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27 19:27:39
老蘇先生墓志銘
歐陽修
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義修于家,信于鄉(xiāng)里,聞于蜀之人久矣。當至和、嘉祐之間,與其二子軾、轍偕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其所著書二十二篇獻諸朝。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眉山在西南數(shù)千里外,一日父子隱然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辯宏偉,讀者悚然想見其人。既見而溫溫似不能言,及即之,與居愈久,而愈可愛。間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無窮。嗚呼!可謂純明篤實之君子也。
曾祖諱祜,祖諱杲,父諱序,贈尚書職方員外郎。三世皆不顯。職方君三子:曰澹、曰渙,皆以文學舉進士,而君少,獨不喜學,年已壯猶不知書。職方君縱而不問,鄉(xiāng)閭親族皆怪之?;騿柶涔?,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歲余,舉進士再不中,又舉茂才異等不中,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毕と∷鶠槲臄?shù)百篇焚之。益閉戶讀書,絕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經(jīng)百家之說,以考質(zhì)古今治亂成敗、圣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發(fā)。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筆頃刻千言。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蓋其稟也厚,故發(fā)之遲;其志也愨①,故得之精。自來京師,一時后生學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號老蘇以別之。
初,修為上其書,召試紫微閣,辭不至。遂除秘書省校書郎。會太常修纂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祿,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方奏未報而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聞而哀之,特贈光祿寺丞,敕有司具舟載其喪歸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鎮(zhèn)鄉(xiāng)可龍里。君生于遠方而學又晚成,常嘆曰:“知我者唯吾父與歐陽公也。”然則非余誰宜銘?
(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有刪節(jié))
注:①愨:篤實。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聞于蜀之人久矣 聞:聞名
B.間而出其所有 間:間或,斷斷續(xù)續(xù)
C.舉進士再不中 再:又,還
D.遂除秘書省校書郎 除:授于官職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蘇洵“稟厚志愨”的一組是(3分)
①君之行義修于家,信于鄉(xiāng)里,聞于蜀之人久矣
②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
③益閉戶讀書,絕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經(jīng)百家之說
④以考質(zhì)古今治亂成敗、圣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精粹
⑤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⑥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至和、嘉祐年間,蘇君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共同來到京城,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到了蘇洵所寫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薦給朝廷。
B.蘇序?qū)μK洵的學習放任不管,鄉(xiāng)鄰和親戚都去責怪他,有人問他原因,蘇序也只是笑笑而不回答。
C.自從蘇洵來到京城,一時之間,年輕人、求學者都尊崇他的賢能,學習他的文章,并當作典范來效仿。
D.蘇洵跟姚辟一起編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禮》,書編寫好了以后,剛剛上奏朝廷沒有得到答復就因病去世了。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3分)
(2)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悉取所為文數(shù)百篇焚之。(4分)
(3)以其父子俱知名,故號老蘇以別之。(3分)
參考答案
5.(3分)C(再:兩次)
6.(3分)D (①是稱贊蘇洵的品行;⑥是蘇洵的政績)
7.(3分)B (“責怪”錯)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他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而且都是很高的等第,也都憑借文學才華被當時的人們稱贊。
(3分,“舉”、“稱”、被動句式各1分)
(2)回家后感嘆道:“這些都不值得我學習?!庇谑前炎约合惹皩懙臄?shù)百篇文章全部拿來燒掉。
(4分,“足”、“ 悉”、“所為文”、定語后置句式各1分)
(3)因為他們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稱他“老蘇”來區(qū)別他們。(3分,兩個“以”“號”各1分)
參考譯文:
蜀地有一個姓蘇的君子,名洵,字明允,是眉州郡眉山縣人。蘇君的品行德義在家里修養(yǎng)而成,影響到家鄉(xiāng),聞名于整個蜀郡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在至和、嘉祐年間,蘇君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共同來到京城,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到了蘇洵所寫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薦給朝廷。文章流傳出來以后,公卿士大夫爭相傳看。他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而且都是很高的等第,也都憑借文學才華被當時的人們稱贊。眉山縣在京城西南數(shù)千里以外的地方,一天之內(nèi)父子三人由默默無名而轟動了整個京城,而蘇氏的文章于是傳遍全國。蘇君的文章言辭雄辯,宏大雄偉,讀他文章的人都感到驚異而想見到他,等見到他以后,發(fā)現(xiàn)他是一位溫和似乎不善言談的人,等與他相處以后才發(fā)現(xiàn),跟他相處得越長,就越感到他的可愛。他間或拿出寫的文章給人看,越是問他越是發(fā)現(xiàn)他的學問無窮無盡。唉!可以說是一位純樸賢明忠厚老實的君子了!
