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4-16 08:28:53
吳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順治十六年進士,授河南確山知縣??h遭明季流寇殘破,琠拊流亡,辟蕪廢,墾田歲增,捕獲盜魁誅之。師下云南,縣當(dāng)孔道,輿馬糧餉,先事籌辦而民不擾??滴跏?,以卓異入為吏部主事,歷郎中。累遷通政司右參議。刑部尚書魏象樞亟稱其賢。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遷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遷兵部侍郎,尋授湖廣巡撫。湖北自裁兵亂后,奸猾率指仇人為亂黨,株連不已,琠悉置不問,而懲其妄訐者,人心大定。陜西饑,流民入湖廣就食,令有司分賑,全活甚眾。三十一年,詔以荊州兵船運漕米十萬石至襄陽備賑,琠議:“兵船泊大江下至漢口受米,復(fù)西上抵襄陽,計程二千余里。令原運漕船若乘夏水順道赴襄陽,僅七百里余,即以便宜行事?!笔枞?,上嘉之。未幾,丁母憂,服未闋,即授湖廣總督,仍聽終制乃赴任。故事,土司見州縣吏不敢抗禮,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_至,絕饋遺,飭謁見長吏悉循舊制,或犯約束,檄諭之,無敢肆者。
三十五年,召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典會試。上北征回鑾,顧迎駕諸臣,褒琠及河道總督張鵬翮居官之廉,即擢琠為刑部尚書,而以鵬翮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學(xué)士,兼刑部。琠熟諳舊章,參決庶務(wù),靡不允當(dāng)。奏對皆竭忱悃,上每稱善。所薦引多賢能吏。
三十九年,復(fù)典會試,上手書“風(fēng)度端凝”榜賜之。尋具疏乞休,不允。上嘗臨米芾書以賜琠,書其后曰:“吳琠寬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軍民受其實惠。朝中之事,面折廷諍,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體。”四十四年,卒,謚文端。翰林院撰祭文,上以為未能盡琠,敕改撰。吏部奏大學(xué)士缺員,上以琠喪未歸,懸缺未即別除,曰:“朕心不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兩湖及確山皆祠祀。初,沁州薦饑,琠糴米賑之,全活無算。有司議增沁糧一千三百石,琠力爭乃已。鄉(xiāng)人德之,立祠以祀。雍正中,祀賢良祠。
(《清史稿·列傳五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琠拊流亡,辟蕪廢辟:開辟,開墾
B.仍聽終制乃赴任聽:聽說,聽到
C.或犯約束,檄諭之檄:發(fā)布檄文
D.鄉(xiāng)人德之,立祠以祀德:感激,感恩
2:下列各組中,全都說明吳琠“寬厚和平”、體恤百姓的一組是( )(3分)
①琠熟諳舊章,參決庶務(wù),靡不允當(dāng) ②捕獲盜魁誅之
③琠拊流亡,辟蕪廢 ④沁州薦饑,琠糴米賑之
⑤朝中之事,面折廷諍 ⑥流民入湖廣就食,令有司分賑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朝廷大軍南下云南時,確山縣負責(zé)供應(yīng)的車馬糧餉,吳琠都在事前籌辦妥當(dāng)而沒有侵擾百姓。
B.吳琠上書建議:兵船運米到襄陽不如讓運漕米的船夏天大水時順長江趕赴襄陽路程短,運費便宜。
C.吳琠寬厚平和,清正廉潔,對于國家大事,能夠在朝廷上當(dāng)面爭論,知道做大臣的本分,皇帝非??粗厮?br/>D.能夠主持會試是非常榮耀的事,而吳琠又兩次主持,可見他為人正派,清正廉潔,深得皇帝的信任。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琠熟諳舊章,參決庶務(wù),靡不允當(dāng)。(5分)
(2)琠糴米賑之,全活無算。(5分)
參考答案
1、B 解釋有誤,“聽”應(yīng)是“任憑,允許”之意。
2、D ①②均表現(xiàn)吳琠的治理才能;⑤表現(xiàn)吳琠為人正直,忠于朝廷:它們都不合題干要求,因此凡含此三句之一的選項都不是正確答案。
3、B 錯誤在于:“便宜”是方便的意思,文中并無節(jié)省費用之說。
4、(1)吳琠熟悉各種舊有的規(guī)章制度,參與決策許多國家事務(wù),沒有不恰當(dāng)?shù)?。(關(guān)鍵詞:熟諳、庶務(wù)、靡)
(2)吳琠糴米賑濟他們,救活無數(shù)百姓。(關(guān)鍵詞:糴、全活、無算)
參考譯文
吳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順治十六年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河南確山縣的知縣。確山縣受到明朝末年流寇的嚴重破壞,吳琠安撫當(dāng)?shù)亓魍龅陌傩眨屗麄冮_墾荒蕪廢棄的田地,開墾的田地每年都有增加,逮捕了盜匪的頭領(lǐng)并誅殺他們。軍隊南下云南,確山縣正在南下軍隊經(jīng)過的大道上,負責(zé)供應(yīng)車馬糧餉,吳琠都在事前籌辦妥當(dāng)而沒有擾亂百姓??滴跏?,因為政績優(yōu)異被任命為吏部主事,歷任郎中。經(jīng)多次升遷做到通政司右參議。刑部尚書魏象樞多次稱贊他賢能??滴醵?,被破格提拔為右通政,經(jīng)多次升遷至左副都御史。
康熙二十八年,被任命為兵部侍郎,不久,又被任命為湖廣巡撫。湖北自平息兵亂后,奸詐狡猾之人都指認自己的仇人為亂黨,株連無數(shù)無辜的人,吳琠全都不予追究,而且還要懲處那些胡亂告發(fā)別人的人,(于是)人心非常安定。陜西發(fā)生饑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廣地區(qū)討飯吃,吳琠下令讓有關(guān)部門分頭救濟他們,救活了很多人。康熙三十一年,朝廷下詔用荊州的兵船運送漕米十萬石到襄陽救濟災(zāi)荒,吳琠上書建議:“兵船沿長江到漢口裝上大米,再西進到達襄陽,路程有二千余里。如果讓原先運送漕米的船乘著夏天的大水順長江趕赴襄陽,路程才有七百余里,就應(yīng)該按方便來辦事?!弊嗾鲁式o皇上,皇上大加贊賞。沒多久,吳琠的母親去世,他還在喪期,就被任命為湖廣總督,但允許他喪期結(jié)束再赴任。按照慣例,當(dāng)?shù)氐耐了景菀娭菘h的官吏不敢施對等的禮節(jié),后來州縣的官吏稍微放寬了要求。吳琠上任以后,不再給他們賞賜禮物,要求拜見長官的禮節(jié)一律遵循舊有規(guī)定。有違反要求的,通告四方,再沒有膽大違犯的。
