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國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2-22 04:15:21
云南,滇國也。漢武帝時始置益州郡。蜀漢置云南郡。隋置昆州,唐仍之。后為南詔蒙氏所據(jù),改鄯闡府。歷鄭、趙、楊三氏,至大理段氏,以高智升領(lǐng)鄯闡牧,遂世其地。元初,置鄯闡萬戶府。既改置中慶路,封子忽哥為云南王鎮(zhèn)之,仍錄段氏子孫守其土。忽哥死,其子嗣封為梁王。自沐英平云南,在鎮(zhèn)十年,恩威著于蠻徼。每下片楮,諸番部具威儀出郭叩迎,盥而后啟,曰:“此令旨也?!便迨弦嘟阅芤怨γ榔浼?。每大征伐,輒以征南將軍印授之,沐氏未嘗不在行間。數(shù)傳而西平裔孫當(dāng)襲侯守臣爭之謂滇人知有黔國公不知西平侯也。孝宗以為然,許之。自是,遂以公爵佩印,為故事。諸土司之進止予奪,皆咨稟。會張獻忠死,其部將孫可望率余眾由遵義入黔,稱黔國焦夫人弟來復(fù)仇。民久困沙兵,喜其來,迎之。定洲解楚雄圍,迎戰(zhàn)于草泥關(guān),大敗,遁阿迷??赏魄讣敖凰阃乐?。遂由陸涼、宜良入云南城,分遣李定國徇迤東諸府。而可望自率兵西出,畏知御于啟明橋,兵敗,被執(zhí)??赏勂涿?,不殺,語之曰:“吾與爾共討賊,何如?”畏知要以三事:“不用獻忠偽號,不殺百姓,不擄婦女,吾從爾?!笨赏栽S之。即折箭相誓,乃以書諭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來歸。始定洲歸,屯兵洱革龍,且借安南援自固。會可望與定國不協(xié),聲其罪,杖之百,責(zé)以取定洲自贖。定國既至,定洲土目楊嘉方迎定洲就其營宴。定國偵知之,率兵圍營,相拒數(shù)日,乃出降。遂械定洲及妻萬氏數(shù)百人回云南,剝其皮市中??赏鞊?jù)滇,而天波卒走死于緬甸。
(節(jié)選自《明史·卷三百十三·列傳第二百一·云南土司傳》)
【注】①西平:在今云南、貴州交界一帶,現(xiàn)在的云南鎮(zhèn)雄及貴州威寧縣境內(nèi)。②黔國公、西平侯:皆沐英的封爵。因珍獸云南有功,封黔國公;1376年(明洪武九年)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因軍功被封西平侯。沐英一支后裔襲封黔國公,另一支襲封西平侯。③沙兵:沙定州之父沙源,時號沙兵。④畏知:金滄副使楊畏知。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隋置昆州,唐仍之 仍:因襲
B.以高智升領(lǐng)鄯闡牧 領(lǐng):統(tǒng)領(lǐng)
C.自是,遂以公爵佩印,為故事 故事:舊例
D.畏知要以三事 要:約定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dāng)?shù)傳/而西平裔/孫當(dāng)襲侯守臣/爭之謂滇人知有黔國公不知西平供也。
B.?dāng)?shù)傳而西平/裔孫當(dāng)襲侯守臣爭之/謂滇人知有黔國公/不知西平供也。
C.?dāng)?shù)傳而西平裔孫/當(dāng)襲侯守臣爭之謂/滇人知有黔國/公不知西平供也。
D.?dāng)?shù)傳而西平裔孫當(dāng)襲侯/守臣爭之/謂滇人知有黔國公/不知西平供也。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云南被南詔蒙氏占領(lǐng)后,經(jīng)歷了鄭氏、趙氏、楊氏曰大家族的統(tǒng)治,到大理的段氏時,段氏便世襲該地。
B.沐英每次一下小令,各番人部落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到城郭外叩頭迎接,澆水洗手之后才啟開來看,沐氏家庭也都能繼承沐英的功名。
C.孝宗皇帝認為守臣言之有理,便答應(yīng)封沐英的后代為黔國公。從此以后,沐氏家族佩公爵印符,各土司的進退予奪,都要向他們咨詢稟報。
D.此時正逢張獻忠死亡,他的部將孫可望率領(lǐng)余眾從遵義進入貴州,聲稱自己是黔國焦夫人的弟弟前來報仇。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即折箭相誓,乃以書諭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來歸。(5分)
