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荀卿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5-09 20:24:10
荀卿論
蘇 軾
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guī)矩,不敢放言高論,言必稱先王,然后知圣人憂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yuǎn)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婦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盡也。嗚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盡其說者,雖為圣人無難,而不能者,不失為寡過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然三子者,每不為夫子之所悅,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于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且夫?qū)W圣人者,豈必其言之云爾哉,亦觀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說者矣,必有竊其說而為不義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為非常可喜之論,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師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觀荀卿之書,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荀卿獨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天下之人,如此其眾也;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獨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庇墒怯^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為不善,猶必有所顧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紂之can6*暴,而先王之法度、禮樂、刑政,猶未至于絕滅而不可考者,是桀、紂猶有所存而不敢盡廢也。彼李斯者,獨能奮而不顧,焚燒夫子之六經(jīng),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見其師歷詆天下之賢人,自是其愚,以為古先圣王皆無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之論,而荀卿亦不知其禍之至于此也。
其父sha6*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xué)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孟之論,未嘗異也,而天下卒無有及者。茍?zhí)煜鹿麩o有及者,則尚安以求異為哉!
(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讀本》,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浩乎不知其津涯 涯:邊際
B.冉有之知 知:通“智”,智謀
C.要在于不可易也 易:輕視,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恃:依仗
10、下列句子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今夫小人之為不善,猶必有所顧忌 B、 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
蚓無爪牙之利 其皆出于此乎
C、 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yuǎn)也 D、 而李斯以其學(xué)亂天下
相與枕藉乎舟中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組是 ( )
①大變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為異說而不讓
③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燒夫子之六經(jīng)
⑤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禮樂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孔子的主張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們?nèi)绻耆凑湛鬃拥闹鲝埲プ?,想要成為一個圣人也不困難,即使不能做到,也會少犯錯誤。
B.子路、子貢、冉有都是天下人認(rèn)為難得的人才,但這三人卻因為喜歡高談闊論而不被孔子喜歡,相反,寡言的顏淵卻深受孔子的喜愛。
C.李斯驕矜傲慢,擾亂天下,犯下“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等過錯,是因為受到他的老師荀卿高談異論的影響。
D.文章先寫孔子循規(guī)蹈矩,不敢放言高論,后寫荀卿喜為異說而毫不謙讓,敢發(fā)高論而不顧一切,這樣構(gòu)成了對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13.將下列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于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4分)
②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3分)
③孔、孟之論,未嘗異也,而天下卒無有及者。(3分)
參考答案
9.C(易:更改、篡改)
10、D A、主謂之間/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B、代詞,他的/副詞,表推測語氣,大概。C、助詞,放在動詞形容詞詞尾/j介詞,等同于“ 于”,在。D、都是介詞,利用。
11.A(①④說的都是李斯,⑥是對荀卿的肯定)
12.B(原文沒有“這三人卻因為喜歡高談闊論而不被孔子喜歡”的信息)
13.①顏淵沉默寡言,沒有表現(xiàn)出他的才能,好像沒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但是孔子多次稱贊他。(“默然”譯為“沉默寡言”,“若” 譯為“好像”,“無以”譯為“沒有……的地方”,“亟”qì譯為“多次”)(4分)
②從這方面來看,料想他的為人必定剛愎自用,不知謙遜,贊揚自己太過分。(采分點:“是”譯為“這”,“意”譯為“料想”,“許”譯為“贊揚”、“肯定”) (3分)
③孔、孟的言論,沒有標(biāo)新立異,但天下始終沒有人趕得上他們。(采分點:“而”譯為“但是”,“卒”譯為 “始終”,“及”譯為“趕得上”) (3分)
附參考譯文:
我曾讀《史記?孔子世家》,看孔子的言論文章,沒有不循規(guī)蹈矩的,不敢放肆高論,而且說話一定要談到先王,我這才知道孔子作為圣人對天下的憂慮之深啊。(他說的一些道理,)好像茫茫無邊,但其實并不遙遠(yuǎn);好像浩瀚渾厚,沒有邊際,但其實并不深奧。他說的那些事情,普通人都如道,但實行起來,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唉!能做到這樣就足夠了。假使后世有人能按照孔子說過而未做到的去做,想要成為一個圣人也不困難,即使不能做到,也會成為一個少犯錯誤的人啊。
子路的勇敢,子貢的巧辯,冉有的智謀,這三個人,都是天下人認(rèn)為難能可貴的人。但是這三個人,卻經(jīng)常不被孔子喜歡。顏淵沉默寡言,沒有表現(xiàn)出他的才能,好像沒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但是孔子多次稱贊他。其實,向圣人學(xué)習(xí),難道只是要學(xué)會圣人是怎么說的嗎?也要觀察圣人心意的取向才行啊??鬃诱J(rèn)為后世必定會有人不能執(zhí)行他的學(xué)說,也必定會有人曲解他的學(xué)說而做不義的事。所以他的話通俗易懂,直來直去,而不敢做一些不同尋常而又值得炫耀的高論,主要是為了讓后人不好隨便篡改。
