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晉紀(jì)十文言文原文及譯文解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3-23 20:21:27
資治通鑒·晉紀(jì)十文言文原文及譯文解析
漢大昌文獻公劉殷卒。殷為相,不犯顏忤旨,然因事進規(guī),補益甚多。漢主聰每與群臣議政事,殷無所是非;群臣出,殷獨留,為聰敷暢條理,商榷事宜,聰未嘗不從之。殷常戒子孫曰:“事君當(dāng)諷諫。凡人尚不可面斥其過,況萬乘乎!夫諷諫之功,無異犯顏,但不彰君之過,所以為優(yōu)耳。”官至侍中、太保、錄尚書,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乘輿入殿。然殷在公卿間,常恂恂有卑讓之色,故能處驕暴之國,保其富貴,不失令名,以壽考自終。
三月,漢主聰立貴嬪劉娥為皇后,為之起凰儀殿。廷尉陳元達切諫,以為:“天生民而樹之君,使司牧之,非以兆民之命,窮一人之欲也。晉氏失德大漢受之蒼生引領(lǐng)庶幾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無重茵后妃不衣錦綺乘輿馬不食粟愛民故也。陛下踐阼以來,已作殿觀四十馀所,加之軍旅數(shù)興,饋運不息,饑饉、疾疫,死亡相繼,而益思營繕,豈為民父母之意乎!今有晉遺類,西據(jù)關(guān)中,南擅江表;李雄奄有巴、蜀;王浚、劉琨窺窬①肘腋;石勒、曹嶷貢稟漸疏。陛下釋此不憂,乃更為中宮作殿,豈目前之所急乎!太宗居治世,粟帛豐給,猶愛百金之費,息露臺之役。陛下承荒亂之馀,所有之地,不過太宗之二郡,戰(zhàn)守之備,非特匈奴、南越而已。而宮室之侈乃至于此,臣所以不敢不冒死而言也?!甭敶笈唬骸半逓樘熳?,營一殿,何問汝鼠子乎,乃敢妄言沮眾!不殺此鼠子,朕殿不成!”命左右:“曳出斬之!并其妻子同梟首東市,使群鼠共穴!”時聰在逍遙園李中堂,元達先鎖腰而入,即以鎖鎖堂下樹,呼曰:“臣所言者,社稷之計,而陛下殺臣。朱云有言:‘臣得與龍逄、比干游,足矣!’”左右曳之不能動。
大司徒任、光祿大夫朱紀(jì)、范隆、驃騎大將軍河間王易等叩頭出血曰:“元達為先帝所知,受命之初,即引置門下,盡忠竭慮,知無不言。臣等竊祿偷安,每見之未嘗不發(fā)愧。今所言雖狂直,愿陛下容之。因諫諍而斬列卿,其如后世何!”聰默然。
劉后聞之,密敕左右停刑,手疏上言:“今宮室已備,無煩更營,四海未壹,宜愛民力。廷尉之言,社稷之福也,陛下宜加封賞;而更誅之,四海謂陛下何如哉!夫忠臣進諫者固不顧其身也,而人主拒諫者亦不顧其身也。陛下為妾營殿而殺諫臣,使忠良結(jié)舌者由妾,遠近怨怒者由妾,公私困弊者由妾,社稷阽②危者由妾,天下之罪皆萃于妾,妾何以當(dāng)之!妾觀自古敗國喪家,未始不由婦人,心常疾之。不意今日身自為之,使后世視妾由妾之視昔人也!妾誠無面目復(fù)奉巾櫛③,愿賜死此堂,以塞陛下之過!”聰覽之變色。
任等叩頭流涕不已。聰徐曰:“朕比年已來,微得風(fēng)疾,喜怒過差,不復(fù)自制。元達,忠臣也。朕未之察。諸公乃能破首明之,誠得輔弼之義也。朕愧戢于心,何敢忘之!”命等冠履就坐,引元達上,以劉氏表示之,曰:“外輔如公,內(nèi)輔如后,朕復(fù)何憂!”賜等谷帛各有差,更命逍遙園曰納賢園,李中堂曰愧賢堂。聰謂元達曰:“卿當(dāng)畏朕,而反使朕畏卿邪!”(選自《資治通鑒·晉紀(jì)十》)
【注】①窺窬:暗中觀察,伺機而動。窬,yú。②阽:diàn,危險。③巾櫛:手巾和梳篦。指洗沐用具。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不失令名, 以壽考自終令:善,美好
B.天生民而樹之君,使司牧之 牧:治理,管理
C. 非特匈奴、南越而已特:特意
D.天下之罪皆萃于妾萃: 聚集
8.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晉氏失德大漢受之蒼生引領(lǐng)庶幾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無重茵后妃不衣錦綺乘輿馬不食粟愛民故也
A.晉氏失德/大漢受之/蒼生引領(lǐng)/庶幾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無重茵/后妃不衣錦綺/乘輿馬不食粟/愛民故也
