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楷書《端州石室記》
作者:李邕 書體:楷書 2017-01-07 17:29:22
標簽:李邕,楷書,端州石室記》
李邕《端州石室記》 原石
李邕《端州石室記》 崇恩藏本
《端州石室記》唐代正書碑刻,李北海(李邕)書。開元十五年(727年)刻于端州七星巖。石刻整體高l.07米,寬0.79米,正文連同標題、落款共18行,滿行23字,共386字,落款日期是“開元十五年正月廿五日”。
由于石刻中央偏左有一馬蹄形印記,所以又稱馬蹄碑。馬蹄形印記始見于宋初,至清朝末年,該石刻可見文字319字,如今清晰可見文字273字,連模糊但尚可辨認的31字在內(nèi),實存304字。書法疏朗峻拔,為著名唐楷之一。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李邕書法,可方便查詢。


李邕書法欣賞:
- 李邕行書《麓山寺碑》宋拓
- 李邕行書《出師表》
- 李邕楷書《盧正道碑》墨拓
- 李邕·行書李思訓碑
- 李邕行書《奉別帖》墨拓
- 李邕行書《婆羅樹碑記》
- 李邕行楷《麓山寺碑》
- 李邕行書《李秀殘碑》
- 李邕行書《靈巖寺碑》清拓本
- 李邕行書《東林寺碑》墨拓
猜你喜歡:
- “大字陰符經(jīng)”墨跡本,96行,461字,傳唐代褚遂良書。世傳褚遂良楷書有“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師碑
- 柳公權楷書《陸士衡演連珠》拓片,相傳《陸士衡演連珠》只比玄秘塔早寫了六個月。此時此帖柳公筆法技巧已經(jīng)精湛無比了,但它與玄秘塔相比,較為約束,
- 《道因法師碑》全名為《大唐故翻經(jīng)在德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唐龍朔三年(663)鐫立,現(xiàn)存陜西西安碑林,是歐陽通的代表佳作。歐陽通,字通
- 歐陽詢楷書字帖欣賞《蘭亭記》唐太宗貞觀二年(628)二月。歐陽詢楷書《蘭亭記》,筆畫挺秀勁遒,結(jié)體險絕嚴謹,氣勢高雅雄渾,堪謂歐體書
- 《東方朔畫贊碑》全稱《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碑》。自署天寶十三載(754年)十二月立。 晉 夏侯湛文,顏真卿楷書,碑陽額為其篆書。碑
- 王獻之洛神賦,相傳真跡寫于麻箋,流傳至唐已首尾爛缺,僅存十三行,唐人有柳公權跋硬黃摹本傳世。釋文: 嬉。左倚采旄
- 行書——青釉褐彩“懸釣之魚”題記壺(局部) 殘高18厘米 底徑11.9厘米 湖南省博物館藏 流下腹部用釉下褐彩書寫“懸
- 唐,杜牧手書《張好好詩》,紙本,行書,縱28.2cm,橫16.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好好詩》卷是唐代詩人、書法家的僅存墨跡,
- 《顏真卿三表帖》作于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四月。其中《讓憲部尚書表》為唐肅宗授顏真卿為憲部(即刑部)尚書時,顏真卿自薄自謙、表示辭讓的
- 《法華寺碑》又名《秦望山法華寺碑》是碑久佚,為李邕于唐開元廿三年(735)十二月五十七歲時所書,石舊在浙江山陰秦望山,今佚。世傳只一剪裱孤本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