過去常奇怪李斯師從于荀卿,后來又焚燒了老師荀卿的著作,完全改變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度,對他的老師的理論主張,真可以說不過是當(dāng)強盜、仇敵來看待。如今再來看荀卿的著作,然后就會明白李斯要到秦國做官,都是因為老師荀卿,這就不足為怪了。
荀卿這個人,喜歡標(biāo)新立異而毫不謙讓,敢發(fā)高論而不顧一切。他的話,愚蠢的人聽了為之震驚,品行不好的人聽了為之欣喜。子思、孟子,世人都稱他們是賢人君子。只有荀卿認(rèn)為:“搞亂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碧煜碌娜耍绱吮姸?;天下的仁人義士,也如此眾多。只有荀卿說:“人性本惡。夏桀、殷紂王所做的一切,表現(xiàn)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堯、舜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種偽裝?!睆倪@方面來看,料想他的為人必定剛愎自用,不知謙遜,贊揚自己太過分。那位弟子李斯,在這方面又特別嚴(yán)重。
現(xiàn)在看來,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壞事,都還是有所顧忌的,所以夏、商兩朝雖然滅亡,桀、紂兩君雖然can6*暴,但上古賢明君主的法度、禮樂、刑政,還不至于達(dá)到滅絕而不可查考的地步,這說明桀、紂還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廢棄。而那個李斯,只有他驕矜傲慢不顧一切,焚燒了孔子的六經(jīng),誅殺了夏、商、周三代諸侯的后代,破壞了周公的井田制度,這種膽大妄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見他的老師荀卿罵盡天下的賢人,就更認(rèn)準(zhǔn)了自己那種愚蠢的念頭,認(rèn)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學(xué)習(xí)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圖一時痛快所發(fā)表的言論,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話會導(dǎo)致如此慘烈的災(zāi)難。
如果做父親的sha6*人報仇,他的兒子必定會行兇打劫。荀卿闡明了王道,闡述了禮樂文明,而李斯卻利用他的學(xué)說搞亂了天下,可見荀卿的高談怪論對李斯還是起了激發(fā)作用的??住⒚系难哉?,沒有標(biāo)新立異,但天下始終沒有人趕得上他們。如果天下真沒有人趕得上他們,那么哪里用得著追求標(biāo)新立異呢!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游褒禪山記》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址、卒: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腳;死后)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 曾鞏原文:周衰,先王之跡熄。至漢,六藝出于秦火之馀,士學(xué)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遠(yuǎn)而遺世用;語政理者,務(wù)卑近而非師古。當(dāng)是時,能明先王之道
- 捕蛇者說文言文閱讀練習(xí)捕蛇者說柳宗元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fēng)、攣疏、瘺、癘,
- 鄧肅,字志宏,南劍沙縣人。少警敏能文,美風(fēng)儀,善談?wù)?。居父喪,哀毀逾禮。入太學(xué),所與游皆天下名士。欽宗嗣位,補承務(wù)郎,授鴻臚寺簿。金人犯闕,
- 中考語文文言文重點展示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復(fù)習(xí)和迎考準(zhǔn)備,確保將所涉及的中考考點全面復(fù)習(xí)到位,讓孩子們充滿信心的步入考場,現(xiàn)特準(zhǔn)備了中考語
- 晏子使楚的文言文教學(xué)課題:《晏子使楚》助學(xué)目標(biāo):1.文言文中重點的實詞、虛詞、句子的理解。2.理解人物形象,賞析其中個性化的語言。3.培養(yǎng)熱
- 歐陽修《七賢畫序》原文翻譯導(dǎo)語: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xué)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fēng)的文壇領(lǐng)袖。領(lǐng)導(dǎo)了北宋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下面和小編
- 陳蕃愿掃除天下文言文及譯文此文作者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下面是陳蕃愿掃除天下文言文及譯文
- 漢書原文: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高祖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及壯,試?yán)簦瑸殂羯贤らL。高祖常徭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大息,
- 長清僧文言文閱讀【清】蒲松齡長清僧,道行高潔,年七十余猶健。一日,顛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圓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飄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紳子,率
- “馬周字賓王”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馬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窶(jù,家貧)狹。嗜學(xué),善《詩》《春秋
- 原文:巧語悅?cè)耍詳_其身;閑言送日,跡攪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聽途說,智笑愚駭。駭者終明,謂女實欺。笑者鄙女,雖矢猶疑。尤悔既叢,銘以
- 初中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那么初中必背文言文有哪些?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初中必背文言文,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div>燕肅字穆之,青州益都人。肅少孤貧,游學(xué)。舉進(jìn)士,補鳳翔府觀察推官??軠?zhǔn)知府事,薦改秘書省著作佐郎、知臨邛縣。縣民嘗苦吏追擾,肅削木為牘,民訟初三語文文言文閱讀知識考點文言文是用古代漢語寫的文章。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區(qū)別,要能讀懂文言文必須積累一些古代漢語的知識,并熟讀、背誦精衛(wèi)填海文言文翻譯精衛(wèi)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以下是“精衛(wèi)填海文言文翻譯”,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l(wèi)填海先秦:佚名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方銀官原文:王生好學(xué)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這曰:“或謂君不善學(xué),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xué)乎?”李生說之曰:“康絢字長明,華山藍(lán)田人也。絢少俶儻有志氣。仕齊為華山太守,推誠撫循,荒余悅服。絢寬和少喜懼,見人如不能言,號為長厚。梁武起兵,絢舉郡以應(yīng)。天文言文《項脊軒志》原文及注釋高考文言文《項脊軒志》原文及翻譯作品原文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shèn)漉文言文的修辭有哪些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也多運用各種修辭以增強表達(dá)效果。其中有些修辭格的運用較為頻繁。了解這些特殊的修辭方式,自然有助于閱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