B.晉氏失德大/漢受之蒼生/引領(lǐng)庶幾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無重茵/后妃不衣錦綺/乘輿馬/不食粟/愛民故也
C.晉氏失德/大漢受之/蒼生引領(lǐng)庶幾/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無重茵/后妃不衣錦綺/乘輿馬不食粟/愛民故也
D.晉氏失德/大漢受之/蒼生引領(lǐng)庶幾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無重茵后/妃不衣錦綺/乘輿馬不食粟/愛民故也
9.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漢主劉聰立貴嬪劉娥為皇后,并為之大興宮室,廷尉陳元達認為這是以無數(shù)百姓的性命來滿足一人的欲望,是窮奢極欲之舉,于是極力反對。
B.朝中諸大臣因偷竊俸祿,和陳元達相比深感慚愧,于是集體叩頭懇求漢王劉聰寬恕敢于直諫的陳元達。
C.劉娥皇后深明大義,對漢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尤其那句“使后世視妾由妾之視昔人也!”帶給我們鑒古思今明得失的深深思索。
D.選文中的劉殷是采取諷諫的方式委婉勸諫,既不觸犯龍顏,又能讓漢王樂于接納;而陳元達則是以鎖腰方式直諫。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 事君當(dāng)諷諫。凡人尚不可面斥其過,況萬乘乎!。(4分)
(2) 太宗居治世,粟帛豐給,猶愛百金之費。(4分)
參考答案
7C 特:只,僅僅
8.A (晉氏失德,大漢受之,蒼生引領(lǐng),庶幾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無重茵,后妃不衣錦綺,乘輿馬不食粟,愛民故也。)
9.B(朝中諸大臣都是在職位上茍且偷安,每次見到他時沒有不感到慚愧的。)
10.(1) 為君主作事應(yīng)當(dāng)務(wù)求對君主委婉地勸諫。凡人尚且不能當(dāng)面斥責(zé)他的過錯,更何況皇帝呢?
(2) 過去漢文帝處于安定的社會,稻谷布帛十分豐盛,仍然吝惜百金的費用,停止修建露臺的勞役。
參考譯文
漢大昌文獻公劉殷去世。劉殷當(dāng)丞相,從不冒犯皇帝違反圣旨,但經(jīng)常就具體的事情進宮規(guī)勸,對劉聰補益很多。漢主劉聰每次與大臣們商議政事,劉殷都不表示什么態(tài)度,等大臣們離開,劉殷單獨留下,為劉聰對所議鋪陳發(fā)揮再理出頭緒,商討事宜,劉聰從沒有不采納他的建議的。劉殷常常告誡子孫說:“為君主作事應(yīng)當(dāng)務(wù)求對君主委婉地勸諫。凡人尚且不能當(dāng)面斥責(zé)他的過錯,更何況皇帝呢?委婉勸諫的功效,其實與冒犯君主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不明說君主的過失,所以是比較好的方法?!眲⒁髿v任侍中、太保、錄尚書等職,并被賜予可以佩劍穿鞋上宮殿、朝見天子不用快步行走、乘車進入宮殿等特權(quán)。但是劉殷在公卿大臣中,常常恭順地帶有卑謙禮讓的神色,所以處在驕縱橫暴的國家,能夠保全自己的富貴,不損傷自己的美好聲名,以長壽善終。
三月,漢主劉聰把貴嬪劉娥立為皇后,為她建造儀殿。廷尉陳元達懇切地勸諫,認為:“天生百姓而為他們樹立君主,是讓君主管理他們,并不是用千萬百姓的生命滿足一個人窮奢極欲。晉朝廷無道,大漢受命于天,百姓翹首以待,差不多可以稍加養(yǎng)息。所以光文皇帝劉淵身穿粗布,居住的地方也沒有雙層的坐墊,皇后妃嬪也不穿綾羅綢緞,拉車的馬匹不喂粟谷,這是愛惜百姓的緣故。陛下即位以來,已經(jīng)建造了四十多處宮殿,加上一再興兵作戰(zhàn),軍糧運輸不停,饑饉、疾病流行,造成人們死的死、逃的逃,但您還想大興土木,這難道是作百姓的父母的想法嗎?現(xiàn)在晉朝的殘余還在西邊占據(jù)著關(guān)中地區(qū),南邊把持著江東地區(qū);李雄占據(jù)著巴蜀地區(qū);王浚、劉琨窺伺著我們的肘腋之處;石勒、曹嶷貢奉與稟告越來越少,陛下不為這一切擔(dān)憂,卻又在宮廷中建造殿堂,這難道是目前所急需的嗎?