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高巍列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02 21:44:34
高巍,遼州人,尚氣節(jié),能文章。母蕭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無少懈。母死,蔬食廬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學生試前軍都督府左斷事。疏墾河南、山東、北平荒田。又條上抑末技、慎選舉、惜名器數(shù)事。太祖嘉納之。尋以決事不稱旨,當罪。減死,戍貴州關(guān)索嶺。特許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歸田里。未幾,遼州知州王欽應詔辟巍。巍因赴吏部,上書論時政。用事者方議削諸王,獨巍與御史韓郁先后請加恩。略曰:“勿行晁錯削奪之謀,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親親之禮,歲時伏臘使人饋問。賢者下詔褒獎之。驕逸不法者,則告太廟廢處之?!睍?,帝頷之。
已而燕兵起,命從李景隆出師,參贊軍務。巍復上書,言:“臣愿使燕。披忠膽,陳義禮,曉以禍福,感以親親之誼。令休兵歸藩。”帝壯其言許之巍至燕自稱太祖上賓天子嗣位布維新之政天下愛戴。今王據(jù)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襲雄縣,掩真定。雖易若建瓴,然自興兵以來,業(yè)經(jīng)數(shù)月,尚不能出蕞爾一隅地。且大王所統(tǒng)將士,計不過三十萬。以一國有限之眾應天下之師,亦易罷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謝罪,再修親好。朝廷鑒大王無他,必蒙寬宥。況大喪未終,毒興師旅,其與泰伯、夷、齊求仁讓國之義不大逕庭乎?巍白發(fā)書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竊自負:既為孝子,當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賜死,獲見太祖在天之靈,巍亦可以無愧矣。書數(shù)上,皆不報。
已而景隆兵敗,巍自拔南歸。至臨邑,遇參政鐵鉉,相持痛哭。奔濟南,誓死拒守,屢敗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經(jīng)死驛舍。
(選自《明史·高巍列傳》,有刪節(jié))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帝壯其言許/之巍至燕/自稱太祖上賓/天子嗣位/布維新之政天下愛戴
B.帝壯其言/許之/巍至燕/自稱/太祖上賓/天子嗣位/布維新之政/天下愛戴
C.帝壯其言/許之巍至燕自/稱太祖上賓天子/嗣位布維新之政/天下愛戴
D.帝壯其言許/之巍至燕自/稱太祖上賓天子/嗣位布維新之政/天下愛戴
11.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旌孝子也 旌:表彰
B. 帝壯其言,許之 壯:認為……豪壯
C. 毒興師旅 毒:毒害
D. 巍自拔南歸 拔:脫身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高巍入仕以后,積極向上進言。他任職期間,先上疏開墾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條陳上奏抑制末技、謹慎選舉等事,這些建議被太祖采納了。
B.高巍思慮周密,行事穩(wěn)妥。在削王的問題上,他主張加恩,建議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視親人間的禮節(jié),褒賞賢才,嚴懲驕縱不法之徒。
C.高巍雖善于辭令,卻未能化解危機。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動請命使燕,多次面對燕王,不卑不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最終仍未能說服燕王罷兵。
D.高巍為國盡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敗后,啟程南歸,后投奔濟南,誓死據(jù)守,并多次打敗燕王軍隊。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驛站中自縊身亡。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尋以決事不稱旨,當罪。減死,戍貴州關(guān)索嶺。(5分)
(2)披忠膽,陳義禮,曉以禍福,感以親親之誼,令休兵歸藩。(5分)
參考答案
10. B
11. C(毒:怨恨)
12. C(“多次面對燕王”有錯,原文為“國朝處士高巍再拜上書燕王陛下”“書數(shù)上,皆不報。”說明高巍并未多次見到燕王。)
13.(1)不久(高?。┮驗榕袥Q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應當被判死罪。(朝廷)減免他的死罪,將他謫戍到貴州關(guān)索嶺。(“以”“當罪”“戍”各1分,大意2分。)
(2)披露(坦露)忠心,陳述道義禮法(仁義禮儀),用禍福的道理讓他明白,用愛親族的情誼令他感動,讓他停止戰(zhàn)事,返回封地(歸附)?!保ā芭薄皶浴薄皻w藩”各1分,大意2分。)
【參考譯文】
高巍,遼州人,崇尚氣節(jié),擅長文章。母親蕭氏有久治不愈的疾病,高巍在身邊侍奉,到母親年老沒有一點懈怠。母親去世,高巍吃素食,在墓旁筑室居住三年。明太祖洪武年間,朝廷表彰他的孝行,他由太學生被任用擔任試前軍都督府左斷事的職務。高巍向上呈疏開墾河南、山東、北平的荒地。又分條陳奏抑制工商業(yè)、謹慎選拔舉用賢能、愛惜人才等幾件事情。明太祖稱贊并采納他的建議。不久(高?。┮驗榕袥Q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應當被判死罪。(朝廷)減免他的死罪,將他謫戍到貴州關(guān)索嶺。皇上特別恩準允許由弟侄代替服役,說:“這是表彰孝子啊?!?br/> 等到明惠帝登基,高巍上疏請求辭官還鄉(xiāng)。不久,遼州知州王欽奉詔征召高巍。高巍于是到吏部上任,上書議論政事。當權(quán)者正議論削除藩王,唯獨高巍和御史韓郁先后請求對藩王施加恩德。大略是說:“不要實行晁錯削地duo6*權(quán)的謀略,而效法主父偃推行恩德的計策。我又希望使愛親族的禮節(jié)更加隆重,到了每年伏臘讓人帶禮品慰問。對賢能的人下詔褒賞他們。對驕縱不守法的,則告之于太廟廢除他?!弊啾境噬希实埸c頭稱許。
