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定武蘭亭序》宋拓柯九思本
作者:歐陽詢 書體:行書 2019-04-17 13:24:11
歐陽詢《定武蘭亭序》(宋拓定武柯九思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元柯九思本為流傳至今可信的版本,其中“湍”、“帶”、“右”、“流”、“天”五字已損。第十五行末“不”字右側有一小“僧”字,為梁時鑒賞家徐僧權的押署。前隔水有清王文冶題字,后隔水有元康里巎巎、虞集題記,后有王黼、忠侯之系、公達、鮮于樞、趙孟頫、黃石翁、袁桷、鄧文原、王文治等跋。
《蘭亭序》刻本以“定武本”最為著名 定武石刻出於何人摹勒,歷來眾說紛紜,已不可證實,比較多數(shù)的意見,以為唐歐陽詢所模拓,大宗時勒石留禁中,因此拓本很少。石晉未,契丹輦石北去,中途流落於定州,宋慶歷時被李學究得到,后又為州帥所得,留於官庫中。熙寧中薛向帥定州,向子薛紹彭翻刻一石,換去原石。宋大觀中原石進入內(nèi)府,后不知下落。
唐太宗得到“蘭亭序”真跡后,曾令歐陽詢等人臨寫。又下令將歐陽詢臨寫的“蘭亭序中刻于學士院,后刻石置于定州。故此石所拓被稱為定本,世稱“定武蘭亭”。元代著名書家趙孟俯在“蘭亭序十三跋”中寫道: “蘭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間者有數(shù),有日減,無日增,故博古之上以為至寶。乙可見,定武蘭亭彌足珍貴。南宋著名詞人姜夔在“續(xù)書譜”中有言:定武蘭亭有數(shù)樣,其位置長短大小無不同,而肥瘦剛柔工拙之處,如人之面,無有同者。本書推出的這件宋拓定武蘭亭,為元代柯九思舊藏。對于這一拓本,柯九思曾經(jīng)說過,“予家所藏,得之喬氏仲山,天歷間,上御奎章閣,命取觀之,識以天歷之寶,命侍書學士虞公識其左,還以賜之?!庇蟹郊以u介,“此蘭亭真刻,用薄紙打:故字美肥,然意度具足,無毫發(fā)街遺,鑒者當自得之?!贝送乇臼撬^的“蟬翼拓”,全卷縱二十七點四厘米,連同泉多題跋,橫六百二十六厘米,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件名冠古今的墨拓神品,系臺北故宮博物院秘籍之一,亦是公認的最佳宋拓定武蘭亭本。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歐陽詢書法,可方便查詢。


歐陽詢書法欣賞:
- 歐陽詢楷書《郭云墓志》
- 歐陽詢小楷《心經(jīng)》
- 歐陽詢行書《卜商讀書帖》
- 歐陽詢《 千字文》
- 歐陽詢隸書《房彥謙碑》
- 歐陽詢楷書《蘭亭記》
- 歐陽詢草書千字文
- 歐陽詢《張翰帖》
- 《九成宮》單字本,收藏吧!
- 歐陽詢小楷《九歌》
猜你喜歡:
- 宋拓唐李邕行書李思訓碑《李思訓碑》全名為《云麾將軍李思訓碑》,碑在陜西蒲城。因碑文中有“以八年六月廿八合袱”等字,宋陳思《寶
- 《九疑山賦》由邵建和鐫刻,刀法自然,非常精微。柳公權書寫的很多碑,都是邵建和鐫刻的。如《金剛經(jīng)》、《吏部尚書馮宿碑》、《越州都督刑部尚書符璘
- 柳公權《紫絲靸帖》(又稱《年衰帖》)、《蘭亭帖》 行書【釋文】:公權年衰才劣,昨蒙恩放出翰林,守以閑冷,親情囑托,誰肯響
- 柳公權《金剛經(jīng)》唐拓,法國巴黎博物院藏《金剛經(jīng)》刻于唐長慶四年(824)四月,系柳公權四十七歲時所作,全稱《金剛般若波羅
- 虞世南《破邪論序》三井藏本虞世南《破邪論序》安思遠藏本《破邪論序》虞世南小楷書,日本三井
- 宋拓元次山碑《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結碑》,全稱《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jīng)略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碑原在河南魯山縣城北
- 行書——青釉褐彩“羅網(wǎng)之鳥”題記壺 高21厘米 殘口徑8.8厘米 底徑12.2厘米 湖南省博物館藏 喇叭口,長頸,圓肩
- 李邕《葉有道碑》明翻刻本 每半開22.5×11cm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自署立於唐開元五年(七一七)三月八日。行書,原石已佚,有明翻
- 《鞏賓墓志》,也稱《鞏賓暨妻陳氏墓志》,全稱《周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云陽縣開國男鞏君墓志銘》。撰書不祥。隋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十月始
- 李邕《東林寺碑》墨拓選頁 開元十九年(731)廬山東林寺《東林寺碑》自署立於唐開元十九年(七三一)。碑係重刻,行書,二十四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