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負芻文言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17 10:22:17
反裘負芻文言文翻譯
《反裘負芻》是劉向《新序.雜事二》寓言故事,本文就來分享一篇反裘負芻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原文:
魏文侯出游,道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 對曰:“臣愛其毛?!蔽暮钤唬骸叭舨恢淅锉M而毛無所恃耶?”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里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廣,士民不加眾,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p>
(選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二》)
譯文:
魏文侯外出游歷,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著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說:“為什么反穿著皮衣背柴草?”那人回答說:“我愛惜我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地方依附了嗎?”第二年,東陽官府送來上貢的.禮單,上交的錢增加了十倍。大夫全來祝賀。魏文侯說:“這不是你們應(yīng)該祝賀我的。打個比方這同那個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沒有什么不同,既要愛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個皮沒有了,毛就無處附著這個道理?,F(xiàn)在我的田地沒有擴大,官民沒有增加,而錢增加了十倍,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計謀才征收到的。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樂了。這不是你們應(yīng)該祝賀我的。”
啟示: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規(guī)律,大家不能背道而馳,應(yīng)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則最終只能起到相反的結(jié)果。
【注釋】
①裘:皮衣。②芻:柴火。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反裘而負芻(2)胡為反裘而負芻(3)若不知其里盡
2.翻譯
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
3.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背(2)為什么(3)你2.略
3.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后漢書原文:魯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魯頃公,為楚所滅,遷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時,為羲和,有權(quán)數(shù),號曰“智囊”。父某,建武
- 蘇廷評行狀蘇 軾公諱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達不羈,讀書,略知其大義,即棄去。謙而好施,急人患難,甚于為己。衣食稍有余,輒費用,或以予
- 語文文言文公輸練習(xí)題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
- 智伯欲襲衛(wèi)文言文翻譯智伯欲伐衛(wèi)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xué)家劉向編的《戰(zhàn)國策》。譯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智伯欲伐衛(wèi)文言文翻譯,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 《齊桓下拜受胙》文言文賞析《齊桓下拜受胙》這篇百字短文記述了齊桓公在會晤諸侯時接受周襄王賞賜祭肉的一個場面。粗讀似乎平淡無奇,細品則覺別有滋
- 文言文《孟母三遷》譯文及賞析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經(jīng)學(xué)家、目錄學(xué)家、文學(xué)家。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文
- 烏蜂中考文言文閱讀以及答案杞離謂熊蟄父曰:“子亦知有烏蜂乎?黃蜂殫其力以為蜜,烏蜂不能為蜜而惟食蜜。故必盡逐其烏蜂,其不去者眾嚌①而殺之。今
- 貓說文言文翻譯貓說文言文翻譯11、文言文余家苦鼠暴,乞得一貓,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私計鼠暴當不復(fù)患矣。以其未馴,維縶之,群鼠聞其聲,窺其形
- 吳獵,字德夫,潭州醴陵人。登進士第,初主潯州平南簿。時張栻經(jīng)略廣西,檄攝靜江府教授。劉焯代栻,栻以獵薦,辟本司準備差遣。光宗以疾久不覲重華宮
- 舊唐書原文:屈突通,雍州長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隴西檢覆群牧,得隱藏馬二萬余匹。文帝盛怒,將斬太仆卿慕容悉達及諸監(jiān)官千五百人,通諫曰:“人命
- 史上最全的文言文通假字1共通供,供給2闕通缺,侵損3說通悅,心服4知通智,聰明5讎通仇,仇恨,如: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
- 文言文《強項令》原文及翻譯原文:陳留董宣為洛陽令。湖陽公主蒼頭白日 * ,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驂乘。宣于夏門亭侯之,駐車叩馬,以
- 周璕畫龍周璕,江寧人,善丹青②??滴踔?,以畫龍著名。嘗以所畫張于黃鶴樓,標其價曰“一百兩”。有臬司③某者,登樓見之,賞玩不置,曰:“誠須一百
- 梓人傳文言文翻譯《梓人傳》是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選自《柳河?xùn)|集》。小編收集了梓人傳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原文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復(fù)習(xí)三.疑問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問詞或否定詞而能發(fā)出疑問的句子叫疑問句。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安、焉)
- 顧榮施炙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顧榮施炙顧榮在洛陽,嘗應(yīng)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zhí)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亂渡江,
- 原文:紅毛國,舊許與中國相貿(mào)易。邊帥見其眾,不許登岸。紅毛人固請賜一氈地足矣。邊帥思一氈所容無幾,許之。其人置氈岸上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
- 馮婉貞勝英人于謝莊〔清〕徐珂咸豐庚申,英法聯(lián)軍自海入侵,京洛騷然。距圓明園十里,有村曰謝莊,環(huán)村居者皆獵戶。中有魯人馮三保者,精技擊。女婉貞
- 原文: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蹦巳ド崾邪?。其嬉戲為賈人炫賣之事
-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萬歷二十年,擢進土第一,授修撰,累遷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極言闕失,不報。明年秋,萬壽節(jié),正春獻八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