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召悔》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01 22:45:08
曾國藩
原文:
賢與不肖之等奚判乎?視乎改過之勇怯以為差而已矣。日月有食,星有離次。其在于人,言有尤,行有悔,雖圣者不免。改過什于人者,賢亦什于人;改過佰于人者,賢亦佰于人。尤賢者,尤光明焉;尤不肖者,怙終焉而已。
人之生,氣質(zhì)不甚相遠也,習(xí)而之善,既君子矣。其有過,則其友直諫以匡之。習(xí)而之不善,既小人矣。其有過,則其友多方文之。茲賢者所以愈賢,而不肖者愈不肖也。吾之友有某君者,毖余曰:“子與某相好不終,是子之失德。子盍慎諸?”又有某君毖余曰:“聞子之試于有司,則嘗以私于人,是大不可?!倍诱咧裕渎勚?,若不遜于吾志。徐而繹之,彼無求而進逆耳之言,誠敬我也。既又自?。何嶂^,其大者視此或倍蓰,而其多或不可枚數(shù)。二子者,蓋舉一隅也,人苦不自知耳。先王之道不明,士大夫相與為一切茍且之行,往往陷于大戾,而僚友無出片言相質(zhì)確者。而其人自視恬然,可幸無過。且以仲尼之賢,猶待學(xué)《易》以寡過,而今日無過,欺人乎?自欺乎?自知有過而因護一時之失,展轉(zhuǎn)蓋藏,至滔滔天之奸而不悔,斯則小人之不可近者已!為人友而隱忍和同,長人之惡,不又諧臣媚子之亞也。《書》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余故筆之于冊以備觀省且示吾友能為逆心之言者。
(摘自《曾國藩文集》,略有刪節(jié))
譯文/翻譯:
賢良與不肖的區(qū)別是如何劃分的呢?應(yīng)該看他對于改正過錯的勇敢與怯懦并把它作為差別罷了。日月都有盈缺虧食,星辰也有隕落之時。對人而言,言語有不當(dāng)之處,行為有后悔之時,即使是圣人也不可避免。改正過失十倍于人的人,他的賢達也一定會是常人的十倍;改正過失百倍于人者,他的賢達也——定會是常人的百倍。越是賢明的人,越是光明磊落;越是不肖之徒,越仗恃作惡,終不悔改。
人剛一出生時,氣質(zhì)相差不大,學(xué)習(xí)并且達到好的境界,就已經(jīng)成為一個君子了。如果他有了過錯,那么他的朋友會當(dāng)面勸諫以幫助他改正。如果引導(dǎo)不善,就會成為小人。當(dāng)他有了過錯時,他的朋友就會多方替他掩飾、推卸責(zé)任。這就是所說的賢明之人越來越賢明,不肖之徒越來越不肖的原因。
我有一個朋友告誡我說:“您與某人交好卻沒有保持到最后,是因為您有過錯,您在這件事上為什么不謹慎呢?”又有一個朋友告誡說:“聽說你在某次考試中,曾經(jīng)因私人感情求助他人,這是很不對的。”二人的話,乍一聽,不合我意。但慢慢地理解,他們沒有所求而對我說出逆耳良言,是因為敬重我。反過來我又自省:我的過錯,其中嚴重的比照這兩件事或許嚴重數(shù)倍,而且數(shù)量多得不可枚舉,他們二人,只不過舉了一兩個例子,人最痛苦的是對自身的不了解。上古帝王不能推行王道教化,士大夫們相互勾結(jié)攀比,做了許多茍且之事,往往陷入罪惡的深淵,而同僚們沒有人出面勸諫質(zhì)疑。這是因為這些人自認為很超脫,又幸好沒有過錯。況且孔子這樣的大賢,猶且學(xué)習(xí)《易經(jīng)》來減少錯誤,而這些人說沒有過錯,是欺騙他人呢還是欺騙自己呢?自己知道有過錯而因為袒護一時的過錯,盡力掩蓋,以至罪惡滔天卻也不覺得有悔意,這就是不可以接近小人的原因。作為別人的朋友卻對他的過錯隱瞞忍耐或曲意奉承,助長了朋友的惡習(xí),他們的所作所為比那些專事諂媚的佞臣俳優(yōu)更可惡。《書經(jīng)》說:“有違背你心意的話,一定要從符合道義上想一想,有投合你心意的話,一定要從不符合道義上考察一下這些話”我特意將它們寫下來以備查看反省,并且展示給能提出逆耳良言的朋友們看。
曾國藩《召悔》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宋史原文:侯益①,汾州平遙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據(jù)太原,益以拳勇隸麾下。后唐明宗立,益面縛請罪,明宗日:“爾盡忠節(jié),又何罪也?”晉初,范延光反
- 《百家姓.堵》文言文的歷史來源歷史來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鄭國,以封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鄭國有大夫洩寇,是執(zhí)政大臣之一,與叔詹、師叔被稱為“三
