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馬全盛,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閱讀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3-16 22:04:02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馬全盛,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乃盛治宮室,窮極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絕域。諸蕃至者,厚加禮賜,有不恭命,以兵擊之。盛興屯田 于玉門、柳城之外。課天下富室,益市武馬,匹直十余萬,富強坐是凍餒者十家而九。每之一所,輒數(shù)道置頓,四海珍羞殊味,水陸必備焉,求市者無遠不至。郡縣 官人,競為獻食,豐厚者進擢,疏儉者獲罪。于時軍國多務,日不暇給,帝方驕怠,惡聞政事,冤屈不治,奏請罕決。又猜忌臣下,無所專任,朝臣有不合意者,必構其罪而族滅之。無辜無罪,橫受夷戮者,不可勝紀。
政刑弛紊,賄貨公行,莫敢正言。道路以目。六軍不息,百役繁興,行者不歸,居者失業(yè)。人饑相食,邑落為墟,上不之恤也。東西游幸,靡 有定居,每以供費不給,逆收數(shù)年之賦。區(qū)宇之內,盜賊蜂起,劫掠從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隱賊數(shù)不以實對?;蛴醒再\多者,輒大被詰責。各求茍免,上 下相蒙,每出師徒,敗亡相繼。戰(zhàn)士盡力,必不加賞,百姓無辜,咸受屠戮。黎庶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猶未之寤也。
史臣曰:煬帝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于是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內懷險躁,外示凝簡,盛冠服以飾其奸,除諫官以掩其過。鋤誅骨肉, 屠剿忠良,受賞者莫見其功,為戮者不知其罪。驕怒之兵屢動,土木之功不息。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征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 乃急令暴條以擾之,嚴刑峻法以臨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內騷然,無聊生矣。普天之下,莫匪仇讎,左右之人,皆為敵國。終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萬乘之 尊,死于一夫之手。《書》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薄秱鳌吩唬骸凹獌从扇?,祆不妄作?!庇衷唬骸氨q火也,不戢將zi6*焚?!庇^隋室之存亡, 斯言信而有征矣!
(節(jié)選自《隋書·帝紀》卷五,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課天下富室 課:征收賦稅。
B.豐厚者進擢 擢:提拔、提升。
C.北卻匈奴 卻:退、擊退。
D.甲兵威武以董之 董:統(tǒng)率、領導。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征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
B.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征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
