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行楷《麓山寺碑》
作者:李邕 書體:行楷 2017-04-02 17:18:34
標(biāo)簽:李邕,行楷,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亦稱《岳麓寺碑》,李邕撰文并書,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立,在湖南長沙岳麓公園。碑高2.7米,寬1.35米,行楷書28行,滿行56字,共1413字。圓頂上飾有龍紋浮雕,上有陽文篆書“麓山寺碑”四字。碑左和右下方有損缺。碑側(cè)刻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正書陰刻題名“元豐庚申元日同廣惠道人來襄陽米黻”字樣,“元豐庚申”即公元1080年。碑現(xiàn)在長沙岳麓山公園內(nèi)。
《麓山寺碑》是李邕行楷書的代表作。李邕一生書寫過的眾多碑銘,以麓山寺碑最為精美,該碑筆力凝重雄健,氣勢縱橫,如五岳之不可撼。運(yùn)筆博采魏晉及北朝諸家之長,結(jié)體縱橫相宜,筆法剛?cè)岵⑹?,章法參差錯落,行云流水,化柔為剛之美。北宋黃庭堅評其:“字勢豪逸,真復(fù)奇崛,所恨功務(wù)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復(fù)生, 不過如此?!薄∏鍖O承澤:“《岳麓寺碑》雖已殘剝,然其鋒穎尚凌厲不可一世。北海奇人,故所書爾爾。昔俞仲蔚謂此碑勝《云麾》,必有所見也。北海書宋初人不甚重之,至蘇、米而稍襲其法;又至趙文敏,每作大書,看意以擬之矣?!保ā陡酉挠洝罚┖笃饡ù髱煟缣K、米芾、趙孟頫等都沿襲其法。此碑筆力雄健,如五岳之不可撼,歷來于《李思訓(xùn)碑》并稱為李邕的書法杰作。
傳世北宋拓本有故宮博物館藏本、趙聲伯藏本、蘇州博物館藏本。歷代出版《麓山寺碑》碑帖甚多,國家文物出版社1984年曾出版《唐李邕書麓山寺碑》,以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宋拓本為底本。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李邕書法,可方便查詢。


李邕書法欣賞:
- 李邕行書《久別帖》
- 李邕楷書《端州石室記》
- 李邕楷書《盧正道碑》墨拓
- 李邕楷書《靈巖寺碑頌并序》墨拓
- 李邕行書《晴熱帖》墨拓
- 李邕行書《靈巖寺碑》清拓本
- 李邕《云麾將軍碑》
- 李邕行書《奉別帖》墨拓
- 李邕行書《李思訓(xùn)碑》拓本
- 李邕行書《東林寺碑》墨拓
猜你喜歡:
- 虞世南書,貞觀十年(636)十一月作,行草書,墨跡。18行,行12-15字不等。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虞世南為其撰寫墓志。此是
- 褚遂良《枯樹賦》墨拓 行書 貞觀四年(630)褚遂良《枯樹賦》,僅有刻本傳世??铑}貞觀四年書。 共三十九行,計四
- 柳公權(quán)( 778-865年)柳公權(quán)封河?xùn)|郡公,后亦稱“柳河?xùn)|”。公權(quán)是顏真卿的后繼者,后世以“顏柳”并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官至太子少師,故
-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傳), 紙本,冊裝,每頁29.3×14.2厘米, 日本私人藏。 《真草千字文》墨跡本為日本
- 虞世南《破邪論序》三井藏本虞世南《破邪論序》安思遠(yuǎn)藏本《破邪論序》虞世南小楷書,日本三井
- 清拓《蘭亭八柱帖》褚遂良摹蘭亭序,木面。烏金精拓,刻拓俱佳,經(jīng)折裝,半開縱29.8厘米,橫17.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褚遂良
- 這部草書佛經(jīng)長卷長約3丈,共248行,2663字,堪稱長篇巨制。據(jù)記載,北宋時,曾為大覺禪師所得。上世紀(jì)20年代,曾為江蘇無錫的周濂、浦永
- 歐陽詢《定武蘭亭序》(宋拓定武柯九思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柯九思本為流傳至今可信的版本,其中“湍”、“帶”、“右”、“流”、
- 此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于唐代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十一月由劉弘珪抄寫。這是武則天為母親追福而發(fā)愿敬造的經(jīng)書之一,楷書字體飄逸,規(guī)整雋
- 褚遂良《臨王獻(xiàn)之飛鳥帖》正書二十一行,紙本楷書,麻紙本,22×47.4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后有元柯九思、王守誠二跋,《石渠寶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