過去漢文帝處于安定的社會,稻谷布帛十分豐盛,仍然吝惜百金的費用,停止修建露臺的勞役。陛下接受的是兵荒馬亂的時代,所占有的地方,不過漢文帝時的兩個郡,需要征戰(zhàn)和防御的,也并不僅僅是匈奴、南越。而皇宮的奢侈卻到了這個地步,所以我不敢不冒死來說這幾句話?!眲⒙敳淮笈f:“朕身為天子,建造一個殿堂,為什么要問你這樣的鼠輩呢?你竟敢胡說八道擾亂大家的情緒,不殺掉這個鼠輩,朕的殿堂就建不成!”向左右隨從發(fā)出命令:“拖出去殺了!連他的妻、子一起在東市懸首示眾,讓這群老鼠進到一個墓穴里去!”當(dāng)時劉聰在逍遙園的`李中堂里,陳元達事先拿鎖鎖住腰進去,進去后便用鎖把自己鎖在堂下的樹下,大聲呼喊:“我所說的,是為社稷大業(yè)考慮,而陛下卻要殺掉我。漢朝朱云說:‘我能夠與龍逢、比干同游,這就滿足了!’”隨從們拉不動他。
大司徒任,光祿大夫朱紀(jì)、范隆,驃騎大將軍河間王劉易等人一起叩頭叩得出血,說:“陳元達為先帝劉淵所賞識器重,受命立漢之初,就把他安排在門下,他也一直盡忠竭慮,知無不言。我們這些人都是在職位上茍且偷安,每次見到他時沒有不感到慚愧的。今天他所說的話雖然有些狂妄直率,但希望陛下能夠?qū)捜菟?。因為直言勸諫而殺列卿,這讓后世怎么辦?”劉聰沉默不語。
劉皇后聽說后,暗中命令隨從們停止對陳元達的刑罰,親筆寫了奏疏給劉聰,說:“現(xiàn)在宮室已經(jīng)齊備,用不著再營建新的,四海還沒有統(tǒng)一,應(yīng)當(dāng)珍惜百姓的財力。廷尉陳元達的直言是社稷的福氣,陛下應(yīng)該加以賞賜?,F(xiàn)在反而要殺他,天下要怎么來評說陛下呢?直言進諫的忠臣固然不顧自己的性命,而拒絕進諫的君主也是不考慮自身的性命。陛下為了給我營建宮殿而殺勸諫的大臣,這樣,使忠良之臣緘口不言是因為我,遠近都產(chǎn)生怨恨憤怒是因為我,公私兩方面的困窘弊害也是因為我,使國家社稷面臨危險還是因為我,天下的大罪都集中到我的身上,我怎么能承擔(dān)得起呢?我觀察發(fā)現(xiàn),自古以來造成國破家亡的,沒有不從婦人開始。我心里常常為之痛心,想不到今天自己也會這樣,使得后世的人看我,就像我看古人一樣!我實在沒有臉面再伺侯您,希望您允許我就死在這個殿堂里,來彌補陛下的過錯!”劉聰看完后臉色都變了。
任等人仍然流著淚不停地叩頭。劉聰才慢慢地說潰島“朕近年以來,因為中了點風(fēng),喜怒超過限度,不能自己控制。陳元達是忠臣,朕卻沒有看出來。各位能夠磕破頭讓我了解他,確實是深明輔佐之臣的職責(zé)。我的慚愧藏在心中,怎么敢忘掉呢?”說著讓任等人整理好冠帶鞋履坐下,又叫陳元達上來,把劉皇后的奏疏給他看,說:“在外有像您這樣的人輔佐,在內(nèi)有像皇后這樣人輔佐,我還有什么可憂慮的呢?”賞賜給任等人不同數(shù)量的稻谷與布帛,把逍遙園改稱為納賢園,李中堂改稱為愧賢堂。劉聰對陳元達說:“你本該怕朕,現(xiàn)在反倒使朕怕你了!”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人。父紇,陳廣州刺史,以謀反誅。詢當(dāng)從坐,匿而免。江總以故人子,私養(yǎng)之。貌寢侻,敏悟絕人??偨桃詴洠孔x輒數(shù)行同盡
- 后漢書原文:嚴(yán)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xué)。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
- 徐有功秉公執(zhí)法皇甫文備,武后時酷吏也,與徐大理論獄,誣徐黨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無何,文備為人所告,有功訊之在寬。或曰:“彼曩時將陷公
- 王維原文: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jīng),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
- 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人。魏中書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躍。七歲遭喪,居處禮度,有若成人。九歲,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鑒識,清凈寡欲,與物無競,深
