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瑞州三賢堂記》閱讀答案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3-28 10:53:16
瑞州三賢堂記①
文天祥
瑞有三賢祠堂。三賢,余襄公、蘇文定公、楊文節(jié)公。祠堂舊在水南,景定庚午毀于兵。前守嚴陵方君逢辰,遷之稍西,垂成而去。某為君代,相遇于上饒。君語及斯堂曰:“瑞人之敬三賢也如生,三年無所于祠,意閔閔焉,予是以亟新之也。然涂塈②未畢,像設(shè)未備,子其成之,成則為之記。”
某至郡,既敬奉君之教,遂率諸生行釋菜禮③。而君書三至,諗記之成,某不得辭。
夫瑞為郡,號江西道院。然在汴京盛時為遠小,故余、蘇二公皆以謫至。楊公江西人,雖自蓬監(jiān)出守,殊不薄淮陽也。瑞人矜而相語,概曰:“吾郡以三賢重。余公坐黨范文正;蘇公坐救其兄東坡先生,后又以執(zhí)政坐元祐黨;楊公坐爭張魏公配享事。使此三賢者皆無所坐,安得辱臨吾土!”
噫,甚矣,瑞人之好是懿德也!然三賢所養(yǎng),猶有可得而竊窺者乎?范公忤呂丞相而去也,未幾復(fù)用。襄公自瑞徙泰,乃獨請嶺南便郡④以歸,愈去愈遠,豈非所謂同其退不同其進者耶?蘇公世味素薄,其記東軒,謂顏氏簞瓢之樂,不可庶幾,而日與郡家收錙銖之利,曾不以為屈辱。異時再謫、三徙之余,退老潁濱,杜門卻掃,不怨不尤,使人之意也消。若楊公則肆意吟哦,筆墨淋漓,在郡自為一集,與疇昔道山群賢文字之樂,無以異也。若三賢者,豈以擯斥疏遠累其心哉!
夫擯棄疏遠不以累其心者,其流或至于翛然遠舉,超世遺俗,而三賢又不然。余公用于慶歷,蘇公用于元祐,蹇蹇匪躬⑤,皆在困躓流落之后。楊公當權(quán)奸用事,屢召不起,報國丹心,竟以憂死,凜然古人尸諫之風。嗚呼,此其所以為三賢歟!由前言之,吾知在瑞之時,樂天安土;由后言之,吾知在瑞之時,乃心罔⑥不在王室。嗚呼,此其所以為三賢歟!
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碧饭唬骸半m為之執(zhí)鞭,所欣慕焉?!比鹑酥慈t也,又于此思之,當有以稱方君所為欲記斯堂之意。某與先正,無能為役。
(有刪改)
【注釋】①本文是文天祥擔任瑞州郡守時為“三賢堂”落成而寫的記文。三賢,分別指余靖、蘇轍和楊萬里。當初范仲淹被貶謫瑞州時,余靖說這樣處置會使天下人不敢再進忠言,因而被貶到瑞州掌管酒稅。蘇轍為救蘇軾被貶謫瑞州掌管鹽酒稅。②塈:jì,抹涂屋頂。③釋菜禮:古代祭祀先圣先師的典禮。④便郡:政務(wù)輕簡之郡。⑤蹇蹇匪躬:忠直諫諍。⑥罔:無。
1. 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年無所于祠,意閔閔焉閔 閔:憂慮
B.殊不薄淮陽也 薄:輕視
C.杜門卻掃,不怨不尤 尤:犯錯
D.與疇昔道山群賢文字之樂 疇昔:過去
答案:C
2.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瑞人之敬三賢也 如生吾知在瑞之時
B.故余、蘇二公皆以謫至 報國丹心,竟以憂死
C.子其成之,成則為之記 此其所以為三賢歟
D.然在汴京盛時為遠小 而三賢又不然
答案:B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遷之稍西,垂成而去。
(方君)把祠堂遷到城西,在將要竣工時離任了。
B. 而君書三至,諗記之成,某不得辭。
方君的書信多次到來,勸誡(我)記錄它的落成,我不能夠推辭。
C. 使此三賢者皆無所坐,安得辱臨吾土!
如果這三位賢人都沒有獲罪,又怎么能夠遭受我們這塊土地的侮辱呢!
