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超然臺記》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3-09 01:49:13
蘇軾《超然臺記》原文及翻譯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蘇軾《超然臺記》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超然臺記》原文:
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盡之矣。彼游於物之內(nèi),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內(nèi)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鬭,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完之計。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
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廬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
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余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於物之外也。
《超然臺記》譯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么都可以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魄力的景觀。吃酒槽,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饑,依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
人們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開災禍,因為幸??墒谷藲g喜,而災禍即使人悲傷,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欲望得東西確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惡地分辨在胸中糾纏,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追求災禍,不要幸福,難道是人們的心愿嗎?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們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馳騁在事物之外;事物本無大小之別,如果人拘于從它內(nèi)部來看待它,那么沒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已高大的形象橫在我們前面,那么我常常會眼花繚亂反復不定了,就象在縫隙中看人爭斗,又哪里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因此,心中充滿美好和丑惡的爭辯,憂愁也就由此產(chǎn)生了;這不令人非常悲哀嗎!
我從杭州調(diào)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的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積木造的屋舍里;原理杭州湖光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地荒野。剛到之時,逢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shù);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晌以谶@里住了一年后,面龐體豐頭發(fā)白得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極喜歡這里風俗的純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慣了我的愚拙無能,于是,在這里修俄花園菜園,打掃嘎寧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縣的樹林,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
我在園子的西北,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修整,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游玩。從臺上向西南望去,馬耳、常山時隱時觀,有時似乎很近,有時似乎很遠,或許有隱士住在那里吧?臺的東西舊式盧山,秦人盧教舊式在那里隱逸的。向西望去是穆陵關,隱隱約約的像一道城墻,姜太公、齊桓公的英雄業(yè)績,尚有留存,向北俯視灘水,不禁慨嘆萬分,想起了淮陰普韓信德赫赫戰(zhàn)功,又哀嘆他不得善終。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隱;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跟隨著我的。我們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米酒,煮糯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贊嘆:“多么快活的游樂?。 ?/p>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賦,并且給這個太子取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意,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阿!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魏禧原文:①徐君諱謙尊,字玄初,吳縣附學生①。君天資英敏,讀書觀大略,慕古俠烈之士,好施與,矜然諾。里有爭,必造門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
- 《陽休之傳》文言文閱讀及答案解析文言文,完成4~7題。陽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風概,好學,愛文藻,時人為之語曰:“能賦能詩陽休之?!毙⒉校?/div>課內(nèi)文言文《師說》閱讀答案《師說》作于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是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下初中文言文的習題1、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A.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袖子,露出手臂。B.于是,客人孟子原文: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jiàn)于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筑斯城短文言文及翻譯和賞析中學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較多,明珠璀璨,字字瑰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短文言文及翻譯和賞析,歡迎閱讀。1、鷸蚌相爭趙且伐燕,蘇代文言文《洪都日記》歲在甲午,時維仲冬。蕭蕭乎豫章故郡,歲暮寒鄉(xiāng),澹澹乎贛江流濱,桑榆瑟骨。滕王高閣攬明月,樽前余杯邀何人?故人安在哉!青云譜世說新語原文: 顧榮在洛一陽一,嘗應人請①。覺行炙人有欲炙②之色,因輟③已施焉④。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zhí)之而不知其味者乎?”文言文《鄒忌諷齊王納諫》及其譯文原文:鄒忌(zōu jì)修八尺有(yoù )余,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明史王紱、夏昶傳》文言文閱讀王紱,字孟端,無錫人。博學,工歌詩,能書,寫山木竹石,妙絕一時。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樂初,用薦,以善書供事文杭世俊喜博先生①一歲必兩歸錢塘②。歸后無事,或攜錢數(shù)百與里中少年博望仙橋下。時錢文敏視學③浙中。一日盛暑,張蓋往訪先生。踏過橋下,文敏從輿④初一必懂的文言文加翻譯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譯】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面的肉已經(jīng)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古 鏡(宋)沈 括[甲]古人鑄鑒①,鑒大則平,鑒小則凸。凡鑒凹則照人而大,凸則照人面小。小鑒不能全視人面,故令微凸,朱光庭,字公掞,十歲能屬文。辭父蔭擢第,調(diào)萬年主簿。數(shù)攝邑,人以“明鏡”稱。歷四縣令。曾孝寬以才薦,神宗召見,問欲再舉安南之師。光庭對日:“文言文:祭父文公元二零一四年,農(nóng)歷甲午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晚九時許,父殤!今不孝女謹呈魚肉素蔬之儀,跪拜于家父靈前,祭曰:父魂渺渺,游絲珍細,慕最新初中文言文活用詞語如摘錄初中文言文活用詞語如摘錄1、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即快馬)《三峽》2、 夏蚊成雷(雷:農(nóng)夫耕田的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文言文《農(nóng)夫耕田》,回答題目。(10分)農(nóng)夫耕于田,數(shù)息而后一鋤。行者①見而曰:“甚矣,農(nóng)之惰也!數(shù)息而后一鋤直道可行濟南同知①吳公,剛正不阿。時有陋規(guī):凡貪墨②者虧空犯贓罪③,上宮輒庇之,以贓分攤屬僚④,無敢梗者。以命公,不受;強之不得,怒加叱罵。高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董俊》及題目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題。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長涉書史,善騎射。金貞祐間,邊事方急,藁賀勝,仁杰子也,字貞卿。嘗從許衡學,通經(jīng)傳大義。年十六,入宿衛(wèi),凝重寡言,世祖甚器重之。大臣有密奏,輒屏左右,獨留勝,許聽之。至元二十四年,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