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揠苗助長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08 18:39:42
經典文言文揠苗助長
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自有它的規(guī)律,純靠良好的愿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愿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經典文言文揠苗助長,歡迎閱讀。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閔 通:憫)
翻譯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兒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況,禾苗卻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注釋
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長(zhǎng):生長,成長。揠(yà):拔。茫茫然:疲憊不堪的樣子。謂:對,告訴。其人:他家里的人。?。浩?,困苦,精疲力盡,文中是引申義予(余):我,第一人稱代詞。趨:快步走。往:去,到..去。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之: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不譯。寡:少。耘苗:給苗鋤草。非徒:非但。徒,只是。益:好處。孟子:戰(zhàn)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亞圣”之稱。
賞析
1、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自有它的規(guī)律,純靠良好的愿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愿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2、人們對于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客觀規(guī)律去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單憑自己的主觀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動機,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規(guī)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只能是適得其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
- 葉秀發(fā)傳宋 濂秀發(fā)師事呂祖謙、唐仲友,極深性理之學,以余力為文,輒擢慶元丙辰進士第。初授福州長溪簿,丁父憂而歸。服除,轉慶元府學教授。秩滿關
- 王杰(1725-1805),字偉人,陜西韓城人。乾隆二十六年,成進士,殿試進呈卷列第三。高宗熟視字體如素識,以昔為尹繼善繕疏,曾邀宸賞,詢知
- 《戰(zhàn)國策西周秦召周君》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譯原文秦召周君,周君難往?;驗橹芫^魏王曰:“秦召周君,將以使攻魏之南陽。王何不出于河南?周君聞之,將
- 《百家姓.連》文言文的歷史來源歷史來源1、出自遠古顓頊高辛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于是形
- 中考語文文言文實詞一詞多義選集薄 ①薄如錢唇②薄暮冥冥(a動詞:迫近b形容詞:與"厚"相對)稱 ①先帝稱之曰能②不以千里
- 孟母三遷文言文譯文孟母三遷,即孟軻(孟子)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下面為大家分享了孟母三遷原文翻譯,一起來看看吧!孟母三遷
-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亨,人異義。其人滋眾,其所謂義者亦滋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是以內者父子兄弟作,離
- 環(huán)翠亭記[明]宋濂臨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聳起,如青芙蕖,鮮靚可愛。沿城直趨而西,是為羅家之山。承平之時,有字仲孚者,嘗承尊公之命,植竹萬竿
- 原 文雋不疑每行縣錄囚徒,還,其母輒問不疑:“有何平反?活幾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為飲食,言語異于他時;或亡所出,母怒,為之不食
- 宋史原文:高懷德字藏,真用定常山人。周天平節(jié)度齊王行周之子。懷德忠厚倜儻,有武勇。晉開運初,遼人侵邊,以行周為北面前軍都部署。懷德始冠,白行
- 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也。少孤貧好學,沉靜少交游。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隨景素在南兗州。廣陵令郭彥文得罪,辭連淹,系州獄。淹獄中上書陳其 冤
- 晉書原文:衛(wèi)玠字叔寶,年五歲,風神秀異。祖父罐曰:“此兒有異于眾,顧吾年老,不見其成長耳?!笨偨浅搜蜍嚾胧校娬呓砸詾橛袢?,觀之者傾都。驃騎
- 《望九華》 余過池陽,登郡樓,望九華,僅見一峰。舟出清溪,始見之,然猶滅沒于云霧之間。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見諸峰也。 九華
- 前出師表文言文翻譯《出師表》出自于《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以下是“前出師表文言文翻譯”,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前出師表兩漢:諸葛亮先帝創(chuàng)
- 張孝純?yōu)跤邢壬鷼v險記張孝純(1)烏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藝桑麻五谷以為生,不欲與俗人齒,毀譽不存乎心,人以達士目之。海陽亡是公,高
-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文言文翻譯注釋及道理1、文言文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班⒘忭毴ぁ!逼淙俗宰o其短,曰:“我非
-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孫,清河王孝節(jié)孫也。暠少孤,事母甚謹。睿宗時,累轉衛(wèi)尉少卿。丁憂去職,在喪柴毀,家人密親未嘗窺其言笑。開元初授汝州刺史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