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基,字肖岡,潼關衛(wèi)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8-23 15:40:03
孫振基,字肖岡,潼關衛(wèi)人。萬歷二十九年進士。除莘縣知縣,調(diào)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行征,與李成名等十七人當授給事中,先除禮部主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戶科。時吏部推舉大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請起廢。
韓敬受業(yè)宣城湯賓尹。賓尹分校會試,敬卷為他考官所棄。賓尹搜得之,強總裁侍郎蕭云舉、王圖錄為第一。榜發(fā),士論大嘩。知貢舉侍郎吳道南欲奏之,以云舉、圖資深,嫌擠排前輩,隱不發(fā)。事三年,會進士鄒之麟分校順天鄉(xiāng)試,所取童學賢有私,于是御史孫居相并賓尹事發(fā)之。下禮官會吏部都察院議顧不及賓尹事振基乃抗疏請并議未得命禮部侍郎翁正春等議黜學賢謫之麟亦不及賓尹等。振基謂議者庇之,再疏論劾。帝乃下廷臣更議。
初,賓尹嘗奪生員施天德妻為妾,不從,投繯死。諸生馮應祥、芮永縉輩訟于官,為建祠,賓尹恥之。后永縉又發(fā)諸生梅振祚宣祚朋淫狀。御史熊廷弼素交歡賓尹,判牒言此施、湯故智,欲藉雪賓尹前恥,杖殺永縉。時南北臺諫議論方囂,各自所左右。孫振基等上疏持勘議甚力。而給事中官應震、張篤敬、元詩教等駁之,疏凡數(shù)十上。振基及諸給事御史復極言廷弼當勘,斥應震等黨庇,自是黨廷弼者頗屈。帝竟納瑋言,令廷弼解職。其黨大恨。吏部尚書趙煥者,惟詩教言是聽,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振基勁直敢言。居諫垣僅半歲,數(shù)有建白。既去,科場議猶未定,策復上疏極論。而賓尹黨必欲十七人并罪,以寬敬。孫慎行代正春,復集廷臣議。仍坐敬關節(jié),而為十七人昭雪。賓尹、敬有奧援,外廷又多助之,故議久不決。凡與敬為難者,朝無一人。振基尋以憂去,卒于家。
(選自《明史 孫振基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下禮官會/吏部都察院議/顧不及賓尹事/振基乃抗疏請并議/未得命/禮部侍郎翁正春等議黜學賢/謫之麟/亦不及賓尹等
B.下禮官/會吏部都察院議/顧不及賓尹事/振基乃抗疏請并議/未得/命禮部侍郎翁正春等議黜學賢/謫之麟/亦不及賓尹等
C.下禮官/會吏部都察院議/顧不及賓尹事/振基乃抗疏請并議/未得命/禮部侍郎翁正春等議黜學賢/謫之麟/亦不及賓尹等
D.下禮官會吏部/都察院議/顧不及賓尹事/振基乃抗疏請并議/未得/命禮部侍郎翁正春等議黜學賢/謫之麟/亦不及賓尹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你)
A.除,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跟“拜”“召”“陟”都同義。
B.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長官為吏部尚書
C.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的科舉考試,考中的人稱舉人。
D.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像皇帝你陳述自己意見的一種文體,也稱“奏疏”。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孫振基勤于治政。他在安丘任職時,盡管當時的安丘政務很繁重,但他還是以優(yōu)異的政績被皇上征召,授予了給事中的官職。
B.孫振基愛惜人才。吏部推舉大官,總是憂慮朝廷內(nèi)外沒有優(yōu)秀人才,孫振基于是極力請求重新啟用被貶黜的官員。
C.孫振基有正義感,湯賓尹任會試考官時徇私舞弊,強迫王圖等你錄取韓敬為第一,御史孫居相揭發(fā)了此事,孫振基兩次上疏。
D.孫振基敢于諫言。對熊廷弼的罪惡,他主張審問,雖然皇上反對,公開袒護,但他仍和眾給事御史極力進諫,最終使皇上改變主意。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諸生馮應祥、芮永縉輩訟于官,為建祠,賓尹恥之。
(2)吏部尚書趙煥者,惟詩教言是聽,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參考答案
10.C
11.A
12.D
13.(1)諸生馮應祥、芮永縉等人控告到官府,給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湯賓尹以此為恥。(得分點:訟、為(之)省略句、恥各1分,句意2分)
(2)吏部尚書趙煥,只聽元詩教的話,于是借助常例將孫振基調(diào)到外地。(得分點:惟……是、以、出……于外各一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孫振基,字肖岡,潼關衛(wèi)人。萬歷里二十九年進士。授官莘縣知縣,有人到政務繁重的安丘。三十六年四月,由于為政有成績被征召,授給事中,先授官禮部主事,四十年十月任命才下達,孫振基得任戶科。當時吏部推舉大官,總是憂慮朝廷內(nèi)外沒有優(yōu)秀人才,孫振基于是極力請求重新啟用被貶黜的官員。
韓敬受業(yè)于宣城湯賓尹,湯賓尹任會試閱試卷的考官,韓敬的試卷被其他考官所摒棄。湯賓尹找到了它,強迫總裁侍郎蕭云舉、王圖錄用韓敬為第一。發(fā)榜后,文士議論強烈。知貢舉侍郎吳道楠想上奏這件事,因為蕭云舉、王圖資歷深,隱忍沒有揭發(fā)。事情過去了三年,恰巧進士鄒之麐任校閱順天鄉(xiāng)試的考官,錄取童學賢有偏私,于是御史孫居相以此事連同湯賓尹的事一起揭發(fā)。交付禮官,會同吏部都察院商議,只是沒有涉及湯賓尹的事。孫振基于是上疏直言請求一并議處,沒有得到同意。禮部侍郎翁正春等議論罷黜童學賢,貶謫鄒之麐,也沒有議論湯賓尹等人。孫振基認為商議的人庇護他們,再次上疏彈劾?;实鄄沤桓冻贾匦聦徸h。
