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從愿生平文言文簡介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7-18 19:51:07
標(biāo)簽:
盧從愿生平文言文簡介
盧從愿(668年—737年),字子龔,相州臨漳(今河北臨漳)人。唐代名臣。弱冠舉明經(jīng),又應(yīng)制舉。拜右拾遺,歷殿中侍御史,累遷中書舍人。睿宗踐阼,拜吏部侍郎。精心典選,有美譽。開元末,以吏部尚書致仕,史稱“金甌相”。
【生平】
生卒年:668年-737年
字子龔,相州臨漳人。生于唐高宗總章元年,卒于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年七十歲。
盧從愿祖籍河北范陽,是范陽盧姓名門望族的裔孫。他的.祖上有盧綰、盧植、盧毓、盧珽、盧志、盧諶、盧綸、盧度世、盧昶等自漢至唐的歷代名人。盧從愿是盧昶的六世孫,家自河北范陽過徙到河南臨漳。
盧從愿在唐代歷任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山南黜陟巡撫使、殿中侍御史、中書舍人、吏部侍郎,遷豫州剌史,召為工部侍郎、尚書左丞、中書侍郎、金紫光祿大夫,以工部尚書留守東都,數(shù)充校考使、絳州刺史,遷太子賓客、河北宣撫處置使。開元末,還授吏部尚書致仕,卒贈益州大都督,謚曰“文”。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元史原文:①胡長孺,字汲伸,婺州永康人。至元二十五年,詔下求賢,有司強起之。至京師,待詔集賢院。既而召見內(nèi)殿,拜集賢修撰,與宰相議不合,改教
- 文言文通假字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卑澹和鞍妗?;字版。名詞?!鞍逵?,唐人尚未盛為之?!北?/div>《周處年少時》文言文練習(xí)及答案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蒲松齡《狼》三則全文及翻譯《狼》——[清]蒲松齡其一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來,瞰擔(dān)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shù)里。屠懼,示之【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土,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百家姓吉的文言文分析《百家姓·吉》作者:佚名歷史來源「吉」源出:一、即為"姞"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中考文言文實詞一詞多義1、及 ①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②鞭長莫及 ③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a動詞:到、至b動詞:接觸到c動詞:比得上d連詞:必修五文言文復(fù)習(xí)練習(xí)題默寫1、是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鵬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劉敞,字原父,臨江新喻人。舉慶歷進(jìn)士,廷試第一。編排官王堯臣,其內(nèi)兄也,□親嫌自列,乃以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賢院,判尚書考功。奉使契丹,素先生職臨錢塘江日①,有陳訴②負(fù)③綾絹二萬不償者。公呼至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為業(yè),適⑤父死,而又自今春已來,連雨天寒,所制不售⑥,非故負(fù)明僧紹文言文閱讀題附答案文言文,完成9-12題。明僧紹,字承烈,平原鬲人也。祖玩,州治中。父略,給事中。僧紹宋元嘉中再舉秀才,明經(jīng)有儒術(shù)。永范張約期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范張約期文言文翻譯是一篇記事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范張約期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閱讀。范張約期原文范式,字巨卿,與汝太祖時,宋白知舉,多收金銀,取舍不公??职癯?,群議沸騰,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舉,取舍汝當(dāng)自決,何為白我?我安涉及張佳胤令滑的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張佳胤令滑。巨盜任敬、高章偽稱錦衣使來謁,直入堂階,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中考文言文閱讀:與朱元思書閱讀《與朱元思書》,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12分,每小題3分)與朱元思書吳均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三峽文言文字詞翻譯引導(dǎo)語:《三峽》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有學(xué)過,那么有關(guān)三峽的文言文字詞翻譯哪里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趙葵,字南仲。紹定六年十一月,詔授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入對,帝曰:“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陣又能率先士卒,捐身報國,此尤儒臣之所難,朕文言文三步教學(xué)法為打破文言文教學(xué)耗時多收效低的局面,我對文言文教學(xué)進(jìn)行嘗試性的改革,搞了一個“三步教學(xué)法”,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教學(xué)效果。這種新《李若拙》文言文閱讀題含答案和譯文李若拙,字藏用,京兆萬年人。父光贊,貝、冀觀察判官。若拙初以蔭補太廟齋郎,復(fù)舉拔萃,授大名府戶曹參軍。時符《愛蓮說》和《書幽芳亭記》文言文鑒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