康熙三十五年!召回朝廷被任命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主管會試?;噬媳闭骰貋恚纯从踊蜀{的諸位大臣,贊揚吳琠及河道總督張鵬翮做官廉潔,馬上提拔吳琠為刑部尚書,提拔鵬翮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被任命為保和殿大學(xué)士,兼管刑部。吳琠熟悉各種舊有的規(guī)章制度,參與決策許多國家事務(wù),沒有不恰當(dāng)?shù)?。和皇上奏對竭盡忠誠,皇上常常稱贊他。他所推薦的官員多數(shù)都成為國家的賢能官吏。
康熙三十九年,又一次主管會試考試,皇上親自書寫了“風(fēng)度端凝”四字榜文賞賜給他。不久,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休養(yǎng),朝廷沒有同意”皇上曾經(jīng)臨摹米芾的書法作品并把它賜給吳琠,在后面寫了:“吳琠性情寬厚平和,嚴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潔。先任封疆大吏,軍民都得到他的恩惠。對于國家大事,能夠在朝廷上當(dāng)面爭論,最后總能得到正確的結(jié)果。我非常看重他知道做大臣本分?!笨滴跛氖哪耆ナ?,謚號“文端”。翰林院撰寫了祭文,皇上認為沒有能夠?qū)懕M吳琠的優(yōu)點,下令修改重寫。吏部上奏大學(xué)士缺少人員,皇上因為吳琠的喪期還未結(jié)束,就暫時缺員(沒有任命別人),說:“是我于心不忍啊?!?br/>吳琠任職之處都實行惠政,兩湖地區(qū)及確山縣都建祠堂祭祀他。當(dāng)初,沁州地區(qū)接連發(fā)生饑荒,吳琠糴米賑濟他們,救活無數(shù)百姓。有關(guān)部門討論讓沁州增加上交的糧食一千三百石,吳琠盡力爭論以為不可,這事才算結(jié)束。百姓感激他,立祠來祭祀。雍正年間,把他列入賢良祠祭祀。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閑情記趣節(jié)選文言文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
- 《三字經(jīng)》全文帶拼音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人 &nbs
- 高考語文文言文考綱要求1、理解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 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⑴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
- 三國志原文:①吾粲字孔休,吳郡烏程人也。吳錄曰:粲生數(shù)歲,孤城嫗見之,謂其母曰:“是兒有卿相之骨。”孫河為縣長,粲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為將
- 高一語文文言文學(xué)習(xí)方法高一語文文言文學(xué)習(xí)方法摘要:高一語文必修一課本的學(xué)習(xí),需要同學(xué)們對高一語文必修一的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總結(jié),這樣對于大家
- 黠猱文言文翻譯文言文《黠猱》應(yīng)該怎么進行翻譯比較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黠猱文言文翻譯,歡迎參考閱讀!【原文】獸有猱,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
- 養(yǎng)竹記文言文的翻譯白居易所寫的《養(yǎng)竹記》應(yīng)該怎么去翻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養(yǎng)竹記文言文的翻譯,歡迎參考閱讀!【原文】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
- 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保ㄗ?/div>小石潭記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許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將有異圖,事發(fā)被害。苗年十五趙普文言文課文趙普普少習(xí)吏事,寡學(xué)術(shù),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語文文言文練習(xí)題和答案文言文,完成10~13題。李顯忠,初名世輔,南歸,賜名顯忠。年十七,隨父永奇出入行陳。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間者,得祖逖文言文翻譯及答案祖逖,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下面是關(guān)于祖逖文言文翻譯及答案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原文:范陽祖逖,史記原文: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表椨鸫笈唬骸暗┤震嬍孔?,為韓通,并州太原人。弱冠應(yīng)募,以勇力聞,補騎軍隊長。晉開運末,漢祖建義于太原,置通帳下。尋從漢祖至東京,累遷為軍校。漢祖典衛(wèi)兵,以通為衙隊副指高谷,字世用,揚州興化人。永樂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土,授中書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尋遷翰林侍講。英宗即位,開經(jīng)筵,楊士奇薦谷及苗衷、馬和氏璧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和氏璧,最早見于《韓非子》、《新序》等書,傳為琢玉能手卞和在荊山發(fā)現(xiàn),初不為人知,后由文王常識,琢磨成器,命名為和氏璧武王使人候①殷,反報岐周曰:“殷其亂矣!”武王曰:“其亂焉至?”對曰:“讒慝勝良?!蔽渫踉唬骸吧形匆病!庇謴?fù)往,反報曰:“其亂加矣!”武王曰文言文《樂羊子妻》譯文及賞析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官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下文是為大家精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