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傳是樓記》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7-22 12:44:01
汪琬
原文: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樓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間命工斫木為櫥,貯書若干萬卷,區(qū)為經(jīng)史子集四種。經(jīng)則傳注義疏之書附焉,史則日錄、家乘、山經(jīng)、野史之書附焉,子則附以卜筮、醫(yī)藥之書,集則附以樂府、詩余之書。凡為櫥者七十有二,部居類匯,各以其次,素標(biāo)緗帙①,啟鑰燦然。于是先生召諸子登斯樓而詔之曰:“吾何以傳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舊矣。蓋嘗慨夫為人之父祖者,每欲傳其土田貨財,而子孫未必能世富也;欲傳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②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寶也;欲傳其園池臺榭、舞歌輿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娛樂也。吾方以此為鑒,然則吾何以傳女曹哉?”因指書而欣然笑曰:“所傳者惟是矣!”遂名其樓為“傳是”,而問記于琬。琬衰病不及為,則先生屢書督之,最后復(fù)于先生曰:
甚矣,書之多厄也!由漢氏以來,人主往往重官賞以購之,其下名公貴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親操翰墨,及分命筆吏以繕錄之,然且裒聚③未幾而輒至于散佚,以是知藏書之難也。琬顧謂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勿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占④記誦之學(xué)所為嘩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
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約之而非保殘安陋也。善讀書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極于事功。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dá)也。尊所聞,行所知,非善讀書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書者,上為天子所器重,次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潤色大業(yè),對揚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訓(xùn)敕其子姓,俾后先躋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當(dāng)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為讀書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雖傳諸子孫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則無以與于此矣。居平質(zhì)駑才下,患于有書而不能讀;延及暮年,則又跧伏窮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舊學(xué)消亡,蓋本不足以記斯樓。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為一言復(fù)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注】①素標(biāo)緗帙:白色的標(biāo)簽,淺黃的書套。②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③裒(póu)聚:聚集。 ④呻占:誦讀。
譯文/翻譯:
昆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樓房,共有七間,同時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櫥,貯書若干萬卷,區(qū)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經(jīng)部中附以經(jīng)傳義疏等方面的書,史部中附以日錄、家乘、山經(jīng)、野史等方面的書,子部中附以卜筮、醫(yī)藥等方面的書,集部中附以樂府、詩余等方面的書,共有七十二個櫥,按照部類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標(biāo)簽,淺黃的封套,打開櫥門,燦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兒孫,登樓而教訓(xùn)他們說:“我用什么東西來傳給你們呢?我們徐家先世,本來就身家清白,以讀書應(yīng)試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輩的,有的想把土地家產(chǎn)傳下去,而子孫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類的寶貴文物傳下去,而子孫又不一定能夠世世珍愛這些東西;有的想把園池臺榭、舞歌車馬之類傳下去,而子孫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這些娛樂。我正把這些事例看作鑒戒。那么我拿什么東西來傳給你們呢?”這時他指著書高興地笑著說:“我傳給你們的,就是這些了!”于是就以“傳是”兩字作為樓名,而要我作一篇記。我體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寫出來,先生多次寫信催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這些話來回復(fù)先生。
書遇到的災(zāi)難太厲害了!從漢代以來,皇帝常常用官家的豐厚賞金去買書,皇帝以下,名公貴卿又常常用許多錢物去換書,有的親自動筆,有的雇請抄手,加以譽錄。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書之難了。不過,我以為藏書之難還比不上守書之難,守書之難又比不上讀書之難,更比不上親身去實行了而有所體會之難。所以藏書而不能守,同不藏書沒有什么兩樣;守住了而不能讀,同守不住沒有什么兩樣。雖然已經(jīng)讀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實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實際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記了它的果實,那么就是用記誦之學(xué)來騙騙眾人而欺世盜名的人了,同不讀書又有什么不同呢?
古代善于讀書的人,開始時博覽,到最后就專攻,博覽群書并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廣博,專攻一門也不是抱殘守殘。善于讀書的人以性命之理為基礎(chǔ),而最終則要體現(xiàn)在事業(yè)和功績中:循著流追溯源,沒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實行,沒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聽到的教誨,力行所學(xué)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讀書的人能這樣嗎?
