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言兵事疏》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6-19 22:04:44
晁錯
原文:
臣聞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高后時,再入隴西,攻城屠邑,驅略畜產。其后復入隴西,殺吏卒,大寇盜。竊聞戰(zhàn)勝之威,民氣百倍;敗兵之卒,沒世不復。自高后以來,隴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氣破傷,亡有勝意。今茲隴西之吏,賴社稷之神靈,奉陛下之明詔,和輯士卒,砥礪其節(jié),起破傷之民,以當乘勝之匈奴,用少擊眾,殺一王,敗其眾而有大利。非隴西之民有勇怯,乃將吏之制巧拙異也。故兵法曰:“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民?!?a href="/cd/y/youci11364.htm">由此觀之,安邊境,立功名,在于良將,不可不擇也。
臣又聞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夫卑身以事強,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fā),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斗,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以此觀之,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陛下又興數十萬之眾,以誅數萬之匈奴,眾寡之計,以十擊一之術也。
雖然,兵,兇器;戰(zhàn),危事也。以大為小,以強為弱,在俯仰之間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萬全。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眾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為表里,各用其長技,衡加之以眾,此萬全之術也。
傳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背煎e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財擇。
(有刪改)
譯文/翻譯:
臣聽聞自漢興以來,匈奴屢次侵入邊地,小規(guī)模的得小利,大規(guī)模的獲大利。呂后專政時再次侵入隴西,攻占城池,tu6*殺城中百姓,掠奪牲畜等財物。這之后又曾侵入隴西,殺死守城的官吏與士卒,大肆劫掠。臣私下聽說將軍打了勝仗的威風,可以使百姓都有百倍氣勢;而吃了敗仗的士兵,其衰弱的士氣長期都不能恢復。自呂后專政以來,隴西三次被匈奴圍困,百姓氣勢被損傷,沒有了求勝之心?,F在隴西的官吏,上依社稷神靈,遵奉陛下圣明的詔命,團結士卒,磨礪他們的氣節(jié),發(fā)動那些已經被損傷了氣勢的百姓來抵擋正乘勝進軍的匈奴,以寡敵眾,斬殺匈奴一王,擊敗其部眾,收獲豐厚的戰(zhàn)利品。這并非隴西的百姓有勇敢和怯懦的分別,而是將領統帥節(jié)制的方法有巧妙和拙劣的分別。所以兵法說:“有必勝利的將領,沒有必勝的百姓?!庇纱丝磥?安定邊境,建立功名,在于良將,所以陛下不能不慎重選擇。
臣又聽聞小國和大國在軍事上的表現形式不同,強國和弱國所面臨的局勢有異,險要與非險要之地的防御也有分別。卑微地侍奉強國,這是小國的表現;聯合小國來攻打大國,這是均勢國家的表現;用蠻夷來攻打蠻夷,這是中國的表現?,F在匈奴的地形和技藝都與中國不同。上下山坡,出入溪澗,中國馬匹的能力不如他們;道路崎嶇不平,能一邊奔馳一邊射箭(的能力),中國的騎兵不及他們;經風雨而不疲勞,經饑渴而不受困(的能力),中國的士卒不及他們。這是匈奴擅長的地方。如果在平原上,地勢平坦,以輕車突騎攻擊,那么匈奴就容易被撓亂陣腳;用射程極遠的勁弩長戟攻擊,那么以匈奴人的弓箭射程,便不能抵御;士卒披堅甲執(zhí)利刃,攻擊以長兵器短兵互相交錯配合,再以四處游擊的弩兵往來掩護,成什伍編制一齊向前沖陣,那么匈奴的士兵不能抵擋;能用強弩的騎射之官卒,張弓向同一目標齊射,那么匈奴的皮甲木盾牌就不能支撐防御了;至于下馬格斗,劍戟相交,攻擊行動力求迫近對方,那么匈奴人的腳下速度就不能支撐這樣的戰(zhàn)斗了。這是中國擅長的地方。由此看來,匈奴的長處有三個,中國的長處有五個。陛下又興兵數十萬,用來誅討僅數萬的匈奴,眾寡懸殊,這用的是以十擊一的方法。
盡管這樣,兵器(終究)是不祥之物;戰(zhàn)爭(終究)是危險的事情。(戰(zhàn)爭)將大國變成小國,強國變成弱國,(有時)只在俯仰之間罷了。所以,用人海戰(zhàn)術爭勝,一旦失敗,難以再振作起來,便追悔莫及。帝王選擇的方法,當出自萬全之策?,F在義渠之類的蠻夷之族投降漢朝的有數千人,他們的飲食和長處與匈奴一樣,可以賜給他們盔甲棉衣、勁弩利箭,用邊郡的良馬增補他們的武裝,讓能夠了解他們習俗團結他們軍心的明將,依照陛下與之訂立的盟約統領他們。如果地勢險要嶺嶇,就用他們來抵擋匈奴;如果地勢平坦道路暢通,就用我朝的輕車武卒來制服他們。兩軍互相輔佐、依存,各自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加上權衡比較實力則我方軍士數量眾多,這是萬無一失的方法。
