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閱讀答案及譯文--2016年中考文言文真題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6-19 08:55:40
標(biāo)簽: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1)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自: (2)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19.這個故事啟示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中階段所學(xué)的文言故事“___________”也說明了類似的道理。(2分)
參考答案
17從 (2)停止
18.像這個樣子去尋劍,不也是很糊涂嗎?
19.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河中石獸
參考譯文
有個楚國人渡江,他的劍從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 船已經(jīng)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王粲強記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xué)顯著,貴重朝廷,常
- 古詩文名句(1)《詩經(jīng)?氓》中表現(xiàn)女主人公對氓徹底失去信心后憤然決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_______,__
- 文言文被動句解析文言文閱讀需要在順利翻譯的基礎(chǔ)上理解全文內(nèi)容,體味古人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文言文中的句式也是變幻多端,正確把握文言文句式,對于
- 觸龍說趙太后《戰(zhàn)國策》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fù)言令長
- 蔣瑤,字粹卿,歸安人。弘治十二年進士。授行人。正德時,歷兩京御史。陳時弊七事,中言:“內(nèi)府軍器局軍匠六千,中官監(jiān)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
- 文言文閱讀《獻縣近事》獻縣近事理所必?zé)o者,事或竟有;然究亦理之所有也,執(zhí)理者自泥古耳。獻縣近歲有二事:一為韓守立妻俞氏,事祖姑至孝。乾隆庚辰
- 卞蘭原文:重階連棟,必濁汝真。金寶滿室,將亂汝神。厚味來殃,艷色危身。求高反墜,務(wù)厚更貧。閉情塞欲,老氏所珍。周廟之銘,仲尼是遵。審慎汝口,
- 《宋書·朱修之傳》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朱修之,字恭祖,義興平氏人也。曾祖燾,晉平西將軍。祖序,豫州刺史。父諶,益州刺史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伯父墓表 蘇轍公諱渙,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穎悟,所與交游,皆一時長老。天圣元年,始就鄉(xiāng)試。明年
- 【部分常見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思鄉(xiāng)類: 孤燈、孤云——孤苦的思鄉(xiāng)、思
- 一招制勝高考文言文閱讀解題技巧何遠字義方,東海郯人也。父慧炬,齊尚書郎。高祖①踐阼,(遠)為步兵校尉。頃之,遷武昌太守。遠本倜儻,尚輕俠,至
-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全詩出自小 池 楊萬里&n
- 文征明臨寫《千字文》文言文閱讀文征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
- 文言文口技原文及翻譯文言文《口技》,是表演者與寫作者的高超技藝的完美結(jié)合。大概正因為這個原因,《口技》受到人們的普遍認(rèn)可而被多年選入語文教材
- 《學(xué)弈》文言文翻譯原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 何騰蛟,字云從,貴州黎平衛(wèi)人。天啟元年舉于鄉(xiāng)。崇禎中授南陽知縣。地四達,賊出沒其間,數(shù)被挫去。已,又討平土寇,益知名。遷兵部主事,進員外郎,
- 李應(yīng)升誡子書①吾直言賈禍,自分一死,以報朝廷,不復(fù)與汝相見,故書數(shù)言以告汝。汝長成之日,佩為韋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汝生長官舍,祖父母拱璧視
- 鄭岳,字汝華,莆田人。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改刑部主事。董天錫偕錦衣千戶張福決囚,福坐天錫上,岳言其非體。且言:“糾劾非鎮(zhèn)監(jiān)職,而董讓行
- 歸去來兮辭文言文知識點歸納一、重點詞解釋:1、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一邊一邊)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近于)二、通假字1、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
- 李白傳文言文翻譯《李白傳》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紀(jì)傳體史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李白傳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的閱讀。原文李白,字太白,興圣皇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