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別董大》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03 04:32:17
標簽:
高適《別董大》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边@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xiàn)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huán)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①使我長百獸,今子食②我,是逆天帝命也③。子以我為不信④,吾為子先行⑤,子隨吾后,觀百獸之
- 陳仲鸞同年之父母七十壽序曾國藩天之生賢人也,大抵以剛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渥匀恢?,而無以全其純固之天。即幸而茍延,精理已銷,恒干
- 明史原文:李禎,字維卿,安化人。隆慶五年進士。除高平知縣,征授御史。萬歷初,傅應禎以直言下詔獄,禎與同官喬嚴、給事中徐貞明擁入護視之,坐謫長
- 趙州棘人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文言文,完成1~4題。宋綬,趙州平棘人。綬性孝謹清介,言動有常.。綬幼聰警,額有奇骨,為外祖楊徽之所器愛。綬母亦
- 舊五代史原文:楊凝式,字景度,華陰人也,父涉為唐宰相。唐昭宗朝,登進士第,解褐授度支巡官,再遷秘書郎,直史館。唐末梁初,涉再登臺席,太祖①之
- 王戎早慧文言文翻譯王戎早慧選自《世說新語 雅量第六》 ,下面請看小編帶來的王戎早慧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王戎早慧文言文翻譯王戎(234-30
- 司馬光《涑水記聞》原文: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簾內(nèi)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 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
- 塞翁失馬文言文原文和翻譯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
- 簡短文言文和翻譯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jīng)有了加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簡短文言文和翻譯,
- 南史原文:溉字茂灌,溉少孤貧,與弟洽俱知名,起家王國左常侍。樂安任昉大相賞好,恒提攜溉、洽二人,廣為聲價。除尚書殿中郎,后為建安太守,還為太
- 《舊唐書·殷侑傳》文言文閱讀殷侑,陳郡人。侑為兒童時,勵志力學。及長,通經(jīng)。貞元末,以《五經(jīng)》登第,精于歷代沿革禮。元和中,累為太常博士。時
- 三國志馬超傳文言文練習以及答案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人也。父騰,靈帝末與邊章、韓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騰率眾詣長安。漢朝以遂為鎮(zhèn)西
- 楊覃,字申錫,漢太尉震之后。覃少獻書于嗣王俶,俶私署著作佐郎,從俶歸朝,為禹城尉。太平興國八年,舉進士擢第,授徐州觀察推官,改著作佐郎、知戎
- 侯霸字君房,河南密人也。族父淵,以宦者有才辯,佐右顯等領中書,號曰大常侍。成帝時,任霸為太子舍人。霸矜嚴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產(chǎn)業(yè)。篤志好學
- 文言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賞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先秦:孟子及其弟子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
- 晉書原文:王徽之,字子猷,性卓犖①不羈,初為大司馬桓溫參軍,蓬首散帶,不綜府事。后作桓車騎②騎兵參軍,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
- 潘良貴,字子殘,婺州金華人。以上舍釋褐為辟雍博士,遷秘書郎。時宰相蔡京方以爵祿鉤知名士,良貴屹然特立,親故數(shù)為京致愿交意,良貴正色謝絕。靖康
- 韓偓,字致光,京兆萬年人。擢進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遺,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薦為翰林學士。偓嘗與胤定策誅劉季述,昭宗反
- 高中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高中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文言文是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學好文言文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對學生了解中國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
- 蘇軾《答畢仲舉書》原文及翻譯導語: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