風(fēng)先遁,今語人曰:‘留守之說有四,戰(zhàn)、守、降、走而已。戰(zhàn)無卒,守?zé)o糧,不降則走。’且漢得人杰,乃守關(guān)中,奔軍之將,豈宜與此?!痹G遂罷。內(nèi)侍陳良弼肩輿至橫門外,買入內(nèi)女童,肅連章論之。時官吏多托故而去,肅建議削其仕版,而取其祿以給禁衛(wèi),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肅在諫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納。
會李綱罷,肅奏曰:“綱學(xué)雖正而術(shù)疏,謀雖深而機(jī)淺,固不足以副圣意。惟陛下嘗顧臣曰:‘李綱真以身徇國者?!袢樟T之,而責(zé)詞甚嚴(yán),此臣所以有疑也。且兩河百姓無所適從,綱措置不一月間,民兵稍集,今綱既去,兩河之民將如何哉?偽楚之臣紛紛在朝,李綱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黨稍能正罪,今綱既去,叛臣將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兩河無兵,外夷驕矣,李綱于此,亦不可謂無一日之長?!眻?zhí)政怒,送肅吏部,罷歸居家。紹興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賞既不明,誰肯自勸 勸:勉勵
B.肅言之不恤 恤:救濟(jì)
C.會李綱罷 會:恰逢
D.叛臣在朝,政事乖矣 乖:違背
6.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鄧肅“論議抗直”的一組是 ( )
①肅義不屈,奔赴南京 ②欲望專立功賞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陳 ③誤國如此,乞正典刑 ④奔軍之將,豈宜與此 ⑤李綱真以身徇國者 ⑥李綱于此,亦不可謂無一日之長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鄧肅是南劍沙縣人,他很孝順,在為父親守喪期間,他悲傷過度以致?lián)p毀了身體。張邦昌建立偽政權(quán)后,他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任左正言。
B.金國入侵,鄧肅奉旨前往金營,被金軍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在此期間朝廷賞賜金國絲帛一千萬,鄧肅在其軍營偷看到分給將士的不過八萬,他由此認(rèn)定金國不足畏。
C.鄧肅認(rèn)為金國賞罰分明,不弄虛作假,所以軍士肯于用命。于是建議朝廷設(shè)立專門管理功賞的機(jī)構(gòu)來規(guī)范賞罰制度,得到皇上許可。
D.李綱任宰相時,鄧肅認(rèn)為他技藝疏淺,機(jī)變不足,建議免去其職務(wù),因此惹惱皇帝,被罷免官職。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上以肅在圍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
譯文:
⑵肅建議削其仕版,而取其祿以給禁衛(wèi),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譯文:
【參考答案】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答案 B
6.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鄧肅“論議抗直”的一組是 ( )
答案 B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答案 D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答案 ⑴皇上認(rèn)為鄧肅在敵營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讓他詳細(xì)奏報(bào)。
⑵鄧肅建議從記載官吏名籍的簿冊中削去他們的名字,并把他們的俸祿拿來給禁衛(wèi),請求讓有關(guān)部門懲治他們。
【參考譯文】
鄧肅,字志宏,南劍沙縣人。少年時,他機(jī)警聰敏善于寫文章,風(fēng)度儀態(tài)優(yōu)美,能言善辯。在為父親守喪期間,悲傷過度超出了常禮。進(jìn)入太學(xué),與他結(jié)交的人多為天下名士。
欽宗即位后,任承務(wù)郎,授鴻臚寺主簿。金國入侵,鄧肅奉旨前往金營,被金軍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張邦昌建立偽政權(quán)后,鄧肅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任左正言。這之前朝廷賞賜金國絲帛一千萬,鄧肅在其軍營偷看到分給將士的不過八萬。到這個時候就對高宗說:“金人不值得畏懼,但金軍賞罰分明,不弄虛作假,所以軍士都肯拼命。而朝廷卻不同,有同時立功而功勞又相等的,有的已多次升官,有的卻還是平民百姓。賞賜的輕重、官位的高低,只在官員手上。功賞不明,誰肯自我勉勵呢?希望朝廷設(shè)立專門管理功賞的機(jī)構(gòu),使立功者能夠自已陳報(bào)。如果功狀明確,而獎賞不合理的,或者立的功相同而獎賞不公,有輕有重,有先有后的,都要追究有關(guān)部門的責(zé)任?!背⒉杉{了鄧肅的意見。朝廷官員中有許多投降過偽政權(quán)的,鄧肅請求將這些人分三等定罪處理。皇上認(rèn)為鄧肅在敵營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讓他詳細(xì)奏報(bào)。鄧肅一一詳細(xì)奏來,皇上認(rèn)為他說得對。
耿南仲要告老還鄉(xiāng),他們的兒子延禧為郡守。鄧肅彈劾耿南仲父子說:“南仲父子都是罪惡之人,阻礙渡河之戰(zhàn),遏止勤王的軍隊(duì),今日割讓三鎮(zhèn),明日割讓兩河。等到陛下想派兵救援京城,又被南仲父子阻止,他們這樣危害國家,乞求處以典刑。”耿南仲曾向欽宗推薦過鄧肅,但鄧肅言辭上沒有一絲憐憫,欽宗贊嘆鄧肅忠心耿直,特賜他五品服。范訥留守東京,不出戰(zhàn)就逃跑。鄧肅上表彈劾范訥:“范訥曾出兵兩河,不戰(zhàn)而逃。現(xiàn)在對人說:‘留守的說法有四種,出戰(zhàn)、留守、投降、逃跑罷了,如果要出戰(zhàn)卻沒有兵卒,要防守卻沒有糧草,不愿投降的話只能逃跑?!瘺r且漢朝得到俊杰才士守住關(guān)中,這樣的不戰(zhàn)而逃之將,怎能委以重任。”朝廷于是罷免了范訥的官職。管理宮室之事的陳良弼乘轎子到橫門外,買內(nèi)女童,鄧肅連上奏章責(zé)問,當(dāng)時朝中官吏多推脫離開,鄧肅建議從記載官吏名籍的簿冊中削去他們的名字,并把他們的俸祿拿來給禁衛(wèi),請求讓有關(guān)部門懲治他們。鄧肅身為諫官,遇事感憤激昂,不到三個月,總共上書二十多個奏章抗命,所進(jìn)諫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納。
