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本始二年,夏,五月,詔曰”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25 10:11:11
漢宣帝本始二年,夏,五月,詔曰:“孝武皇帝躬仁誼,厲威武,功德茂盛,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其與列侯、二千石(漢代郡守年俸二千石)、博士議。”于是群臣大議庭中,皆曰:“宜如詔書?!遍L信少府夏侯勝獨曰:“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shù)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fù);無德澤于民,不宜為立廟樂?!惫涔搽y勝曰:“此詔書也?!眲僭唬骸霸t書不可用也。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茍阿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悔!”于是丞相、御史劾奏勝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武帝巡狩所幸郡國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夏侯勝、黃霸既久系,霸欲從勝受《尚書》,勝辭以罪死。霸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眲儋t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講論不怠。
(《資治通鑒》二十四卷)
宣帝者,武帝之曾孫也。假令有人數(shù)夏侯勝乃祖乃父之惡于勝前,而勝晏然樂聽之,其與禽獸奚擇哉!而勝以加諸其君而無忌,是證父攘羊之直也,而天理滅矣。茍其曰武帝之奢縱而澤不及民,萬世之公論,不可泯也,則異代以后,何患無按事而檄功罪者。
(王夫之《讀通鑒論》)
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 分)( )
A、百姓流離,物故者半 物:自己以外的人,這里指“百姓”
B、公卿共難勝 難:為難
C、或人民相食 或:有時
D、所幸郡國皆立廟 幸:皇帝到某處
5.以下各句內(nèi)容全都表現(xiàn)夏侯勝“直言正論”的一項是(3 分)( )
①無德澤于民,不宜為立廟樂 ②詔書不可用也
③議已出口,雖死不悔 ④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
⑤雖有攘四夷,廣土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 ⑥系再更冬,講論不怠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面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夏侯勝敢于非議漢武帝“文功武治”,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民本思想;黃霸雖受誣陷而無辜入獄,在獄中向夏侯勝學(xué)習(xí)《尚書》,表現(xiàn)了他熱愛學(xué)習(xí)自強不息的品質(zhì)。
B.夏侯勝敢于非議漢宣帝的詔書,表現(xiàn)了他剛強正直的精神和不畏兇險的勇氣;黃霸因連坐而入獄,在獄中向夏侯勝學(xué)習(xí)《尚書》,表現(xiàn)了他不計生死追求正義的情操。
C.王夫之認為漢武帝驕縱暴虐無恩澤于百姓,這是萬代的公論,夏侯勝的看法本身沒有錯;但不宜由夏侯勝在漢朝當世聲討,而應(yīng)由后世的人聲討。
D、王夫之認為漢宣帝為漢武帝立廟敬祀,在禮制上沒有錯,而夏侯勝只是有正直的精神,并沒有顧及后人對自己先祖的情感。
7.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孝武皇帝躬仁誼,厲威武,功德茂盛,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3 分)
(2)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茍阿意順指。(3 分)
(3)假令有人數(shù)夏侯勝乃祖乃父之惡于勝前,而勝晏然樂聽之,其與禽獸奚擇哉?。? 分)
參考答案
4.B(應(yīng)為責備、詰難;)
5.A 第(4)、(6)句有誤
6.A(夏侯勝“憂國憂民”;黃霸“受誣陷而無辜入獄,在獄中向夏侯勝學(xué)習(xí)《尚書》,表現(xiàn)了他熱愛學(xué)習(xí)自強不息的品質(zhì)”的理解均不妥。
7、(1)孝武皇帝自己躬行仁義,振威武,功德是那麼的廣大,然而祭祀時所用的音樂卻與此盛功偉業(yè)不符,我實在為此而感到難過。
(2)為人臣子,應(yīng)該實話實說,而不能曲意迎奉別人的意旨。我想說的已經(jīng)說了,就是死我也不會后悔。
(3)假如有人在你夏侯勝面前指責你祖父或父親的罪惡,而你卻心定神閑地高高興興地聽之任之,那么與禽獸有什么區(qū)別呢?