當初,湯賓尹在家居住時,曾經(jīng)奪取秀才施天德的妻子為妾,施天德的妻子不屈從,自縊而死,諸生馮應祥、芮永縉等人控告到官府,給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湯賓尹以此為恥。后來芮永縉又揭發(fā)梅振祚yin6*亂的罪狀。御史熊廷弼素來和湯賓尹交好,判決的文書說這是施天德對付湯賓尹的老辦法,打算借此洗雪湯賓尹以前的恥辱,用木杖打死了芮永縉。當時南北臺諫正爭論喧囂,各有所袒護。孫振基等人上疏主張審核很是用力。而給事中官應震、張篤敬、元詩教等人反對這樣,奏疏共幾十封上呈。孫振基及眾給事中御史又極力進言熊廷弼應當審問,斥責官應震等結黨營私,此次與熊廷弼結黨的人大為理屈。皇帝終于采納了進言,下令熊廷弼解除職務。他的同黨非常怨恨,吏部尚書趙煥,只聽元詩教的話,于是借助常例將孫振基調(diào)到外地。
孫振基剛強正直敢于進言。任諫官僅半年,多次有進諫。離開后,科場的爭議還沒有平息,劉策又上疏竭力論述。而湯賓尹的同黨一定要將十七人治罪,來安慰韓敬。孫振基代替翁正春,再次召集朝臣商議。仍然判定韓敬暗中行賄勾結官吏有罪,為十七人昭雪。湯賓尹、韓敬有外援,朝廷又多幫助,所以議論長久不能決定。凡與韓敬作對的,朝中沒有一人。孫振基不久因憂慮成病離開,在家中去世。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王繼恩,陜州陜?nèi)恕V茱@德中為內(nèi)班高品。太祖召見,賜名。累為內(nèi)侍行首。雍熙中,王師克云、朔,命繼恩率師屯易州。自岐溝關、君子館敗績之后,河朔諸
- 呂氏春秋原文:達士者,達乎死生之分。達乎死生之分,則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與崔杼盟而不變其義。延陵季子,吳人愿以為王而不肯。孫叔敖三為令尹
- 桓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人也。太守孫堅舉階孝廉,除尚書郎。父喪還鄉(xiāng)里。會堅擊劉表戰(zhàn)死,階冒難詣表乞堅喪,表義而與之。后太祖與袁紹相拒于官渡,袁舉
- 魯宗道誠實文言文翻譯《魯宗道為人》文言文,描述了宋代名臣魯宗道處事待人剛直不阿,誠實無虛的可貴品格。下面是關于魯宗道誠實文言文翻譯的內(nèi)容,歡
- 《孫泰》文言文孫泰孫泰,山陽人也,少師皇甫穎,操守頗有古賢之風。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為托,曰:“其長①損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币?/div>《賈島推敲》文言文翻譯翻譯文言文不是能讀懂文本就可以輕易做到的,因為心里邊明白不等于嘴上能夠說出來,嘴上能說出來不等于筆下能夠?qū)懗鰜恚€涉蘇軾原文:慶歷中,始有詔州郡立學,士歡言,朝廷且以此取人,爭愿效職學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為美觀耳?!苯渥訉O,無與人爭入學。郡吏素暴苛《本草綱目蟲部蛙》文言文《本草綱目蟲部蛙》作者:李時珍釋名長股、田雞、青雞、坐魚、蛤魚。氣味甘、寒、無毒。主治水腫。用活蛙三個,每個口內(nèi)放一管鮑之交文言文及翻譯導語:管鮑之交這個成語,起源于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最初見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趙簡子元日放生邯鄲之民,以正月元旦獻鳩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蛦柶涔?,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笨驮唬骸懊裰胖?,競而捕之,伊犁鑿井原文伊犁城中無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領曰:“戈壁皆積沙,無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樹,茍其下無水,樹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鑿井,果具原文: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胡宿,字武平,常州晉陵人,宿為人清謹忠實,內(nèi)剛外和。登第,為揚子尉,縣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數(shù)千人。以薦為館閣???,進集賢校理百家姓田文言文歷史來源「田」源出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田氏即為陳氏。如春秋時齊國大臣田成子即為陳成子。后來田和取代「姜」 氏政權,歷史上稱為「田王修字叔治,北海營陵人也.年七歲喪母.母以社日亡.未歲鄰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鄰里聞之,為之罷社.年二十,游學南陽,牛張奉舍。本舉家得疾病,宋史原文:馬光祖,字華父,婺州金華人。寶慶二年進士,調(diào)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兩提點刑獄,時暫兼權浙西提舉常平。拜戶部尚書兼知臨安府、浙西安魯云谷傳[明]張 岱會稽寶祐橋南,有小小藥肆,則吾友云谷懸壺地也。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試茶,紛至沓,應接不暇。人病其煩,而云谷樂此不為疲元故樓主簿行狀宋 濂君諱國華,字彥英,姓樓氏。為義烏智者里人。曾大父慧、大父紹、父浚,皆隱德不仕,而君父以家大穰為邑重望。至君乃不復事厚積,文言文教學指導初中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上是一個難點。2014年的中考說明也提高了對虛詞的考察要求。這可以說,對每一個初三學生和老師都提出了更高讓文言文真正走入學生心靈深處文言文的學習令許多學生深感頭大(學生慣用語),然而它卻既是教師不得不教的內(nèi)容,又是學生不得不學的老古董。因此,在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