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爾保衛(wèi)戰(zhàn)(3)
1942年6月7日,曼施泰因指揮的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發(fā)動攻擊,許多大口徑與中口徑的火炮把炮彈傾瀉到蘇軍陣地上,德軍空軍也對蘇軍陣地進行輪番轟炸。蘇軍在各防御陣地頑強阻擊。
北路蘇軍與德軍在別爾別克峽谷激戰(zhàn)。德軍用巨人式遙控裝甲履帶輸送車裝著烈性 * 向蘇軍開來,蘇軍用大炮轟擊,但那“巨人”車卻左拐右折地隆隆開來,一到蘇軍堅固的防御工事,便“轟”地一聲爆得烈焰硝煙騰入半空,頓時把那工事與守衛(wèi)蘇軍炸成齏粉。蘇軍無法對付此種“巨人”,在北線邊戰(zhàn)邊退。后來,北線的重要設防點斯大林堡,被德軍肖爾蒂克的第16步兵團奪去。
在南路,蘇軍憑借險要的山勢、堅固的工事與不易通過的密密灌木叢與德軍鏖戰(zhàn)。到處是地雷、炮彈、 * 的巨大爆裂聲, * 如同不斷呼嘯的驟雨。德軍傷亡慘重,有的步兵團只剩了幾百人。不少步兵連就剩了幾個人。
但蘇軍也難于堅守,終于被德軍攻占了薩蓮山一帶的前沿陣地。
在中路,蘇軍成功地阻擊了敵軍進攻部隊,堅守住那拉高地。
德軍的攻勢總的看來雖有所進展,但未能達到預期目的。而此時,德軍第8航空軍團因其他戰(zhàn)場的需要·可能要撤出塞瓦斯托波爾的戰(zhàn)斗。因此,德軍集中兵力攻擊蘇軍守衛(wèi)相對薄弱的北部防線。德軍埃·漢森的第54軍的第50步兵師,越過超爾納亞河,攻占蘇軍沿薩蓬山筑就的防御陣地后方的英克爾曼。6月28日,德軍兩個步兵師(第22、第24師)又趁夜強渡寬只一公里左右的北灣,直撲塞瓦斯托波爾城的東部,繞到蘇軍防線的后方,蘇軍防線至此失去了作用。
蘇軍的防線雖己不復存在,但某些地段的戰(zhàn)斗依然激烈,尤其是懸崖峭壁的洞穴與炮兵陳地的坑道中的蘇軍,都在作最后的抵抗。
由于德軍的空中優(yōu)勢,蘇聯(lián)里海艦隊水面船只此時已無法進入塞瓦斯托波爾,不像以前那樣還可運送援兵和補給品。只有潛艇尚可進入塞瓦斯托波爾,但此時潛艇的任務卻是把蘇軍所有的高級軍官及其他高級官員們撤出此地,以免被俘。
塞瓦斯托波爾的零散守軍中的政治委員們,仍在基層組織殘兵與德軍作殊死戰(zhàn),決不投降,這使德軍遭到慘重的傷亡,傷亡約二萬四千親人。
這些基層政治委員們在槍彈用盡、退無可退時,就與殘剩的兵士,成群的老百姓,其中包括婦女與年輕姑娘們一起,手挽著手向德軍沖去,悲壯地在陣地上倒下。蘇聯(lián)普通軍人的血與老百姓的血流在一起,滲入巖縫,凝固在塞瓦斯托波爾的土地上。
蘇聯(lián)獨立濱海集團軍殘部退至塞瓦斯托波爾西側(cè)的赫爾松涅斯角,打算從海上撤退,但遭到圍殲,三萬余人于1942年7月4日投降。
到1942年7月3日結(jié)束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wèi)戰(zhàn),經(jīng)歷了250天。蘇軍擊毀德軍幾百輛坦克,幾百門大炮,殲敵30萬。最后,德軍俘虜蘇軍9萬人,繳獲大炮460門。戰(zhàn)斗期間,德軍消耗了4.6萬噸 * 、2萬噸 * 。

猜你喜歡: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被稱為,“世界十字路口”的海灣地區(qū),烽火連年,惡戰(zhàn)不息,四十多年中幾乎沒有過上幾天太平日子。其中延續(xù)時間最長、涉及面最
公元前四世紀末,羅馬的勢力已經(jīng)相當強大了,它征服了意大利中部,周圍的許多部落都拜倒在他們的腳下;唯有西北部的高盧人卻不把羅馬看在眼里,他
土耳其蘇丹 * 二世登上奧斯曼帝國王位后,便著手準備圍攻東羅馬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他調(diào)動工兵部隊和五千名勞工,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狹處,離君
1941年,空前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火正濃。在戰(zhàn)火還未燃燒到的北冰洋海區(qū),頻繁地航行著一隊隊由戰(zhàn)艦護航的英國商船,商船內(nèi)裝滿著戰(zhàn)斗飛機、大