《史記》傳言:“狂妄之人的言語,圣明的君主也會于其對錯有所選擇。”我晁錯愚昧鄙陋,冒死進狂妄之言,希望陛下能裁奪擇用。
晁錯《言兵事疏》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子余知人文言文翻譯子余知人一文是出自劉基的作品。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子余知人文言文翻譯,希望大家有所收獲。子余知人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舟
-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晉大臣,欲入重耳。晉許之,於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為晉君,是為文公。文公使人殺子圉。子圉是為懷公。其秋,周襄王弟帶以
- 中考語文專項復習之文言文通假字一覽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
- 劉元卿原文: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墜深淵。過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實地也?!?nbsp;盲子不信,握楯長
- 竭澤而漁 【原文】 竭①澤而漁②,豈不獲得,而明年③無魚;焚④藪⑤而
- 小升初文言文專項訓練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日過午,覺饑甚而不敢去。又久之
- 袁枚原文: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干河沿。河未干時,清涼山為南唐避暑
- 舊唐書原文:張建封,字本立,兗州人。祖仁范,洪州南昌縣令,貞元初贈鄭州刺史。父玠,少豪俠,輕財重士。安祿山反,令偽將李庭偉率蕃兵脅下城邑,至
-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釋及翻譯1、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鄒忌修(長,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光艷美麗)。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 新唐書原文:(李)愬,字元直,有籌略,善騎射。憲宗討吳元濟①,唐、鄧節(jié)度使高霞寓既敗,七月,唐鄧節(jié)度使高霞寓戰(zhàn)敗,又命袁滋為帥,滋亦無功。愬
- 薛仁貴,絳州龍門人。少貧賤,以田為業(yè)。天子自征遼東,求猛將,仁貴乃往見將軍張士貴應募。至安地,會郎將劉君邛為賊所圍,仁貴馳救之,斬賊將,系首
- 虞初新志黃履莊傳文言文試題附答案【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
- 蘇軾墨妙亭記蘇軾熙寧四年十一月,高郵孫莘老自廣德移守吳興。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遙堂之東,取凡境內自漢以來古文遺刻以實之。吳興自
- 中考語文文言文案例十三:日光辨?zhèn)?《折獄龜鑒》唐垂拱?①年,羅織?②事起,湖州佐史?③江琛取刺史裴光書,割取其字,輳?④合 成文,以為與徐敬
- 莊宗劉皇后,魏州成安人,家世寒微。太祖攻魏州,取成安,得后,時年五六歲。歸晉陽宮,為太后侍者,教吹笙。及笄,姿色絕眾,聲伎亦所長。太后賜莊宗
-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無賴,不事家人生產,嘗犯法,配發(fā)靜江軍卒。以驍勇,累遷裨校。王逵攻邊鎬,行逢別破益陽,殺唐兵二千余人,執(zhí)其將李建期。當
- 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獨登臺。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濁酒
- 文言文《鴻門宴》知識梳理【通假字】1.距─拒,把守:距關,毋內諸侯。2.內─納,接納:距關,毋內諸侯。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3.要─邀,邀請:
- 文言文中的詞引導語:文言文的學習在語文的學習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文言文中詞的含義是掌握文言文的關鍵,下面學大為大家提供的是文言文中的詞
- 羅通,字學古,吉水人。永樂十年進士。授御史,巡按四川。都指揮郭赟與清軍御史汪琳中交通為好利,通劾奏,逮治之。三殿災,偕同官何忠等極陳時政闕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