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知識歸納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21 21:22:26
高中文言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知識歸納
一、掌握下列文言詞
1、宦者令: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宦官的頭目)
2、舍人: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門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國人卞和發(fā)現的一塊寶玉,經雕琢成的璧)
4、遺(wèi):使人遺趙王書(送給)
5、即:即患秦兵之來(則,就)
6、斧質: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
7、宜:宜可使(應該)
8、曲:曲在趙(理虧)
9、均:均之二策(權衡、比較)
10、必:王必無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進獻)
12、卻:相如因持璧卻立(退后)
13、修敬: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14、倨(jū):禮節(jié)甚倨(傲慢)
15、謝: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圖(官吏的通稱)
17、決:決負約不償城(必定)
18、徑道:從徑道亡(便道,小路)
19、間: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卻)
22、懌(yì):于是秦王不懌(高興,喜悅)
23、已而:已而相如出(過了些時候)
24、望: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遠遠看見)
25、高義:徒慕君之高義也(高尚的品德)
26、孰與: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比……怎么樣)
27、駑:相如雖駑(劣馬,引申為愚劣,無能)
二、出自本文的'成語
完璧歸趙 怒發(fā)沖冠 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
三、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四、一詞多義
1、于:①君幸于趙王(介詞,被)
②故燕王欲結于君(連詞,同)
2、負:①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使……承擔)
②秦貪,負其強(憑借,倚仗)
③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3、以: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給)
②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詞,因為)
③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憑借)
④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拿,用)
⑤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連詞,相當于“而”)
⑥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連詞,連接行為和目的,解為“用來,用以”)
4、見:①徒見欺(介詞,被,受)
②大王見臣列觀(動詞,接見)
5、舍: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廣成傳舍(傳舍:招待賓客的館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經由)
7、顧: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
②顧吾念之(只不過)
③顧野有麥場(《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顧妻子(《報任安書》)(顧惜,憐惜)
⑤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則幸得脫(僥幸)
9、引: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動,延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動,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動,掉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動,拉開弓)
五、詞類活用
1、負: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使……承擔)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使,動詞,派遣)
18、聞:以勇氣聞于諸侯(使……聽聞)
六、古今異義的詞
1、指示: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
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古義:條約(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今義:限制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義:冒犯
4、明年:古義:第二年(明年復攻趙)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古義:上前進獻(于是相如前進缶)
今義:向前行進
6、宣言:古義:揚言((廉頗)宣言曰)
今義:宣告
七、句式歸納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2、藺相如者,趙人也。(判斷句)
3、求人可使報秦者。(定語后置。=求可使報秦之人)
4、君幸于趙王。(狀語后置。=君于趙王幸)
5、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判斷句)
8、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被動句)
9、得罪于大王(狀語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諸侯。(狀語后置。=使不于諸侯辱)
12、請奉盆缶(于)秦王。(狀語后置。=請于秦王奉盆缶)
13、遂與秦王會(于)澠池。(省略句)
八、難句翻譯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譯:想給秦國(和氏璧),秦國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騙了;想不給,就擔心秦軍攻來。
2、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譯:(秦五)拿城來換和氏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在趙國;趙國給秦國和氏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在秦國。比較這兩個對策,寧可答應(秦國的要求)而讓它承擔理虧(的責任)。
3、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譯:秦國從繆公以來(經歷了)二十多個國君,從來沒有堅守信約的.
4、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譯:終于在朝堂上(設九賓之禮)接見相如,完成各項禮節(jié)讓他回去.
5、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譯: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6、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譯:我之所以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7、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譯: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
8、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譯: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后啊!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于休烈文言文翻譯導語:于休烈,河南人。高祖于志寧,貞觀年間任左仆射,為十八學士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于休烈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原
- 宜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柳宗元公字惟深,其先河東人。公應機能斷而遇節(jié)必立。年十余歲,有稱神巫來告曰:“若相法當夭且賤,幸而為釋,可以緩而死耳,位
- 《魯恭治中牟》文言文原文意思翻譯原文魯恭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罰。袁安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旁,
- 桑中生李 南頓張助于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余漿灌溉,后人見桑中反復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
- 文言文翻譯得分技巧“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試范圍,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
- 《酒徒遇嗇鬼》文言文翻譯中國是世界四大之明古國之一,華夏文明歷經上下五千年,淵源流長。而記錄之一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形式基本上都是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第一冊知識點歸納之重要語句翻譯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2.學而不思則罔;
-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劍有雌雄。其妻重身當產。夫語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汝若生子是男, 大
- 宋史原文:張佶字仲雅,本燕人,后徙華州渭南。初名志言,后改焉。信少有志節(jié),始用蔭補殿前承旨,以習儒業(yè),獻文求試,換國子監(jiān)丞。端拱初,為太子右
- 劉基《郁離子》寓言故事原文:晉靈公好狗,筑狗圈于曲沃,衣之繡,嬖人屠岸賈因公之好也,則夸狗以悅公,公益尚狗。一夕,狐入于絳宮,驚襄夫人,囊夫
- 《后漢書列傳第八》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臧宮字君翁,潁川郟人也。因從光武征戰(zhàn),諸將多稱其勇。光武察官勤力少言,甚親納之。十
- 楊漣,字文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舉廉吏第一,根戶科給事中,轉兵科右給事中。四十八年,神宗疾,不食且半月,皇太子未得見。漣偕諸給事、御史走渴大
- 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鞭@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
- 輕松破文言文的4個方法同學們在學習語文的會發(fā)現,中學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較多,明珠璀璨,字字瑰麗。可一說到背誦,不少同學就開始“頭痛發(fā)暈”,即使
- 先生王斗造門而欲見齊宣王,宣王使謁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斗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復還報。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請從?!?/div>文言文課后練習及答案京兆①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②皆( )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 ),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高考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部分《歸去來兮辭》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 (衡,通“橫”,橫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么)(3)景高中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的區(qū)別高中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的區(qū)別最近,為了上好文言文單元,我特意在重溫《現代漢語》一書時,做了一些筆記,現整理如下,供同《米芾索帖》文言文練習及答案米芾詼譎好奇。在真州,嘗詣蔡攸于舟中,攸出所藏王右軍《王略帖》示之。芾驚吧,求以他畫易之。攸意以為難。芾曰:公若后漢書原文:盧植字子干,諑郡涿人也。少與鄭玄俱事馬融,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融外咸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講積年,未嘗轉眄,融以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