參考譯文:
漢宣帝本始二年,夏季,五月,漢宣帝頒布詔書說:“孝武皇帝自己躬行仁義,振威武,功德是那麼的廣大,然而祭祀時所用的音樂卻與此盛功偉業(yè)不符,我實在為此而感到難過。所以把這件事提出而與有關(guān)官員、列侯、二千石、博士們商議。”於是群臣就在廷中熱烈地討論起來,都說:“應(yīng)該像詔書那樣。”這時惟獨長信少府夏侯勝說道:“武帝雖然確實有打敗四夷開拓疆土的功績,但是他殺了許多大臣和百姓,使老百姓的財力窮竭,揮霍無度,天下已被消耗得很虛弱,百姓流離失所,死去的人超過一半?;葹?zāi)四起,赤地數(shù)千里,甚至發(fā)生人chi6*人的慘劇,原先的儲備積累至今還未恢復(fù)。所以武帝對老百姓沒有恩澤,不能另為他立廟樂?!惫湟黄鹭熾y夏侯勝說:“這是皇上的詔令啊。”夏侯勝說:“雖是詔令,也不能依從。為人臣子,應(yīng)該實話實說,而不能曲意迎奉別人的意旨。我想說的已經(jīng)說了,就是死我也不會后悔?!膘妒秦┫唷⒂反蠓驈椲老暮顒俜亲h詔書,詆毀先帝,大逆不道,而且丞相長史黃霸也因為縱容夏侯勝而不彈劾他,兩個人都被投進了監(jiān)獄。於是主事的官吏就奏請把武帝廟尊為世宗廟,定《盛德》、《文始》、《五行》為祭祀用樂,世世供奉,以彰明盛德。而武帝所巡行過的郡、國也都立了廟,就像高祖、太宗皇帝一樣。夏侯勝、黃霸已經(jīng)被關(guān)在牢裏很久了,黃霸想跟夏侯勝學(xué)習(xí)《尚書》,夏侯勝以已獲死罪為由拒絕了他。黃霸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毕暮顒儆X得他說得很好,於是就教他學(xué)習(xí)《尚書》。在獄中經(jīng)歷了兩個冬天,不倦地講論。
漢宣帝,是漢武帝的曾孫。假如有人在你夏侯勝面前指責你祖父或父親的罪惡,而你卻心定神閑地高高興興地聽之任之,那么與禽獸有什么區(qū)別呢?可是夏侯勝卻無所顧忌地當面抨擊皇帝先祖的惡行,這種做法如同是證明自己的父親偷了別人的羊?qū)僬钡男袨?,然而天理卻沒有了。如果他說漢武帝驕縱暴虐并無恩澤于百姓,這是萬代的公論,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那么在以后的朝代,也不怕無人根據(jù)事實來聲討武帝的罪行呀。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史記原文: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以任俠自喜,脫張羽于厄,聲聞梁、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
- 世說新語原文: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潁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從車中謂曰:“吾聞?wù)煞蛱幨?,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zhí)絲婦
- 李廣退敵文言文翻譯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于武成王廟內(nèi),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
- 文言文《赤壁賦》譯文及注釋《赤壁賦》是蘇軾所寫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难晕摹冻啾谫x》譯文及注釋,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文言文翻譯妙法《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而在各類考試時,這“理解基本內(nèi)容”常常以翻
- 《百家姓·畢》 文言文及釋義作者:佚名歷史來源「畢」源出 ;一 ;出自「姬」姓,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文王第十五子被封于畢邑(陜西
- 初中語文要背的文言文在各種語文考試中,文言文知識內(nèi)容占了很大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要背的文言文,歡迎閱讀。1、《論語十則》
- 文言文常見的句式文言文常見的.句式1、判斷句式2、賓語前置3、定語后置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后的現(xiàn)象。定語后置一般有三種情況:1)、
- 厓門吊古記[明]方良永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會縣??h官屬謁既,予進知縣羅僑,語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憤。辦香敬吊,行與子偕
- 高二語文暑假作業(yè)文言文習(xí)題十一年,高后誅淮陰侯(韓信),(黥)布因心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疾,請就醫(yī),醫(y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
- 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專練:魏文候守信魏文候守信①原文文侯與虞人②期獵③。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
- 李胤,字宣伯,遼東襄平人也。胤既幼孤,有識之后,降食哀戚,亦以喪禮自居。又以祖不知存亡,設(shè)木主以事之。由是以孝聞。容貌質(zhì)素,頹然若不足者,而
- 南史原文:王敬則,臨淮射陽人也。性倜儻不羈,好刀劍。元徽二年,隨齊高帝拒桂陽賊于新亭,大破賊水軍。事寧,帶南泰山太守、右俠轂主,轉(zhuǎn)越騎校尉、
- 荀子原文:君子之學(xué)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xué)也,入乎耳,出乎口??诙g則四寸耳,曷足以
- 韓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獵而擾民,下令獵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韓生者止之曰:“王之愛子病三日矣,王心憂之,必不出?!币讯?,或問之曰:“
- 戰(zhàn)國策原文:齊宣王見顏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 杜景儉,少舉明經(jīng),累除殿中侍御史。出為益州錄事參軍。時隆州司馬房嗣業(yè)除益州司馬,除書未到,即欲視事,又鞭笞僚吏,將以示威,景儉謂曰:“公雖受
- 李漁原文:粥飯二物,為家常日用之需,其中機彀,無人不曉,焉用越俎者強為致詞?然有吃緊二語,巧婦知之而不能言者,不妨代為喝破,使姑傳之媳,母傳
- 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文言文選段,完成10-13題。(15分)【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
- 富貴不能滛文言文翻譯富貴權(quán)勢不能使自己的言語舉止過分、超越常理;另一解為”迷惑“,即不受富貴權(quán)勢所迷惑,明道而行正,是現(xiàn)代人見文生意,嚴格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