(2)會可望與定國不協(xié),聲其罪,杖之百,責(zé)以取定洲自贖。(5分)
參考答案
4.(3分)B 【解析】領(lǐng):兼任。
5.(3分)D
6.(3分)A 【解析】原文是“高智升世襲該地”。
7.(10分)譯文:
(1)(5分)孫可望于是折箭向他發(fā)誓,孫可望如同楊畏知所說的那樣傳書信告訴沐天波,沐天波也來歸降孫可望。(得分點:相、書、諭各1分,大意通順2分)
(2)(5分)正逢孫可望與李定國有矛盾,孫可望宣布了李定國的罪行,打了他一百杖,責(zé)成他捉拿沙定洲替自己贖罪。(得分點:會、不協(xié)、聲各1分,大意通順2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云南,就是滇國。漢武帝時開始設(shè)置益州郡。三國的蜀漢設(shè)置云南郡。隋唐兩朝設(shè)置昆州。后來被南詔的蒙氏所占領(lǐng),改為鄯闡府。該地經(jīng)歷了鄭氏、趙氏、楊氏三大家族的統(tǒng)治,到大理的段氏時,高智升兼任鄯闡牧,便世襲該地。元朝初年,該地設(shè)置了鄯闡萬戶府。不久又改為中慶路,封忽哥為云南王鎮(zhèn)守該地,忽哥仍錄用段氏子孫守衛(wèi)該地。忽哥死后,其兒子繼嗣,被封為梁王。自從沐英平定云南,鎮(zhèn)守云南的十年間,恩惠與威勢著稱于蠻族邊地。每次一下小令,各番人部落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到城郭外叩頭迎接,澆水洗手之后才啟開來看,說:“這是令旨啊?!便迨霞彝ヒ捕寄芾^承沐英的功名。每次有大的征伐行動,朝廷總是把征南將軍的印信授予他們,而出征的隊伍中也未嘗沒有沐氏家族的人。傳了幾代后,西平侯的后代子孫要繼承侯爵,當(dāng)?shù)厥匦l(wèi)大臣說云南人只知道有黔國公,不知道有西平侯。孝宗皇帝認為此話有理,便答應(yīng)封沐英的后代為黔國公。從此以后,沐氏家族佩公爵印符,成為慣例。各土司的進退予奪,都要向他們咨詢稟報。此時正逢張獻忠死亡,他的部將孫可望率領(lǐng)余眾從遵義進入貴州,聲稱自己是黔國焦夫人的弟弟前來報仇。百姓長期被沙兵困擾,對孫可望的到來很高興,都跑去迎接他。沙定洲解除了對楚雄的包圍,在草泥關(guān)迎戰(zhàn)孫可望,被打敗后,逃往阿迷。孫可望攻破曲靖和交水,tu6*殺了那里的人民。于是從陸涼、宜良進入云南城,又派遣李定國去奪取略往東方向的諸府。孫可望自己率兵向西出發(fā),楊畏知在啟明橋抵御孫可望,兵敗后被抓。孫可望聽說過楊畏知的名聲,不殺他,對他說:“我和你共同討伐賊人,怎么樣?”楊畏知提出三個條件:“不使用張獻忠自封的國號,不殺百姓,不擄掠婦女。能做到這三點,我聽從你的安排?!睂O可望都答應(yīng)了他。孫可望于是折箭向他發(fā)誓,孫可望如同楊畏知所說的那樣傳書信告訴沐天波,沐天波也來歸降孫可望。當(dāng)初沙定洲返回,屯兵洱革龍,并借重安南的支援鞏固自己。正逢孫可望與李定國有矛盾,孫可望宣布了李定國的罪行,打了他一百杖,責(zé)成他捉拿沙定洲替自己贖罪。李定國到了后,沙定洲的土目楊嘉正在迎接沙定洲到他的軍營中吃宴席。李定國偵察到這情況后,馬上率兵包圍了該軍營,雙方相持了幾天以后,沙定洲出來向李定國投降。李定國便將沙定洲和他的妻子萬氏等數(shù)百人戴上刑具押回云南,在鬧市中剝了沙定洲的皮。孫可望于是占領(lǐng)了云南,而沐天波最終逃亡他鄉(xiāng)死于緬甸。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詞語積累連詞1.表示承接關(guān)系。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①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②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
-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楊萬里 到底在西湖的六月天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 初中文言文知識點:文言文背誦經(jīng)驗一般同學(xué)認為,文言文閱讀的記憶類考題,僅是默寫的6道小題,只占18分。其實不然,古詩詞賞析中的第7小題,即詞