- 郭應(yīng)聘,字君賓,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郎中,出為南寧知府。遷威茂兵備副使,轉(zhuǎn)廣東參政。從提督吳桂芳平李亞元,別擊賊首張韶南
- 文言文閱讀習(xí)題及答案解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王浚,字士治,弘農(nóng)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墳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為鄉(xiāng)曲所稱。晚
- 元彧,字文若。彧少有才學(xué),時譽甚美。侍中崔光見彧,退而謂人曰:“黑頭三公,當(dāng)此人也?!?彧姿制閑裕,吐發(fā)流靡,瑯邪王誦有名人也,見之未嘗不心
- 《呂氏春秋》文言文賞析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為不見之。少頃,食
- 沈貞甫墓志銘歸有光自予初識貞甫時,貞甫年甚少,讀書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與貞甫之妻為兄弟,時時過內(nèi)家相從也。予嘗入鄧尉山中,貞甫來共居
- 古人云:“千載一圣,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膊①也?!毖允ベt之難得,疏闊如此。儻遭不世明達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亂世,長于戎馬,
- 中考文言文閱讀練習(xí)之曲突徙薪客有過①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②有積薪??椭^主人:“曲其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③不應(yīng)。居無何,
- 解學(xué)龍,字石帆,揚州興化人。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歷金華、東昌二府推官。天啟二年,擢刑科給事中。遼東難民多渡海聚登州,招練副使劉國縉請帑金十萬振
- 第五倫字伯魚,京兆長陵人也。建武二十九年,從(淮陽)王朝京師,隨官屬得會見,帝問以政事,倫因此酬對政道,帝大悅。拜會稽太守。會稽亂淫祀,好卜
- 王子猷逸事王徽之,字子猷,性卓犖①不羈,初為大司馬桓溫參軍,蓬首散帶,不綜府事。后作桓車騎②騎兵參軍,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
- 文言文及注釋:夜讀偶記左思練都,張衡研京。(1)尊賢仰效,持柯伐斤。精騖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于須臾,撫千里以一瞬。(2)搜古索今,史海鉤沈
- 魏書原文:長孫肥,代人也。昭成時,年十三,以選內(nèi)侍。少有雅度,果毅少言。太祖之在獨孤及賀蘭部,肥常侍從,御侮左右,太祖深信仗之。登國初,與莫
-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70首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作者背景柳宗元(773-819),唐代詩人。字子厚,祖籍河
- 文言文句讀知識梳理文言文句讀知識梳理今天我們講的標(biāo)點、斷句,古人稱句讀(dòu)?!白x”指句子中間的合理停頓,“句”指一句話終結(jié)的停頓。明辨
- 文言文解題技巧文言文解題技巧大全——陸 波一.文言文閱讀文意理解解密文言文閱讀中有一個考點為“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這是對考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