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
語文 課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11 01:56:03
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出自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xing6*吧。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愛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wǎn)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chà)紫嫣(yān)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y(tǒng)in6*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國,剛一下火車,迎接我們的主人問我:“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蔽艺f“美麗”指的東西很多,其中也包含著美麗的花。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
【教材簡說】
名篇課文的教學,歷來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解讀過多過細,小學生難以接受;草率了事,又自覺有褻瀆之嫌。這篇文章短小而精悍,語言比較質(zhì)樸易懂,其中又蘊含博大而精深之理。教學之難就在于讓學生理解其中道理
這篇課文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講了作者在德國看到當?shù)厝思壹覒魬舳及鸦ㄔ苑N在臨街窗戶的外面給別人看,走在街道上,又看到許許多多別人家種的花,因而到處都是綺麗的景色,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長,卻包容了一個相當廣闊的世界:德國的人情風俗,作者的求學經(jīng)歷,德國人獨特的養(yǎng)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賞的奇情異景,再加上作者獨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創(chuàng)造出一個浪漫溫馨的美好世界。走進文本,就仿佛走入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一個花的世界,一個美的世界,一個充滿溫情的世界,一個意蘊深遠、耐人尋味的世界。季羨林先生從德國人獨特的養(yǎng)花方式中,領悟到一種至高無上的人生境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本文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建議】
要點1
進一步培養(yǎng)自學能力,學會作批注,邊讀邊表達自己的想法。
通過開學來的接觸和教學,我真切感受到這個班孩子的活潑與純真,整體上有較強的表達欲望,但還沒有學會“沉下心”閱讀,作為四年級孩子,培養(yǎng)預習、自學能力顯得迫在眉睫,尤為重要。因此,將進一步培養(yǎng)自學能力,學會作批注,邊讀邊表達自己的想法。
要點2
在教學本單元時,要加強整合,圍繞單元話題來統(tǒng)籌教學安排。要讓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基礎上,重點抓住人物的言行,特別師內(nèi)心活動來體會感情,要深入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方法上,為了踏實落實“進一步培養(yǎng)自學能力,學會作批注,邊讀邊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目標,用一節(jié)準備課(初衷是利用早讀時間)讓學生充分讀課文,充分與文本展開自主的對話,在此基礎上,直切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抓重點語段”的閱讀方法,找準中心句,再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的方式,串起全篇。
要點3
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學會多種途徑查找資料的方法。
本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季羨林先生的散文淳樸恬淡,于天然本色中見“繁定絢麗之美”,總在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造出令人難記忘、發(fā)人興思的藝術境界”。他的文章意蘊豐富而深遠,大氣磅礴,意味雋永?!蹲约旱幕ㄊ墙o別人看的》這篇短文選自《再返哥廷根》,文章講述了季老先生在闊別哥廷根三十五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
早在1935年,25歲的季羨林先生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圖大志遠赴德國,求學于歌廷根大學。他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三十五年后,1980年當他再次踏上這第二故鄉(xiāng)的土地,感慨萬千。后來,季老先生寫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組散文。
這是一篇十分經(jīng)典的美文,語言樸素而洗練,含蓄而蘊籍,既有娓娓動聽的故事,又有色彩瑰麗的描寫,既有淡遠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議論,既充滿著異國他鄉(xiāng)的奇情異彩,又滲透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感悟與思考,令人耳目一新,發(fā)人深省。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課文《美麗的西雙版納》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西雙版納位于祖國的西南邊陲。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生活著傣族、哈尼族、漢族
- 課文《秦兵馬俑》出自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兵馬俑規(guī)模宏
- 課文《失去的一天》出自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清晨,媽媽去上班。她把九歲的佩佳叫醒,對他說:“你已經(jīng)放假。你今天的任務是:在
- 課文《神秘的恐龍》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恐龍原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它曾經(jīng)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一億七千萬年之久。比人類
- 課文《太陽的話》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打開你們的窗子吧,打開你們的門吧,讓我進去,讓我進去。進到你們的小屋里。我?guī)е瘘S
- 課文《林中小溪》出自九年級上冊語文作業(yè)本練習冊答案,其原文如下:【前言】今天教的是九年級上的《林中小溪》,文章語言充滿詩意,既不乏優(yōu)美,又蘊
- 課文《父親和鳥》出自二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童年的時候,一天清晨,父親帶著我從一片樹林邊走
- 課文《謎語》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結(jié)合插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人的眼睛、耳朵的一些特點,知道這兩則謎語是怎樣
- 課文《神奇的塔》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簡說】《神奇的塔》講了一座“神奇的塔”。課文寫了塔的特點和用途。星星和月亮從天
- 課文《雪地里的笑聲》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認識本課13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理解含有生字的詞語。2、通過閱讀
- 課文《觀察日記》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中午,我在窗戶下面發(fā)現(xiàn)螞蟻大軍正在搬運一小塊月餅。螞蟻排成近四米長的隊伍,有
- 課文《孔明借箭》出自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卻說魯肅領了周瑜言語,徑來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對坐。肅曰:“連日措辦軍務,
- 課文《漁翁和魔鬼》出自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有前有個老漁翁,靠打漁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一天中午,漁翁在海邊撒網(wǎng)打魚,他覺得
- 課文《沙漠中的綠洲》出自四年級下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lián)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這白茫茫
- 課文《帶著鬼子捉迷藏》出自三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課文】抗日戰(zhàn)爭中,晉察冀邊區(qū)的白苑村有個才八歲的兒童團員,叫強子。一天,村里突然響
- 課文《李子核》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懂得不能說謊話,要做誠實的孩子。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
- 課文《俗世奇人》出自八年級下冊語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天津衛(wèi)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咸土堿,風習
- 課文《小苗》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zhǒngzi cóng nítǔli種 子 從 泥 土 里,shēn chūl
- 課文《大家都快樂》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個人玩,挺快樂,靜悄悄地,獨自一個,正好折紙船、紙馬,還可以踢毽子、聽廣
- 課文《不懂就問》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孫中山小的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只是先生念,學生跟著讀,然后把讀的段落背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