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閱讀練習(xí)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12 17:00:47
燭之武退秦師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一、在括號內(nèi)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2. 失其所與,不知()
3. 無能為也已()
4. 秦伯說()
二、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古義。
1.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今義:請客的主人或比賽、會議的承辦者
古義:
2. 行李之往來
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古義:
3. 共其乏困今義:疲勞 古義: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義:妻子 古義: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多義詞。
1. 鄙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
2. 焉
焉用亡鄭以陪鄰()
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并解釋。
1.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2. 越國以鄙遠()
3. 既東封鄭()
4. 與鄭人盟()
5. 既東封鄭()
6. 越國以鄙遠()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
1. 夫晉,何厭之有?()
2.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3.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4. 是寡人之過也。()
參考答案
一、1. “共”通“供”;2. “知”通“智”;3. “已”同“矣”;4. “說”通“悅”。
二、1. 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2. 出使的人;3. 缺少(的東西);4. 那人,本文指秦穆公。
三、1. 邊邑,這里用作動詞,以……為邊邑/邊遠的地方/目光短淺/自謙之辭;2. 疑問代詞,何/兼詞,在那里/疑問代詞,哪里。
四、1. 軍,名詞用作動詞,駐軍;2.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邊邑;3. 封,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成為疆界;4. 盟,名詞用作動詞,結(jié)盟;5. 東,名詞做狀語,在東邊;6. 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邊遠的地方。
五、1. 賓語前置句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
2. 狀語后置句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依附于晉的同時又依附于楚。
3. 省略介詞“于”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4. 判斷句這是我的過錯。
參考譯文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编嵅饬?。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编嵨墓f:“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 睜T之武就答應(yīng)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dāng)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jīng)答應(yīng)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滿足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
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誠信的文言文名言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古代起就有很多文言文名言是關(guān)于誠信的,至今對人們具有影響作用。下面小編為你分享的是誠信的文言
- 《師曠問學(xué)》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師曠問學(xué)》選自《說苑·建本》,講述了樂師曠勸晉平公學(xué)習(xí)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師曠問學(xué)》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
- 語文文言文理解試題:辛仲甫傳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義人。仲甫少好學(xué),及長,能吏事,偉姿儀,器局沉厚。周廣順中,郭崇掌親軍,署仲甫掌書記。顯德
- 高中常見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一)判斷句(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也、者;(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3)名詞做
- 語文文言文考點復(fù)習(xí)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復(fù)習(xí)和迎考準(zhǔn)備,確保將所涉及的中考考點全面復(fù)習(xí)到位,讓孩子們充滿信心的步入考場,現(xiàn)特準(zhǔn)備了2017中
- 匡衡的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要求準(zhǔn)確達意,必須遵循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隨意地更換,下面小編整理了于匡衡的
- 行路難文言文原文及譯文行路難·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通:饈;直 通: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
- 文言文常用習(xí)慣句式所謂習(xí)慣句式,是指那些結(jié)構(gòu)比較固定的句式。1、不亦……乎?在這個格式中,“亦”起加強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可譯為“不是
- 宋史原文:祖無擇,字擇之,上蔡人。進士高第。歷知南康軍、海州,提點淮南廣東刑獄、廣南轉(zhuǎn)運使,入直集賢院。時擬封孔子后為文宣公,無擇言:“前代
- 馮恩, 字子仁, 松江華亭人。登嘉靖五年進士, 除行人。出勞兩廣總督王守仁, 遂執(zhí)贄為弟子。擢南京御史。故事, 御史有所執(zhí)訊 踿, 不具獄以
- 齊人攫金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
- 文言文翻譯十大失分點翻譯文言文是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多年來高考的必考點之一。考生在翻譯文言文時,除遵守“信、達、雅”的翻
- 楊繪,字元素,綿竹人。少而奇警,讀書五行俱下,名聞西州。進士上第,通判荊南。為開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諸吏惟日不足,繪未午率沛然。仁宗愛其才
- (程)顥舉進士,調(diào)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發(fā)地得瘞錢,兄之子訴曰:“父所藏。”顥問:“幾何年?”曰:“四十年?!薄氨私杈訋讜r?”曰:
- 明良論龔自珍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歷覽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進之年,而恥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則氣②愈偷。望愈
- 韓晉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為童子時,日誦書數(shù)千言。長以《五經(jīng)》中第,歷肥鄉(xiāng)嘉興主簿、安肅軍司法參軍、平城令、大理詳斷、審刑詳議官,通判應(yīng)天
- 易水送人文言文練習(xí)于易水送人駱賓王此地別燕丹②,壯士發(fā)沖冠③。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④。[注釋]①易水:在今河北易縣,戰(zhàn)國時屬燕(yān)國
- 九年級下冊新課標(biāo)文言文通假字1、公輸盤不說 “說”(yuè) 通“悅” 《公輸》2、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輸》3、子墨
- 新唐書原文:盧懷慎,滑州人。懷慎在童卯已不凡,父友監(jiān)察御史韓思彥嘆曰:“此兒器不可量!”及長,第進士,神龍中,遷侍御史。中宗謁武后上陽宮,后
- 沈德潛原文:人當(dāng)窮時,必有固窮之節(jié)與兼善者天下之志,而不以富貴貧賤、榮辱得喪一毫蒂芥于心。夫然后可以處,可以出,可以歷顛跌頓踣之境,而建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