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杜鴻漸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4-04 09:55:58
舊唐書
原文:
杜鴻漸,敏悟好學,舉進士,解褐王府參軍。天寶末,累遷大理司直。肅宗北幸,至平涼,未知所適。鴻漸與眾謀曰:“今胡羯亂常,二京陷沒,主上南幸于巴蜀,皇太子理兵于平涼。然平涼散地,非聚兵之處,必欲制勝,非朔方不可。若奉殿下,旬日之間,西收河、隴,回紇方強,與國通好,北征勁騎,南集諸城,大兵一舉,可復二京。雪社稷之恥,上報明主,下安蒼生,亦臣子之用心,國家之大計也。”即日草箋具陳兵馬招集之勢,錄軍資、器械、倉儲、庫物之數(shù),令李涵赍赴平涼,肅宗大悅。鴻漸知肅宗發(fā)平涼,于北界白草頓迎謁,因勞諸使及兵士,進言曰:“朔方天下勁兵,靈州①用武之處。今回紇請和吐蕃內附天下郡邑人皆堅守以待制命其中雖為賊所據(jù)亦望不日收復殿下整理軍戎長驅一舉則逆胡不足滅也”肅宗然之。及至靈武,鴻漸與裴冕等勸即皇帝位,以歸中外之望,五上表,乃從。鴻漸素習帝王陳布之儀,君臣朝見之禮,遂采摭舊儀,綿蕝②其事。肅宗即位,授兵部郎中。兩京平,遷荊南節(jié).度.使.。后征拜太常卿,充禮儀使。二圣晏駕,鴻漸監(jiān)護儀制,山陵畢,加光祿大夫,封衛(wèi)國公。永泰元年十月,劍南西川兵馬使崔旰殺節(jié)度使郭英乂,據(jù)成都,自稱留.后.。邛州衙將柏貞節(jié)等興兵討旰,西蜀大亂。明年二月,命鴻漸以宰相兼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以平蜀亂。既至成都,懼旰雄武,不復問罪,乃以劍南節(jié)制表讓于旰。
時西戎寇邊,關中多事,鴻漸孤軍陷險,兵威不振,代宗不獲已,從之。尋請入覲,仍表崔旰為西川兵馬留后。大歷二年,詔.以旰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召鴻漸還京。鴻漸仍率旰同入覲,代宗嘉之。以疾上表乞骸骨,從之,竟不之任。四年十一月卒,贈太尉,謚曰文憲。
(節(jié)選自《舊唐書·杜鴻漸傳》)
【注】①靈州:朔方節(jié)度使駐地。②綿蕝(jué):制訂整理朝儀典章。
譯文/翻譯:
杜鴻漸,聰慧好學,考取進士,脫去布衣,擔任王府參軍。天寶末年(756),多次升遷后任大理司直。肅宗幸駕北上,到達平涼,不知要去哪里。鴻漸與眾人謀劃說:“如今胡羯叛亂,二京淪陷,皇上向南方幸駕到巴蜀,皇太子在平涼整治軍隊。但平涼無險可守,是士卒意志不堅易于離散之地,不是聚集軍隊的地方,如果想取得勝利,一定要去朔方。如果侍奉殿下,十日之間,在西方聚集河、隴之兵力,回紇勢力正強盛,與國家通好,向北方征招勁騎,向南方匯集各城,大兵進發(fā),可以收復二京。洗雪國家的恥辱,向上報答明主,對下安撫百姓,這也是臣子的心愿,國家的大計?!兵櫇u即日便草擬文告詳細陳述布防兵馬招集部眾的態(tài)勢,記載軍資、器械、倉儲、庫物的數(shù)量,命令李涵帶上趕赴平涼,肅宗非常高興。超然 客 整理鴻漸得知肅宗從平涼出發(fā),在北邊的域界白草頓迎候,趁著慰勞諸位使者和兵士的時候,向肅宗進言說:“朔方聚集著天下的強兵,靈州是用武的地方。如今回紇請求相和,吐蕃也歸附朝廷,天下郡邑,人人都在堅守,等待命令。其中有些地方雖然被賊軍占據(jù),也有望很快收復。殿下整理軍戎,舉兵驅進,則叛逆很容易滅掉。”肅宗認為鴻漸說得對。等到了靈武,鴻漸與裴冕等人勸肅宗即皇帝位,以順應朝廷內外的期望,五次上表,才聽從意見。鴻漸素來知曉帝王陳布和君臣朝見的禮儀,于是摘取舊儀,制訂整理登基的朝儀典章。肅宗即位,授鴻漸為兵部郎中。兩京平定,升為荊南節(jié)度使。后征召為太常卿,充任禮儀使?;噬?、太上皇駕崩,鴻漸負責監(jiān)督維護禮儀制度,建造山陵事畢,加光祿大夫,封為衛(wèi)國公。永泰元年(765)十月,劍南西川兵馬使崔旰殺死節(jié)度使郭英乂,占據(jù)成都,自稱為留后。邛州衙將柏貞節(jié)等人率兵討伐崔旰,西蜀大亂。
第二年二月,皇上命令鴻漸以宰相身份兼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去平定蜀亂。到了成都,鴻漸害怕崔旰的威武氣勢,不再問罪,于是上表把劍南節(jié)制讓給崔旰。當時國家遭西戎入侵邊界,關中事變繁多,鴻漸孤軍陷入危險之中,軍隊威風不振,代宗沒有辦法,只好同意。不久請求進入朝廷覲見,仍上表推薦崔旰為西川兵馬留后。大歷二年(767),下詔任命崔旰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召鴻漸還京。鴻漸仍帶領崔旰一同入朝覲見,代宗嘉獎他。由于患病上表請求辭官,皇上同意了,最終沒有再任他為官。四年(769)十一月死,贈太尉,謚號為文憲。
《舊唐書·杜鴻漸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西閭過東渡河文言文翻譯【原文】西閭過東渡河劉向西閭過東渡河,中流而溺,船人接而出之,問曰:“今者欲安之?”西閭過曰:“欲東說諸侯王。”船人掩
