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論項羽范增》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0-02 06:54:45
蘇軾
原文: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歸未至彭城,疽發(fā)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然則當(dāng)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dāng)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相彼雨雪,先集維霰?!痹鲋?,當(dāng)于羽殺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guān),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軾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 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嗚呼,增亦人杰也哉!
譯文/翻譯:
漢采用了陳平的計策,離間疏遠楚的君臣,項羽懷疑范增和漢私下勾結(jié),漸漸剝奪他的權(quán)力。范增大怒說:“天下大事已經(jīng)確定了,君王自己處理吧。希望您能體諒我讓我告老還鄉(xiāng)?!被剜l(xiāng)時,還沒到彭城,就因背上膿瘡發(fā)作而死了。
蘇子說:范增離去是好事,如果不離去,項羽一定會殺他。只是遺憾他沒有早早離開而已。既然這樣,那么范增應(yīng)當(dāng)在哪件事的時候離開呢?當(dāng)初范增勸項羽殺沛公,項羽不聽,最終因此而失去天下。應(yīng)當(dāng)在此時離去嗎?回答說,不是。范增想要殺死劉邦,是做臣子的職責(zé);項羽不殺,還顯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時離去呢?《易經(jīng)》說:“知道事物發(fā)展的征兆,那不是很神明嗎?”《詩經(jīng)》說:“觀察那氣象,若要下雪,水氣必定先聚集成小冰粒?!狈对鲭x去,應(yīng)當(dāng)在項羽殺卿子冠軍宋義的時候。
陳涉能夠得到民心,因為打出了楚將項燕和公子扶蘇的旗號。項家的興起,因為擁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而諸侯背叛他,也是因為他殺了義帝。況且擁立義帝,范增是出主意的。所以義帝的存亡,豈止決定楚國的盛衰,范增也與此禍福相關(guān)。絕對沒有義帝被殺,而單單范增能夠長久得生的道理。項羽殺卿子冠軍宋義,就是謀殺義帝的先兆。他謀殺義帝,就是懷疑范增的本源,難道還要等到陳平(出反間計)嗎?物品必定先腐爛了,然后才能生蛆蟲;人必定先有了懷疑之心,然后讒言才得以進入。陳平雖然智慧過人,又怎么能夠離間沒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經(jīng)評論:義帝,是天下的賢君。單單派遣沛公入關(guān)而不派遣項羽,在眾人之中識別卿子冠軍宋義,并且提拔他做上將軍(這兩件事就能說明),不是賢明之君能這樣做嗎?項羽既然假托義帝之命殺死了宋義,義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項羽謀殺義帝,就是義帝殺了項羽,不是智者也可以知道。范增當(dāng)初勸項梁擁立義帝,諸侯因此而服從他;中途謀殺義帝,一定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實豈但不是他的主意,他一定力爭卻沒有被聽從。不采用他的忠告,反而殺死他所擁立的人,項羽懷疑范增,一定是從 這時就開始的。
在項羽殺宋義之時,范增和項羽并肩侍奉義帝,還沒有確定君臣的名分、(如果)替范增考慮,有能力誅殺項羽就殺了他,不能殺他就離開他,這豈不是毅然決然的男子漢嗎?范增年齡已經(jīng)七十歲,意見相合就留,意見不合就走,不在這個時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卻想依靠項羽來成就功名,淺陋??!即使這樣,范增還是讓漢高祖很畏懼。
范增不離去,項羽就不會滅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蘇軾《論項羽范增》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翻譯《塞翁失馬》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
- 文言文晏子使楚課件教學(xué)目標(biāo):1、能夠結(jié)合書 * 釋和相關(guān)工具書通譯全文2、掌握“之”“為”字的不同用法和“坐”“病”“其實”等古今異義詞3、體
- 杜牧原文:某疏愚于惰,不識機括,獨好讀書,讀之多矣。每見君臣治亂之間,諫諍之道,遐想其人,舐筆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則烹身滅族,唯
- 牛僧孺原文:寶應(yīng)①中,有元無有②者,嘗以仲春末獨行維揚③郊野。值日晚,風(fēng)雨大至。時兵荒后,人戶逃竄,入路旁空莊。須臾,霽止,斜月自出。無有憩
- 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1.“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選自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張岱的《于園》)對于其中“至于園可無憾矣”一句的
- 高三語文文言文的實詞全解故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事,事故)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舊,與'新'相對)3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4
- 文征明原文:嗚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學(xué)藝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緒余,為明經(jīng)試策,宏博奇麗,獨得肯綮,御史按試,輒褒然舉首,一時聲稱甚
- 文言文閱讀理解題目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褚彥回幼有清譽。宋元嘉末,魏軍逼瓜步,百姓咸負擔(dān)而立。時父湛之為丹陽尹,使其子弟并著芒屨,
- 一舉而三役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舉而三役文言文翻譯,希望大家喜歡。濟祥符中,禁火,時丁晉公主營復(fù)宮室,患取土遠。公乃令鑿?fù)ㄡ槿⊥?/div>明史原文:陳性善,名復(fù)初,以字行,山陰人。洪武三十年進士。臚唱過御前,帝見其容止凝重,屬目久之,曰:“君子也?!笔谛腥怂靖?,遷翰林檢討。性善羊以私敗國文言文翻譯羊斟以私敗國出自《左傳·宣公二年》。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如下為羊以私敗國文言文翻譯,僅供歐陽修資政殿學(xué)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歐陽修原文: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資政殿學(xué)士、尚書戶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文言文少扣分應(yīng)該這么做為你解答文言文不扣分的秘密語文的現(xiàn)代文、作文和文言文,俗稱“三大板塊”。而其中最有可能做到“一分都不少”的板塊,非文言黃履莊的文言文及答案《黃履莊》文言文的閱讀答案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黃履莊的文言文及答案,歡迎參考閱讀!【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遠,能以徑張久中墓志銘曾鞏君姓張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慶歷三年來自曲江,入太學(xué)。當(dāng)是時,天子方詔學(xué)官歲獻士二人,學(xué)者以數(shù)百千人,獨獻君,會學(xué)散,文言文《殺駝破甕》殺駝破甕 昔有一人,于甕中盛谷。駱駝入頭甕中食谷,《房暉遠》文言文練習(xí)附答案①房暉遠,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也。世傳儒學(xué)。暉遠幼有志行,治《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易》,兼善圖后漢書原文: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也。初為郡功曹,嘗擢舉善人,不伐其功。義嘗濟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謝之,義不受。金主伺義不在,默投金于承塵書《洛陽名園記》后李格非① 【原文】論曰:洛陽處天下之中,挾殽澠之阻②,當(dāng)秦隴之襟喉③,而趙魏之走集④,文言文翻譯十個失分點詳解文言文翻譯是多年來高考的必考內(nèi)容之一??忌诜g文言文時,除遵守“信、達、雅”的翻譯原則、掌握一些翻譯技巧外,還要避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