現(xiàn)在健庵先生已經(jīng)拿出從書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效法,借此以為國家大業(yè)增添光彩,以報答稱揚美善的命令,綽有余裕,再推而廣之,用以訓(xùn)敕后輩,使他們能先后躋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祿,在當(dāng)世被人一致稱道,我只有贊嘆不絕,以為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大了!遵循這條道路,即使傳給子子孫孫,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像我這個人就沒有資格參與其中了。平時愚笨無才,苦于有書而不能讀。現(xiàn)在到了晚年,又只能蜷伏在窮山僻壤之中,孤陋寡聞,過去學(xué)到的都已衰退了,本來沒有資格來為這座樓作記。不得已勉強應(yīng)承先生之命,姑且寫這些話回復(fù),先生能否原諒我的老謬呢?
汪琬《傳是樓記》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東坡全集葉嘉傳文言文閱讀原文:葉嘉,閩人也。其先處上谷。曾祖茂先,養(yǎng)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悅之,遂家焉。至嘉,少植節(jié)操?;騽裰畼I(yè)武。曰:
- 賣油翁文言文翻譯以及注釋賣油翁是北宋歐陽修所著的一則寫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記述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實踐出
- 蘇軾原文:有婦人晝?nèi)罩枚荷成隙揭掠谒摺;⒆陨缴像Y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⑹煲暰弥烈允椎钟|,庶幾其一懼;而兒癡,
- 語文文言文實詞逾(yú)動詞。①翻越,越過。如: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石壕吏》)②超過,越過。如:逾時,樓漸進(jìn),可見其頂(《山市》)陰(
- 王羲之傳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王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王羲之傳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原文:王王羲
- 東安士人之畫 東安一士人善畫(1),作鼠一軸(2),獻(xiàn)之邑令(3)。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4)。旦而過之(5),軸必墜地(6),屢
- 王儉,字仲寶,生而僧綽遇害,為叔父僧虔所養(yǎng)。幼篤學(xué),手不釋卷。賓客或相稱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兒無名,正恐名太盛耳?!蹦耸謺拮佑瘛蹲毅憽?/div>外科醫(yī)生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是我們需要學(xué)習(xí)的重點難點,也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同學(xué)們,我們看看下面的外科醫(yī)生文言文翻譯吧!外科醫(yī)生文言文翻譯外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而其歸本于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非見韓之削弱,數(shù)以書諫文言文被動句解析文言文閱讀需要在順利翻譯的基礎(chǔ)上理解全文內(nèi)容,體味古人表達(dá)的思想和情感。文言文中的句式也是變幻多端,正確把握文言文句式,對于王翦者,頻陽東鄉(xiāng)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將攻趙閼與,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將攻趙。歲余,遂拔趙,趙王降,盡定趙地為郡。明年一瓢道人袁中道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嘗持一瓢浪游鄂岳間,人遂呼為一瓢道人。道人少讀書不得志,棄去,走海上從軍。時倭寇方盛,道 *師說的文言文同步素材唐代古文運動〈一〉古文運動先聲文學(xué)發(fā)展至南北朝,唯美之風(fēng)極盛,時人寫詩論文,只注重平 仄、音韻、偶句等外在形式,而忽略了蘇軾原文: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周顗①字伯仁,少有重名,神彩秀徹。司徒掾賁嵩有清操,見顗,嘆曰:“汝潁固多奇士!自頃雅道陵遲,今復(fù)見周伯仁,將振起舊風(fēng),清我邦族矣?!睆牡苣?/div>黃琬巧對原文黃琬早而辯慧。祖父瓊,初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幾何。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良馬對《良馬對》(又題《論馬》)岳武穆入見,帝從容問曰:“卿得良馬不?”武穆答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噉芻豆至數(shù)斗北齊書原文:崔暹,字季倫,博陵安平人。暹少為書生,避地渤海,趙郡公琛鎮(zhèn)定州,辟為開府諮議。隨琛往晉陽,高祖與語說之,以兼丞相長史。高祖舉兵將鄒忌諷齊王納諫(節(jié)選)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文言文重要知識點復(fù)習(xí)虛詞“之”用法講解中考文言文知識點復(fù)習(xí):虛詞“之”用法講解一、代詞1、人稱代詞,譯作“他”、“她”、“他們”①公與人乘,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