C.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征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
D.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征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隋煬帝仰慕秦皇、漢武的事業(yè),于是大興土木,肆意揮霍,為滿足自己四處巡游的需求而征收繁重賦稅,甚至到了寅吃卯糧的程度。
B.隋煬帝不理朝政,依據(jù)官員進獻的貢品的厚薄來決定升貶;猜忌大臣,甚至對不合心意的臣子動輒羅織罪名加以迫害。
C.在隋煬帝的統(tǒng)治之下,政事刑法松弛,賄賂成風,臣子欺上瞞下、爾虞我詐,百姓饑寒交迫,全國范圍內的動亂不斷。
D.在隋煬帝的統(tǒng)治下,吏制腐敗、賦稅沉重、百姓疾苦、社會動蕩、軍無戰(zhàn)力,以及隋煬帝生活奢靡,是造成隋朝滅亡的原因。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于時軍國多務,日不暇給,帝方驕怠,惡聞政事,冤屈不治,奏請罕決。(4分)
(2)人饑相食,邑落為墟,上不之恤也。(3分)
(3)受賞者莫見其功,為戮者不知其罪。(3分)
4.D 董:監(jiān)督、督察。
5.C“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征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br/>6.C 原文中只論及臣子“上下相蒙”,沒有談到爾虞我詐,屬無中生有。
7.(1)那時候的軍務與國政有很多事情要辦理,時間根本不夠用?;噬险幵隍溕莸《栊膽B(tài)中,很厭惡聽到政務方面的事,冤屈的案件不得申訴處治,奏章請示很少決斷。(“于時”“方”“惡”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人們餓極了就互相殘食,城鎮(zhèn)村落淪為廢墟,這都是因為皇上不撫恤百姓的緣故。(“落”,1分;賓語前置,1分;句意通順1分)
(3)受賞賜的看不到他有什么功勞,被殺戮的不知犯了什么罪。(“者”“為”各1分,句意通順1分)
參考譯文:
認為天下太平日子很久了,士卒兵馬正當全盛時期,心情激昂地仰慕秦皇、漢武的事業(yè),于是大造宮室,任意揮霍,極其奢侈,招募使者,分別派往極遠的地 方。各蕃國來京朝拜的,給予隆重的禮遇,賜給極豐厚的物品,如有不肯恭順從命的,就派兵攻打他們。在玉門、柳城以外地區(qū)大興屯田活動。向天下富裕人家抽 稅,資助國家買軍馬,每匹馬價值十余萬錢,富強之家十之ba6*九因此而受凍挨餓。每到一個地方,總是幾路設置停留食宿之所,四海珍貴的食物,特殊的美味,水陸 產(chǎn)品必須齊備,為采購這些食品,無論多遠也沒有不去的??たh官員,爭先來進獻食物,貢物豐厚的晉爵升官,粗疏儉樸的受到懲處。那時候的軍務與國政有很多事 情要辦理,時間根本不夠用?;噬险幵隍溕莸《栊膽B(tài)中,很厭惡聽到政務方面的事,冤屈的案件不得申訴處治,奏章請示很少決斷。他又猜忌臣下,對誰也不信 任,朝廷大臣有不合他心意的,必羅織罪名而滅他整個家族。無辜無罪,出乎意料地被殺害的人,無法全部記述。
政事刑罰松弛紊亂,賄賂公開進行,沒有人敢直言上諫,(國人懾于bao6*政,)敢怒而不敢言。六軍征戰(zhàn)不息,各種徭役繁多,服役遠行的不能回家,在家留居 的失去生業(yè)。人們餓極了就互相殘食,城鎮(zhèn)村落淪為廢墟,這都是因為皇上不撫恤百姓的緣故?;噬蠔|西游玩,沒有固定的居室,常常因供應費用不足而預收幾年的 賦稅。疆土境域之內,盜賊蜂起,搶劫掠奪僚屬官吏,攻陷城鎮(zhèn)大肆tu6*殺,皇上身邊侍臣互相掩蓋真相,隱瞞盜賊數(shù)目不把實情告訴皇上。間或有人說盜賊很多,立 即遭到嚴厲追問責罰,各自為求茍且免禍,上下互相蒙騙,所以常常出兵打仗,失敗喪亡的事相繼發(fā)生。戰(zhàn)士們盡力作戰(zhàn),從不給獎賞,百姓們無罪,卻都遭tu6*殺。 民眾憤怒怨恨,天下土崩瓦解,煬帝直到被拿捉時他還沒有醒悟呢!
