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武帝紀(jì)》《曹瞞傳》《后出師表》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2-27 21:15:46
太祖少機警,有權(quán)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颙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jié)豪杰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金城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眾十余萬,天下騷動。征太祖為典軍校尉。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jìn)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聽。進(jìn)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卓未至而進(jìn)見殺。卓到,廢帝為弘農(nóng)王而立獻(xiàn)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guān),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zhí)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卓遂殺太后及弘農(nóng)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歲中平六年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武帝紀(jì)》)
操少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其叔父數(shù)言之于嵩。操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陽敗面喎口;叔父怪而問其故,操曰:“卒中惡風(fēng)。”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呼操,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fēng),已差乎?”操曰:“初不中風(fēng),但失愛于叔父,故見罔耳?!?span sty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終不復(fù)信。操于是益得肆意矣。(節(jié)選自《曹瞞傳》)
曹操智計,殊絕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然困于南陽,險于烏巢,危于祁連,逼于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guān),然后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節(jié)選自《后出師表》)
4.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jié)豪杰/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
B.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jié)豪杰/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
C.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jié)豪杰/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
D.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jié)豪杰/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孝廉是漢代選拔官吏的兩種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稱為孝廉。
B.除,拜官,授職,意謂解除舊官職而就任新官職。
C.舊稱皇帝死為崩,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不祿,士曰卒”之說。
D.“表”是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文中是“上表”,指董卓向皇帝推薦曹操。
6.下列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國志·武帝紀(jì)》中的曹操,從小機靈聰明,任性放縱;多謀善斷,有膽識,有遠(yuǎn)見,拒絕參加廢帝圖謀,變賣家產(chǎn),招集義兵。
B.《曹瞞傳》中“敗面喎口”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讓人物在其中自我表現(xiàn),自我展示,寓褒于敘,突顯了少年曹操聰明狡黠的形象。
C.《后出師表》寫曹操才智過人,善于用兵,但也經(jīng)歷了“困”“險”“?!薄氨啤薄皫讛 薄按馈钡哪ルy,可知舉大業(yè)必冒危險,不能“坐定天下”的道理。
D.選文都寫到曹操,但表達(dá)的旨意不同:《三國志》旨在關(guān)注人物的資鑒意義;《曹瞞傳》旨在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后出師表》旨在闡明“出師”的觀點。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分)
(2)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終不復(fù)信。(5分)
參考答案
4.C(3分)
5.C(3分)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6.B(3分)寓貶于敘,突顯了少年曹操奸詐、有計謀的形象。
7.(1)天下將要大亂,不是經(jīng)邦濟世的人是不可能拯救局勢的,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可能就是你?。。P(guān)鍵詞“命世”“濟”“其”各1分,大意2分)
(2)曹嵩于是懷疑弟弟說的情況,自此以后,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講曹操的過失,曹嵩都不再相信。(關(guān)鍵詞“焉” “所告” “終”各1分,大意2分)
附:翻譯
曹操小的時候聰敏機警,有謀略(懂權(quán)術(shù)),為人任性有俠氣而放蕩不羈,他不從事正當(dāng)職業(yè),因此世上沒有人認(rèn)為他不同尋常。只有梁國喬玄、南陽何颙認(rèn)為他與眾不同。喬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不是具有改變世道能力的人的人就不能挽救局勢??!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二十歲的時候因為被推薦為孝廉而被任命做了郎(帝王侍從官的統(tǒng)稱),接著升遷做了洛陽北部尉,再接著被調(diào)到頓丘做了頓丘的縣令,(因為治理頓丘有成績)接著被皇帝征召任命做了議郎。漢靈帝光和末年,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人聯(lián)絡(luò)四方豪杰,圖謀廢除漢靈帝,另立合肥侯為帝。他們試圖說服太祖入伙,卻遭到太祖拒絕。王芬等人最終沒能得逞。金城郡人邊章、韓遂襲殺刺史和郡守,率眾叛亂,手下人馬多達(dá)十幾萬,天下因此動亂不安起來。朝廷征召太祖任典軍校尉,漢靈帝恰在此時駕崩,太子即位,何太后臨朝執(zhí)政。大將軍何進(jìn)與袁紹策劃誅殺宦官,但何太后不同意。何進(jìn)便召董卓進(jìn)京,企圖脅迫太后以達(dá)到誅宦的目的,但董卓還未到京城,何進(jìn)便被殺了。董卓到京以后,隨即廢皇帝弘農(nóng)王而立獻(xiàn)帝劉協(xié),京都頓時大亂。董卓表薦太祖任驍騎校尉一職,想與他共謀朝政。太祖當(dāng)即改名換姓,抄小道向東逃歸。出了虎牢關(guān),路過中牟縣時,一個亭長見他形跡可疑,將他抓住送往縣城,幸虧城里有一個私下認(rèn)識他的人替他求情,太祖才得以獲釋。而這時董卓又殺死了太后和弘農(nóng)王。太祖得到消息,一到陳留縣就變賣家產(chǎn),組織義軍,準(zhǔn)備誅討董卓。但一直到冬十二月才在己吾縣起兵,這一年就是漢靈帝中平六年。(節(jié)選自《三國志·武帝紀(jì)》)