- 原文:《臨江之麋》 作者:( 唐代?柳宗元) 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
- 文言文《景公飲酒》原文和譯文《景公飲酒》原文:景公飲酒,移于晏子家,前驅(qū)報閭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門曰:“諸侯得微有故乎?國家得微有
- 《智囊明智部狄仁杰》文言文狄梁公為度支員外郎,車駕將幸汾陽,公奉使修供頓。并州長史李玄沖以道出妒女祠,俗稱有盛衣服車馬過者,必致雷風(fēng),欲別開
- 《游靈巖山》文言文練習(xí)及答案吳城東無山,唯西為有山,其峰聯(lián)嶺屬,紛紛靡靡,或起或伏,而靈巖居其間,拔奇挺秀,若不肯與眾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
- 高中語文文言文習(xí)題吳王將伐齊。子胥諫曰:未可。臣聞勾踐食不重味,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吳有越,腹心之疾,齊與吳,疥癬也。愿王釋齊
- 文言文鑒賞:前出師表【作品介紹】《前出師表》,是中國三國時代蜀漢丞相諸葛亮寫給后主的一篇表。當(dāng)時為建興五年,蜀漢已從劉備殂亡的震蕩中恢復(fù)過來
- 歐陽修《王彥章畫像記》原文及翻譯導(dǎo)語:歐陽修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fēng)。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歐陽修《
- 劉基原文:客有好佛者,每與人論道理①,必以其說駕②之,欣欣然自以為有獨得焉。郁離子③謂之曰:“昔者魯人不能為酒,唯中山之人善釀千日之酒,魯人
- 馮諼客孟嘗君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痹唬骸翱秃文??”曰:“客無能也?!?/div>送靈澈上人(即《送靈澈》) 原文: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标?,青山獨歸遠。注:選自《劉隨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譯文與原文賞析《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是一篇勵志典故,有兩個版本。一個側(cè)重于少年努力刻苦成才經(jīng)歷,另一個側(cè)重于仕途不屈原的《離騷》原文【家世生平】帝高陽之苗裔兮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親字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 攝提那年正當(dāng)孟陬啊,惟中考文言文閱讀練習(xí):曹端曹端曹端,字正夫,澠池人,中考文言文閱讀練習(xí)·曹端。永樂六年舉人。五歲見《河圖》《洛書》,即畫地以質(zhì)之父。及長,專心自為墓志銘徐渭山陰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詞,及長益力。既而有慕于道,往從長沙公究王氏宗①。謂道類禪,又去扣于禪,久之,人稍許之,然文與道終兩無得竹軒記文言文注釋及原文張九成《竹軒記》大家有讀過嗎?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竹軒記文言文注釋及原文,一起來看看吧!竹軒記張九成子張子①謫居大庾,借僧召公諫厲王弭謗文言文《召公諫厲王弭謗》選自《國語》上篇。故篇名亦作《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題中,召公亦作邵公。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召公諫厲《冷泉亭記》是唐代大文學(xué)家白居易的名作之一,作于長慶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此記介紹了冷泉亭景色為杭州靈隱之最,冷泉亭景色之宜人。冷茍晞,字道將,河內(nèi)山陽人也。少為司隸部從事,校尉石鑒深器之。齊王(司馬)冏輔政,晞參冏軍事,拜尚書右丞,轉(zhuǎn)左丞,廉察諸曹,八坐①以下皆側(cè)目憚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