史臣說:煬帝在少年時代,早有好名聲。向南平定吳郡、會稽郡,向北打退匈奴,在諸兄弟中,名聲業(yè)績特別顯著。從這時起,他就仗恃才能自我夸耀,用倨 傲兇狠來顯示德性。內心充滿xie6*惡驕躁情緒,外表上卻擺出凝重簡樸的姿態(tài)。以冠服嚴整來掩飾他的xie6*惡,鏟除諫官來遮掩他的過錯。鏟鋤誅殺親骨肉,屠戮剿滅忠 良之人。受賞賜的看不到他有什么功勞,被殺戮的不知犯了什么罪。驕狂氣盛的軍隊多次出動,大興土木,工程不息。頻繁出擊北方,三次駕臨遼東,旌旗綿延萬 里,苛捐雜稅多種多樣,奸猾官吏侵奪掠取,人民不能活命。于是用緊急的命令、猝發(fā)的條文去騷擾百姓,用嚴厲的刑法來對付百姓,用軍隊的威武來督察百姓,從 此就海內騷動不安,民不聊生了。普天之下,沒有人不是他的仇敵,左右侍奉他的人,似乎都變成了敵國。他最終也未醒悟,同那望夷宮前被殺的秦二世一樣,于是 以天子這樣尊貴的地位,而死在一個人手中?!渡袝氛f:“天作孽,還可以逃避;自作孽,就不可能逃避了。”《左傳》說:“吉兇禍福,緣由在人,怪異現(xiàn)象, 不會無緣無故興起。”又說:“戰(zhàn)爭好比是烈火,如不止息必將zi6*焚。”看看隋朝的興亡,這些話確實可靠而且得到驗證了。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通假字初中新課文言文七年級(上冊)1、項為之強《童趣》2、不亦說乎《〈論語〉十則》3、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
- 諸葛亮出師表文言文翻譯《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師臨行伐魏前寫給后主劉禪的奏章,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了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
- 公叔文子為楚令尹,三年,民無敢入朝。公叔子見曰:“嚴矣!”文子曰:“朝廷之嚴也,寧云妨國家之治哉?”公叔子曰:“嚴則下喑,下喑則上聾,聾喑不
- 《晏子諫齊景公》文言文翻譯晏子諫齊景公出自于《晏子春秋》,記述晏子同齊景公的一段對話,提醒齊景公執(zhí)政要注重百姓疾苦。接下來小編搜集了《晏子諫
- 魏書原文:穆崇,代人也。其先世效節(jié)于神元、桓、穆之時。崇機捷便辟,少以盜竊為事。太祖之居獨孤部,崇常往來奉給,時人無及者。后劉顯之謀逆也,平
- 靜中觀心,真妄畢見文言文原文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于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xiàn)而妄難逃,又于此中得大慚忸。譯文夜深人靜,萬籟俱寂
- 十年樹木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
- 八年級語文文言文復習歸納八年級語文文言文復習歸納6(人教版下冊) 《滿井游記》1. 惡能無紀 惡:怎樣。紀:通“記”,記載。2. 凍風時作
- 王源原文:劉處士,諱獻廷,字繼莊,別號廣陽子,大興人。處士潁悟絕人,博覽負大志。不仕,不肯為詞章之學。年十九,親歿,挈家而南,隱于吳。志在利
- 如何學好初中文言文文言作品中有許多詩文堪稱精品,它們大多布局嚴謹,行文簡潔,氣韻生動,文采斐然。多讀這樣的作品,會使人受益匪淺,對全面提高學
- 明史原文:蹇義,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奏事稱旨。帝問:“汝蹇叔后乎?”瑢頓首不敢對。帝嘉其誠篤,為更名“義”,手
-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蕩,按圖記以求名跡,則蕪沒者十之七矣。訪于眾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繼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則苦幽寂去而之
- 廉頗藺相如列傳本篇為合傳,以廉頗、藺相如為主,并記述了趙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跡。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戶曉,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起過重
- 《伯牙與鐘子期》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
- 歸有光原文:越中人多往來吾吳中,以鬻書為業(yè)。異時童子鳴從其先人游昆山,尚少也。數(shù)年前,艤舟婁江,余過之。子鳴示余以其詩,已能出人。今年復來,
- 蔡子英,永寧人,元至正中進士。察罕開府河南,辟參軍事,累薦至行省參政。元亡,從擴廓走定西。明兵克定西,擴廓軍敗,子英單騎走關中,亡入南山。太
- 《豫讓論》原文翻譯和賞析《豫讓論》是明代文學家方孝孺的創(chuàng)作的一篇論史散文。文章標新立異,從傳統(tǒng)儒家思想出發(fā),對豫讓進行了批評。這篇散文旨在說
-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碧蟛豢?,大臣強諫 。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
- 清文觀止莫與儔原文:先王父崇級君好馬而善相,家中常數(shù)十蹄,皆駑駘,不當意。山砦②蠻家有一駒,善蹄龁人,砦中莫敢近者。出牧,常聽數(shù)日不歸。先王
- 左傳原文:鄭人游于鄉(xiāng)校②,以論執(zhí)政。然明謂子產(chǎn)曰:“毀鄉(xiāng)校,何如?”子產(chǎn)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