不久燕王朱棣起兵,朝廷命令高巍跟從李景隆出師,參謀協(xié)助軍中事務。高巍又上書,說:“我愿意出使燕國。披露(坦露)忠心,陳述道義禮法(仁義禮儀),用禍福的道理讓他明白,用愛親族的情誼令他感動,讓他停止戰(zhàn)事,返回封地(歸附)。”明惠帝認為他的話英勇豪邁,答應了他。高巍到燕國,自稱本朝處士高巍再拜上書燕王殿下:太祖去世,天子繼位,施行新的政策,天下人敬愛擁戴。現(xiàn)在大王占據(jù)北平,攻取密云,攻下永平,襲擊雄縣,占領(lǐng)真定。雖然(攻占)容易得就像從高處傾倒瓶里的水,然而起兵以來,已經(jīng)數(shù)月,仍不能打出你一塊小小的地方。況且大王你統(tǒng)率的將士,算來不超過三十萬。憑一個諸侯國有限的軍隊來對抗天子的軍隊,也容易精疲力竭。希望大王你相信我的建議,上表謝罪,重新修復親近友好的關(guān)系。朝廷明察大王你沒有別的意圖,大王你一定能受到寬恕。況且大喪喪期未滿,就怨恨興起軍隊,這與泰伯、伯夷、叔齊求取仁義讓出君位,不是大相徑庭嗎?高巍一介白發(fā)書生,微命如同蜉蝣,生性不怕死。洪武十七年承蒙太祖高皇帝表彰我的孝行。高巍私下認為:既為孝子,當為忠臣。死于忠孝,是高巍最大的愿望。如承蒙賜死,得見太祖在天之靈,高巍也無愧了。文書屢次呈上,都沒有答復。
不久李景隆兵敗,高巍脫身回到南方。到臨邑,遇到參政鐵鉉,相擁痛哭。趕赴濟南,誓死據(jù)城堅守,多次打敗燕王的軍隊。等到京城被攻破,高巍在驛舍中自縊而死。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環(huán)翠亭記[明]宋濂臨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聳起,如青芙蕖,鮮靚可愛。沿城直趨而西,是為羅家之山。承平之時,有字仲孚者,嘗承尊公之命,植竹萬竿
- 淺談文言文 詞類活用的類型在古代漢語里,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而靈活運用,甲類詞臨時具備了乙類詞的語法特點,并臨時作乙類詞用,這種現(xiàn)象
- 王安石原文: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
- 鐵杵磨針文言文的翻譯鐵杵磨針一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鐵杵磨針文言文的翻譯,相信能帶給大家
- 初中文言文節(jié)選閱讀及答案齊攻宋,宋王使人候齊寇之所在。使者還,曰:“齊寇近矣,國人恐矣?!弊笥医灾^宋王曰:“此所謂肉自生蟲者也。以宋之強,齊
- 畫蛇添足文言文翻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知道大家還記哪一些有趣的文言文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guān)于畫蛇添足文言文翻譯,希望可以
- 魏書原文:鄭羲,字幼麟,滎陽開封人,魏將作大匠①渾之八世孫也。弱冠舉秀才,尚書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書博士。天安初,劉彧司州刺史常珍奇
- 宋書原文: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時神意閑審有異于眾太祖問林子聞君小兒器質(zhì)不凡甚欲相識林子令璞進見太祖奇璞應對謂林子曰:“此非常兒?!蹦晔S
- 《伶官傳序》文言文練習附答案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
- 《顧生》文言文江南顧生客稷下,眼暴腫,晝夜呻吟,罔所醫(yī)藥。十余日痛少減。乃合眼時輒睹巨宅,凡四五進,門皆洞辟;最深處有人往來,但遙睹不可細認
- 高考文言文實詞之朝的用法(1)動詞。①諸侯在春天拜見天子,或臣屬在早晨拜見國君。引申為朝見。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左傳》)相如每朝時,常
- 戰(zhàn)國策·燕策寓言故事原文: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
- 國慶賦文言文國慶愛國征文獲獎作品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有過寫征文的經(jīng)歷,對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shù)合乎規(guī)定
- 《游釣臺記》的文言文閱讀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釣臺在浙東,漢嚴先生隱處也。先生風節(jié),輝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為快
-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人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者也。俄而掘其溝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
- 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游褒禪山記》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址、卒: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腳;死后)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 文言文《不要自欺欺人》原文和翻譯所謂誠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惡惡臭(3),如好好色(4),此之謂自謙(5)。故君子必慎其獨也(6)
- 伯夷頌的語文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士之特立獨行,適于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國一
- 《項脊軒志》的文言文翻譯《項脊軒志》是一篇借記物以敘事、抒情的散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項脊軒志》的文言文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項脊軒
-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記》的知識點一、文學常識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也稱“柳柳州”。提倡“古文”創(chuàng)作。其散文以山水游記和寓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