- 《王珪傳》文言文閱讀王珪,字叔玠。性沈澹,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茍合。時太宗召為諫議大夫。帝嘗曰:“君臣同德,則海內安。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
-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翻譯導語:《記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正因“烏臺詩
- 丙申秋,有太原客南賈還,策一驢,橐金可五六百。偶過中牟縣境,憩道左。有少年人,以梃(木棒)荷犬至,亦偕憩。犬向客咿啞,若望救者??唾I放之。少
- 南史原文:張稷字公喬,幼有孝性,生母劉無寵,得疾。時稷年十一,侍養(yǎng)衣不解帶,每劇則累夜不寢。及終,哀慟過人,杖而后起。見年輩幼童,輒哽咽泣淚
- 文言文《渡荊門送別》作品鑒賞《渡荊門送別》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后以思念作結。下面是其作品鑒賞,歡迎閱讀:渡荊門送別唐代:
- 叔孫通者薛人也的文言文閱讀和答案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題。叔孫通者,薛人也。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于定陶,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徙
- 中考文言文的4大應對訣竅中考文言文四大應對訣竅:注重課內字詞的積累、翻譯需把握特殊句式、通過閱讀來理解、記憶、靈活多練,鞏固積累。在中考的語
- 嚴祺先文集序歸莊韓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詩亦怪怪奇奇,獨辟門戶,而考亭先生嘗病其俗,曰《上宰相書》、《讀書城南詩》是也。豈非以其汲汲于求知
- 楊生之犬楊生畜一犬,甚愛之,行止與俱。一日,生夜行,墮涸井中,犬吠徹夜。旦日,有行人過,見犬對井號,怪之。往視,見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
- 文言文扁鵲見蔡桓公的原文及翻譯【原文】: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被负钤唬骸肮讶藷o疾?!北怡o出,桓侯曰:“
- 師說文言文全文翻譯及賞析導語:師說》作于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
- 李商隱原文: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寫。足下去后,憮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書辭委曲,惻惻無已。自昔非有故舊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見其
- 高考必背文言文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
- 學習誦讀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學習中誦讀是核心、是關鍵、是文言文學習的立足點。朱自清先生對誦讀有獨到見解,他認為:“誦。”由此可以看出,在誦讀教
- 百家姓郝的文言文歷史來源「郝」源出;一 ;以邑名為氏。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商王帝乙時,子期受封于郝鄉(xiāng)(山西太原),其后以邑名為氏。
- 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和譯文文言文閱讀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于申,姓姜氏。呂尚蓋嘗窮困,
- 《文言文》相關資料1、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
- 促織的文言文翻譯《促織》是按事物發(fā)展的自然順序記敘的,情節(jié)曲折多變,故事完整。本篇小說從總體看是按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部分記敘的。在本文
- 高中語文文言文的背誦方法一、化整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當作一個整體去籠統(tǒng)地讀,這便像“囫圇吞棗”,應把這個整體分析成若干意義段落進行分段熟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