曹操小時候喜歡放鷹犬逐獵的生活,放蕩不羈,不務(wù)正業(yè),游蕩無度。他的叔父看不慣,屢次將曹公的行為告訴曹嵩,要求這個做父親的好好管教曹操。曹操知道后,很擔(dān)憂。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這位叔父就假裝“敗面咼口”(毀傷面容,歪臉咧嘴之意),叔父覺得奇怪,忙問其故。他說:“我是忽然中風(fēng)了。”叔父馬上告訴曹嵩,曹嵩吃了一驚,連忙叫喚曹操過來,卻見他好端端的,面貌如故。曹嵩問他:“你叔叔說你中風(fēng),難道他說錯了?”曹操說:“我本來是沒有中風(fēng)的,但是叔叔不疼愛我,所以他就說我壞話了。”于是,曹嵩懷疑他的弟弟說謊。自此之后,曹操的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講他的過失和不是,曹嵩都不太相信。于是,曹操就更加得意妄為了。 (節(jié)選自《曹瞞傳》)
曹操的智能謀略,遠(yuǎn)遠(yuǎn)超過別人,他用兵像孫武、吳起那樣,但是在南陽受到窘困,在烏巢遇上危險,在祁山遭到厄難,在黎陽被敵困逼,幾乎慘敗在北山,差一點死在潼關(guān),然后才得僭稱國號于一時。何況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艱險來平定天下,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點。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謀對付他;委用夏侯淵,而夏侯淵卻敗死了。先帝常常稱贊曹操有能耐,可還是有這些挫敗,何況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證一定得勝呢?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點。 (節(jié)選自《后出師表》)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原毀的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原毀》選自《昌黎先生集》,是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創(chuàng)作的一篇古文。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原毀的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原毀
- 《觀滄?!方馕鲨b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边@四句是說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運行,顯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懷。運用了虛
- 鄒忌諷齊王納諫文言文練習(xí)及答案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 宋史原文:陳靖,字道卿,興化軍莆田人。好學(xué),頗通古今。契丹犯邊,王師數(shù)不利,靖遣從子上書,求入奏機略。太宗詔問之,上五策,曰:“明賞罰;撫士
- 語文文言文閱讀的技巧文言文閱讀因為文言的特點學(xué)生閱讀障礙較大,但只要掌握所要求的知識點和規(guī)律,得高分也不難。首先,要清楚考什么。文言文閱讀的
- 獨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陽人。為兒時,讀《孝經(jīng)》,父試之曰:“兒志何語?”對曰:“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宗黨奇之。天寶末,以道舉高第補華陰尉
- 《老子德經(jīng)第七十章》文言文翻譯及評析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
-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文言文翻譯文言文賈島①初赴舉,在京師②。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庇钟巴啤弊郑瑹捴炊?,于驢上吟哦,引
-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閱讀《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
- 隋論蘇轍人之于物,聽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則人重而物輕。人重而物輕,則物之附人也堅。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輕也。故夫智者或
- 《易傳》文言文譯文及注釋《易傳》是一部戰(zhàn)國時期解說和發(fā)揮《易經(jīng)》的論文集,其學(xué)說本于孔子,具體成于孔子后學(xué)之手?!兑讉鳌饭?種10篇,它們是
-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廣巡撫,為楊嗣昌劾下獄,以智懷血疏訟冤,得釋。以智,崇禎庚辰進(jìn)士,授檢討。會李自成破潼關(guān),范景文疏薦以智
- 宋史原文:宋湜,字持正,京兆長安人。曾祖擇,牟平令。祖贊,萬年令。父溫故,晉天福中進(jìn)士,至左補闕;弟溫舒,亦進(jìn)士,至職方員外郎,兄弟皆有時名
- 《宋史·許仲宣傳》文言文閱讀練習(xí)及答案許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漢乾佑中,登進(jìn)士第,時年十八。周顯德初,解褐授濟陰主簿,考功員外郎張義薦為淄州
- 奕秋文言文及翻譯解析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fā)明
- 姚鼐原文:余嘗論學(xué)問之事,有三端焉,曰:義理也,考證也,文章也。是三者,茍善用之,則皆足以相濟,茍不善用之,則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學(xué)強識而善言
- 趙普文言文翻譯簡單《趙普》是一篇簡單的文言文,分享了《趙普》的簡單翻譯及閱讀練習(xí),歡迎閱讀!趙普,字則平,幽州薊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質(zhì)奏
- 《拔苗助長》文言文宋人有閔(1)其苗之不長(2)而揠(3)之者,芒芒然(4)歸,謂(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長矣!”
- 戴名世蓼莊圖記[清]戴名世余讀陶淵明《桃花源記》,慨然有遺世之思。說者謂淵明生當(dāng)晉、宋之際,志欲棄塵離垢,高舉遠(yuǎn)引,托而為此記,非真有是事。
-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無賴,不事家人生產(chǎn),嘗犯法,配發(fā)靜江軍卒。以驍勇,累遷裨校。王逵攻邊鎬,行逢別破益陽,殺唐兵二千余人,執(zhí)其將李建期。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