恰逢李綱被罷免宰相職務(wù),鄧肅上奏說:“李綱品學(xué)雖正但技藝疏淺,謀劃雖深廣但機(jī)變不足,本來不足以與圣意相稱。但陛下曾經(jīng)對臣說:‘李綱是真正的以身報(bào)國者?!袢樟T免他,并且責(zé)罰非常嚴(yán)苛。這是我有疑慮的原因。況且兩河百姓本無所適從,李綱任職不足一個月,百姓和士卒漸漸招集了起來?,F(xiàn)在李綱離開了,兩河之民將怎么辦呢?張邦昌的余黨,很多還在朝做官,李綱先前乞求驅(qū)逐逆臣邦昌,然后才能治叛黨的罪。現(xiàn)在李綱罷免了,對叛臣將怎么辦呢?叛臣在朝廷,政事就偏離正軌了;兩河沒有兵力,外夷就會作亂。李綱在這里也不可說沒有一點(diǎn)作用?!?朝廷動怒,鄧肅被交吏部審查,被罷免歸鄉(xiāng)。紹興二年,鄧肅避寇于福唐,因病去世。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周公原文: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
- 《本草綱目》文言文釋名礞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好。打開須有白星點(diǎn),無星點(diǎn)者不入藥。氣味甘、咸、平、無毒。主治濕熱痰癥。用礞石、焰消各二兩,
- 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的稱謂(1)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2)職業(yè)的稱謂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yè)的人
- 段太尉逸事狀的文言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是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的一篇傳記文。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段太尉逸事狀的文言文翻譯,相信能帶給大家?guī)椭?。段?/div>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孔子三十七世孫。巢父早勤文史,少時與韓準(zhǔn)、裴政、李白、張叔明、陶沔隱于徂徠山,時號“竹溪六逸”。永王鱗起兵江淮,聞其語文文言文理解試題和答案閱讀下面幾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材料一: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文言文《東坡詩文》的翻譯及閱讀答案東坡詩文東坡詩文,落筆輒為人所傳誦。每一篇到,歐陽公為終日喜,前后類如此。一日與棐①論文及坡,公嘆曰:“汝高中文言文—《勸學(xué)》注釋【作者簡介】荀子(約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xué)家。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明史原文:王璽,太原左衛(wèi)指揮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揮僉事,守御黃河七墅。巡撫李侃薦于朝。阿魯出寇延綏,命充游擊將軍赴援,戰(zhàn)孤山堡,敗之。寇北史原文:申徽,字世儀,魏郡人也。性審慎,不妄交游。元顥入洛,以元邃為東徐州刺史,邃引徽為主簿。顥敗,邃被檻車送洛陽,故吏賓客并委去,唯徽送宋書原文:劉延孫,彭城呂人。初為彭城王義康司徒行參軍。時索虜圍縣瓠,分軍送所掠民口在汝陽,太祖詔世祖遣軍襲之。議者舉延孫為元帥,固辭無將用,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司徒崔浩以《國史》之被收也,敕允為詔,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為,頻詔催切。允乞更一見,然后為詔。詔引前愚公移山的文言文翻譯《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zhàn)國的列御寇。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愚公移山的文言文翻譯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文言文注釋賞析文言文齊王使(1)使者問趙威后(2)。書(18)未發(fā)(3),威后問(4)使者曰:“歲(17)亦無恙(21)耶北人生而不識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hù)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眴栒咴唬骸氨?/div>元暉傳 (1)元暉,字叔平,河南洛陽人也。祖深,魏恒、朔二州刺史。父翌,尚書左仆射。暉須眉如畫,進(jìn)止可觀,頗好學(xué),涉獵書記①。少得《大龍湫記》文言文原文〔元〕李孝光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嘗從老先生來觀大龍湫,苦雨積日夜。是日大風(fēng)起西北,始見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F凡 (1)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凡是)(2)凡三往(總共)方 (1)方七百里(見方)(2)方以長(長方形)3)方羲之之不可強(qiáng)以鼠作人語楊勸農(nóng)春卿夜讀書,有鼠出躍書幾⑴上,忽投膏罐中。楊子取一方木覆⑵之,隨突⑶以⑷出,環(huán)書冊走不輟,作人語曰:“油著!油著!”楊笑起曰:滇游日記文言文解析滇游日記徐弘祖【原文】二十四日余初欲行,偶入府治觀境圖,出門,左有肆,中二儒冠者,問《圖》、《志》,以有版可刷對。余辭以不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