D. 某與先正,無能為役。
我對于前代的賢臣,連給他們做役使都不配。
答案:C
4.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余襄公、蘇文定公、楊文節(jié)公”中,“襄”“文定”“文節(jié)”分別為三人的謚號。
B. “嚴陵方君逢辰”中,“方君”是人名,“嚴陵”是籍貫,“逢辰”意思是過生日。
C.“噫,甚矣,瑞人之好是懿德也”的正常句式應(yīng)為“噫,瑞人之好是懿德也甚矣”。
D. “太史公曰”,一般放在《史記》文章的結(jié)尾,表達司馬遷對歷史事件及人物的看法。
答案:B
5. 根據(jù)文章四、五段的內(nèi)容,完成下面兩個問題。
①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三賢“樂天安土”和“心罔不在王室”的具體表現(xiàn)。(4分)
“樂天安土” “心罔不在王室”
余公 請求到嶺南過輕簡的生活 即使在困頓的時候,也忠直諫諍
蘇公 ①
楊公 ② ③
參考答案:①蘇公像顏回一樣安貧樂道,過著隱士般的生活;同時身居小官而能盡職盡責;②楊公揮筆作詩吟詠,酣暢淋漓,恣意之態(tài)與過去一樣;③楊公因不滿奸臣當?shù)蓝鴮掖尉懿桓叭危詈髴n心而死,大有古人以死諫君的風骨。
②《岳陽樓記》中最能體現(xiàn)三賢精神品質(zhì)的句子是,。
答案: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6. 請簡要回答文天祥修建三賢堂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要點:完成方君囑托,實現(xiàn)百姓期待,表達作者敬意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譚嗣同傳》文言文全文翻譯《譚嗣同傳》是梁啟超為譚嗣同寫的傳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譚嗣同傳》文言文全文翻譯,歡迎閱讀!譚嗣同傳原文譚君字復(fù)生
- 中考課外的文言文一日一練及之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烏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談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
- 江萬里,字子遠,都昌人。少神雋,有鋒穎,連舉于鄉(xiāng)。入太學(xué),有文聲。召試館職,累遷著作佐郎、權(quán)尚左郎官兼樞密院檢詳文字。知吉州,創(chuàng)白鷺洲書院,
- 文言文斷句題解題方法給文言文斷句,傳統(tǒng)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斷句的基礎(chǔ)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lǐng)會
- 季文子相宣成①,無衣帛之妾②,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 * 乎!”文子曰:“吾亦
- 《郁離子》序徐一夔《郁離子》者,誠意伯劉公在元季時所著之書也。公學(xué)足以探三才之奧,識足以達萬物之情,氣足以奪三軍之帥,以是自許,卓然立于天地
- 文言文閱讀:《劉一儒傳》詩 二 首莫愁工人丑畫身,莫嫌明主遣和親。當時若不嫁胡虜,只是宮中一舞人。(唐·王 睿)寧赴常流終不悔,做成雄鬼亦堪
- 董行成善斷文言文翻譯《董行成善斷》是一篇選自《太平廣記》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講述的是董行成因為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捉拿作奸犯科之人。是怎樣
- 明史原文:顧佐,字禮卿,太康人。建文二年進士。除莊浪知縣。端陽日,守將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難之。持弓矢一發(fā)而中,守將大服。永樂初,入為御史
- 王性常先生傳【明】王陽明王綱字性常,一字德常,弟秉常、敬常,并以文學(xué)知名。性常尤善識鑒,有文武長才。少與永嘉高則誠、族人元章相友善,往來山水
- 東坡食湯餅① 陸游 呂周輔言:東坡先生與黃門公②南遷③相遇于梧、藤間④。道旁有鬻⑤湯餅者,共買
- ①公孫賀字子叔,北地義渠人也。賀祖父昆邪景帝時為隴西守以將軍擊吳楚有功封平曲侯著書十 余篇。②賀少為騎士,從軍數(shù)有功。自武帝為太子時,賀為舍
- 中考語文必背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余幼時即嗜(sh)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yn)冰堅,手
- 初中文言文練習(xí)題及答案長安何如日遠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
- 《王彥與八字軍》文言文習(xí)題王彥既得衛(wèi)州新鄉(xiāng)縣,即傳檄州郡。金人以為大兵之至也,率數(shù)萬眾薄彥壘,圍之數(shù)重,矢注如雨。彥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戰(zhàn),
- 南史原文:始興忠武王憺字僧達。武帝起兵,憺為相國從事中郎,與南平王偉留守。天監(jiān)元年,封始興郡王。時軍旅之后,公私匱乏,憺厲精為政,廣辟屯田,
- 宋史原文:張瓊,大名館陶人。世為牙中軍。瓊少有勇力,善射,隸太祖帳下。周顯德中,太祖從世宗南征,擊十八里灘砦,為戰(zhàn)艦所圍,一人甲盾鼓噪而前,
- 舊唐書原文:李昭德,京兆長安人也。少舉明經(jīng),累遷至鳳閣侍郎。長壽二年,增置夏官侍郎三員,時選昭德與婁師德、侯知一為之。是歲,又遷鳳閣鸞臺平章
- 初中文言文問句的固定句型分享 文言文句型是一個難點,今天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初中文言文問句的固定句型,一起看看吧!一、表示
- 鳴機夜課圖記蔣士銓記母教銓①時,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母手紡績②,口授句讀③。咿唔之聲,與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④,旋復(fù)持兒泣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