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東周欲為稻》譯文及賞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0-21 17:59:11
文言文《東周欲為稻》譯文及賞析
【提要】
在戰(zhàn)國時代最有名的說客和謀士就是蘇秦,尊稱為蘇子。他是中國夢想得到權力、金錢和榮耀的士大夫們的楷模。他的精彩言論和謀劃主要在《秦策》《齊策》《楚策》《趙策》等策中,《東周策》這里只是個序幕或者引子。
【原文】
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蘇子謂東周君曰:“臣請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見西周之君曰:“君之謀過矣!今不下水,所以富東周也。今其民皆種麥,無他種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為下水,以病其所種。下水,東周必復種稻;種稻而復奪之。若是,則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蔽髦芫唬骸吧??!彼煜滤?。蘇子亦得兩國之金也。
【譯文】
東周想種水稻,西周不放水,東周為此而憂慮,蘇子就對東周君說:“請讓我去西周說服放水,可以嗎?”于是去拜見西周君,說:“您的主意打錯了!如果不放水,反而使東周有了致富的機會?,F(xiàn)在東周的百姓都種麥子,沒有種其他東西。您如果想坑害他們,不如突然一下子給他們放水,去破壞他們的莊稼。放下了水,東周一定又改種水稻;種上水稻就再給他們停水。如果這樣,那么就可以使東周的百姓完全依賴于西周而聽命于您了。”西周君說:“好。”于是就放水。蘇子得到了兩國賞金。
【評析】
說話需要謀劃,脫口而出的東西是最沒有價值的。說話一定要說到點子上,一定要解決問題,否則寧可不說。這就要求我們在說話前要深思熟慮、謀局排篇。象蘇子一樣句句都迎合西周君的心思和利益,使西周君覺得“放水”最符合自己的利益,然而這恰恰落入了蘇子的整體戰(zhàn)略安排之中。
語言是人類的傳播工具,事實需要傳播,沒有傳播就無法了解起碼的事實。在現(xiàn)代西方哲學看來,事實的'真相是人們永遠無法了解的,人們只能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和媒介來了解事實真相。這樣,語言本身就對事實真相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信息不發(fā)達的古代,蘇子巧妙地利用語言傳播對事實真相起到的決定性作用,讓他的受眾完全聽信他對事實的解釋,可以說,他輕易地壟斷了受眾的“知情權”。現(xiàn)代社會中,只要我們明白事實與語言之間的關系,也會說服受眾、左右他們的行動。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 不責僮婢》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唐臨性寬仁,多恕。嘗欲吊喪,令家僮歸取白衫,僮乃誤持馀衣,懼未敢進。臨察之,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
- 文言文的“五讀”法介紹所謂文言文的“五讀”法,就是在學習文言文時,可以按順序進行五步閱讀,即預讀、抄讀、解讀、品讀、誦讀。下面分別介紹其具體
- 李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人也。性簡亢,無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陳寔為師友。初舉孝廉,為司徒胡廣所辟,再遷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風棄官。復征,
- 語文文言文對比閱讀(一)馮盎,高州良德人也。少有武略,隋開皇中為宋康令。仁壽初,潮、成等五州僚叛,盎馳至京,請討之。文帝敕左仆射楊素與盎論賊
- 中考文言文翻譯失誤面面觀知識點歸納一、文言文翻譯的要求翻譯文言文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靶拧笔侵缸g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于原文,
- 中考文言文積累之《孫子兵法-火攻篇》《孫子兵法●火攻篇》孫武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
- 文言文《韋湊字彥宗》閱讀訓練韋湊字彥宗,京兆萬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參軍事。徙資州司兵,觀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遷楊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罷仁壽
- 歸田賦張衡游都邑以永久(1),無明略以佐時(2);徒臨川以羨魚(3),俟河清乎未期(4)。感蔡子之慷慨(5),從唐生以決疑(6)。諒天道之微
- 江淮之蜂蟹原文淮北蜂毒,尾能 * ;江南蟹雄,螯堪敵虎。然取蜂兒者不論斗,而捕蟹者未聞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蹤跡得其處,則夜持烈炬臨之,蜂
- 文言文《陋室銘》全文鑒賞《陋室銘》選自《全唐文》,為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文言文《陋室銘》全文鑒賞,歡迎大家閱讀!陋室銘唐代:
- 語文文言文理解試題和答案閱讀下面幾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材料一: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
- 中考語文文言文通假字復習資料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
- 歐陽守道德文言文翻譯民間巫術,是經(jīng)過漫長歷史長河流傳下來的一種民俗。中國古代以女性巫師為“巫”,男性巫師為“覡”。巫師作為人與神之間的媒介,
- 三國志原文:杜襲字子緒,潁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襲避亂荊州,劉表待以賓禮。同郡繁欽數(shù)見奇于表,襲喻之曰:“吾所以與子俱來者
- 戰(zhàn)國策韓二冷向謂韓咎文言文冷向謂韓咎曰:“幾瑟亡在楚,楚王欲復之甚,令楚兵十余萬在方城之外。臣請令楚筑萬家之都于雍氏之旁,韓必起兵以禁之,公
- 語文文言文實詞121.質(zhì)(1)名詞。①底子,質地。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②資質,稟性。如:其業(yè)有不精,德有
- 何實,字誠卿,其先北京人。曾祖摶霄雄于貲,好施與,鄉(xiāng)里以善人稱。實少孤,依叔父居。及長,通諸國譯語,驍勇善騎射,倜儻不羈。遠近之民,慕其雄略
- 元史原文:金履祥字吉父,婺之蘭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書,即能記誦。比長,益自策勵。及壯,知向濂洛之學,事同郡王柏,從登何基之門。基則學于
- 舊唐書原文:王武俊,契丹怒皆部落也。初號沒諾干,年十五,能騎射。上元中,為史思明恒州刺史李寶臣裨將。寶應元年,王師入井陘。將平河朔,武俊謂寶
- 明史原文:毛士龍,字伯高,宜興人。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擢刑科給事中,首劾姚宗文閱視乖張。楊漣去國,抗疏請留。天啟改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