公元382年秋天,自稱大秦天王的荷堅率領(lǐng)87萬大軍從長安出發(fā)向南進軍。大道上,步兵、騎兵,加上車輛、馬匹,浩浩蕩蕩,掀起的煙塵遮天蓋日。
血紅的落日斜照在尼羅何中的拉巴卜島上,暗藍色的尼羅柯水奔流著,帶著它那低沉悲苦的歌聲?! ?* ·艾哈邁德從島邊走來,低著頭
“噠噠噠……”1943年4月13日17時55分,美國珍珠港戰(zhàn)略情報部,收到一條從太平
一、曹軍南下 官渡之戰(zhàn),曹操殲滅了袁紹的主力部隊,扭轉(zhuǎn)了袁強曹弱的局面,從而初步奠定了統(tǒng)一北方的基礎?! 〔懿俚膶嵙Σ粩鄩汛蟆K?/div>
公元前2000年,在小亞細亞(今土耳其)一帶,有個叫赫梯的國家,別看這個國家不大,野心倒不小,他們一舉攻占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還攻陷了巴
公元十八世紀后半葉,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華盛頓將軍領(lǐng)導美國人民,和英帝國殖民主義者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敃r,英軍的一個旅駐扎在名叫特倫頓
1944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局勢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意大利政府已經(jīng)向盟軍投降,墨索里尼被處死;日本海空軍在太平洋連遭失敗,陸軍深陷于中國大陸
1805年8月,法國境內(nèi)的一條通往菜茵河方向的大道上,正浩浩蕩蕩地行進著一支法國軍隊。拉著炮車的戰(zhàn)馬,“得,得,得”
1940年6月,瀕臨絕境的英法盟軍33萬人從敦刻爾克死里逃生,法國政府決定妥協(xié),6月22日與德國 * 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議。英國失去了最后一個同盟
1940年6月,意大利殖民主義者在北部非洲大肆擴張其疆土,利比亞、厄立特里亞、阿比西尼亞和索馬里都歸入意大利版圖,有將近25萬殖民者和40萬
1945年3月初,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已接近尾聲了。在太平洋關(guān)島航空基地司令部里,美軍第21轟炸機隊司令官柯蒂斯·李梅將軍,正在研究日本本上的軍用
公元259年的盛夏,在意大利中部海邊的沙灘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無數(shù)條長凳,每條凳子上坐五個人,手握長長的木漿,朝著一個方向,吆喝連天地喊
公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歐洲爆發(fā)。以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美為首的&ldquo
戰(zhàn)國時,秦大將王龁率數(shù)十萬兵馬像滾滾烏云一樣籠罩住韓國上黨城(今山西省和順、榆社以南,沁水流城以東地區(qū)),城中一將拼死殺出一條血路逃到趙
1937年7月7日夜間,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蘆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中國當?shù)?9軍發(fā)動進攻。中國軍隊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潮的推動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各邦中,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的戰(zhàn)爭,到1866年6月17日薩多瓦戰(zhàn)役后,便可以說是以奧地利的失敗而“劇終&rdqu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