- 原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譯文/翻譯: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
- 淺談高中文言文教學(xué)的導(dǎo)定向?qū)嵺`操作在高中,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始終是個難點。難在哪里?一在學(xué)生積累少(本文對此不論述),二在方法老。方法“老”在哪
- 杯弓蛇影文言文的翻譯樂廣嘗有親客,久闊①不復(fù)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quo
- 琢冰文言文翻譯原文琢冰的作者是清代唐甄,那么琢冰的翻譯是怎樣子的呢?下面請看琢冰文言文翻譯原文!琢冰文言文翻譯原文原文昔京師有琢冰為人物之形
- 陳情表的文言文及翻譯導(dǎo)語:《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xué)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
- 真宗皇帝時,向文簡①拜右仆射。麻下②日,李昌武③為翰林學(xué)士,當(dāng)對④。上謂之曰:“朕自即位以來,未嘗除仆射⑤。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應(yīng)甚
- 余靖傳二朱 熹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書。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貶知饒州。諫官御史緘口避禍,無敢言者。公獨上書曰:“陛下親政以
- 高考文言文沖刺語境推斷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古已有之的閱讀準(zhǔn)則,對于一眼不能識別的'文言實詞,我們就必須結(jié)合具體語境,瞻前顧后,披文入
- 游虞山記 沈德潛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丙午春,復(fù)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
- 文言文古今異義詞解析所謂“古今異義”是指文言詞語古義與今義有差別,甚至詞義相差很遠。這種詞義的差異,是由詞義發(fā)展變化造成的。古今詞義的變化有
- 蒲松齡著作文言文翻譯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創(chuàng)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
- 劉大櫆原文:出夷陵州治,西北陸行二十里,瀕大江之左,所謂下牢之關(guān)也。路狹不可行,舍輿登舟。舟行里許,聞水聲湯湯,出于兩崖之間。復(fù)舍舟登陸,循
- 游茶山記[清]顧宗泰茶山于鄧尉諸山中最小,亦最僻。自鐵山折而行至山,高不數(shù)仞,廣不三十步,若培塿①然。山皆石,立者,仆者,側(cè)者,平者,偃而跪
- 文言文常用實詞義項及例句斗①戰(zhàn)斗:外連衡而斗?諸侯(過)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赤)②爭斗:鉤心斗?角(阿)試與他蟲斗?(促)置放在:置?之坐上
- 歸去來兮辭(并序)陶淵明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
- 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人。咸豐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母喪里居,遵義楊隆喜反,斥家財募壯士八百捍鄉(xiāng)里。服闋,會苗、教蜂起,巡撫蔣霨遠奏留軍,特
- 文言文名句默寫和文學(xué)常識綜合練習(xí)33.(2016屆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xué)高三上學(xué)期第四次月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