蘇君的曾祖父名叫蘇祜,祖父叫蘇杲,父親叫蘇序,朝廷追贈蘇序尚書職方員外郎的官銜。這三代都沒有在仕途上顯耀。職方君蘇序有三個兒子:蘇澹、蘇渙,都憑借文學才華中了進士,而蘇君最小,唯獨(他)不喜歡學習,已經(jīng)成人后還不知道讀書。職方君蘇序?qū)λ湃尾还埽l(xiāng)鄰和親戚都感到奇怪。有人問他原因,職方君蘇序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蘇君也是依然如故。到27歲時才發(fā)奮努力學習,謝絕了先前交往的伙伴,關(guān)起門來讀書寫文章。一年后,去考進士連考兩次都沒考中,又考秀才異等也沒有考中, 回家后感嘆道:“這些都不值得我學習?!庇谑前炎约合惹皩懙臄?shù)百篇文章全部拿來燒掉,閉門讀書越發(fā)用功,有五六年時間不動筆寫文章,于是深入地探究了六經(jīng)和百家的學說,在探究古今安定動亂成功失敗的經(jīng)驗和圣賢的人仕途失意得意出仕隱居原因的時候,獲得了它們的精華,涵養(yǎng)積蓄豐富,但抑制著不表達出來。這樣很長時間后,自己感慨地說:“可以了!”頃刻之間下筆千言,文章縱橫馳騁,思路開闔自如,必定達到深入細微的地方才停下來。大概是他稟賦深厚,所以才華表現(xiàn)出來得晚;他的心志篤實,所以學到的東西精深。從他來到京城,一時之間,年輕人、求學者都尊崇他的賢能,學習他的文章,并當作典范來效仿。因為他們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稱他“老蘇”來區(qū)別他們。
起初,我替他將書獻給朝廷,皇上召見他在紫微閣考試,他推辭沒有去。于是任命他做秘書省校書郎。恰逢太常寺編纂建隆年間以來的禮書,就任命他為霸州文安縣主簿,讓他領取朝廷的俸祿,與陳州項城縣令姚辟一起編纂禮書,編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禮》。書編寫好了以后,剛剛上奏朝廷還沒有得到答復就因病去世了,確切時間是治平三年四月戊申日,享年五十八歲?;噬下牭较⒑蠛鼙瘋氐刈焚浰獾撍仑┑墓巽?,命令官吏準備船只運載他的靈柩回到四川。治平四年十月壬申日安葬在彭山縣安鎮(zhèn)鄉(xiāng)可龍里。蘇君生在邊遠的地方而且又功成名就得很晚,常常嘆息說:“了解我的人只有我的父親和歐陽公??!”既然如此,那么除了我誰還適合給他寫墓志銘呢?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孔文仲,字經(jīng)父,臨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問學,號博洽。舉進士,南省考官呂夏卿,稱其詞賦贍麗,策論深博,文勢似荀卿、楊雄,白主司,擢
- 張肯堂,字載寧,松江華亭人。天啟五年進士。授??h知縣。崇禎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賊陷鳳陽,條上滅賊五事。俄以皇陵震驚,疏責輔臣不宜作秦越之視
- 《愛蓮說》知識點整理《愛蓮說》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
-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 (曹操《觀滄?!罚?)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 (諸葛亮《出師表》)(
- 內(nèi)翰沈公墓志銘王安石公姓沈氏,字文通,世為杭州錢塘人。初以祖蔭補郊社齋郎,舉進士于廷中為第一,大臣疑已仕者例不得為第一,故以為第二,除大理評
- 姚南仲,華州下邽人。乾元初,擢制科①,授太子校書。遷累右補闕。大歷十年,獨孤皇后崩,代宗悼痛,詔近城為陵,以朝夕臨望。南仲上疏曰:“臣聞人臣
- 馮婉貞勝英人于謝莊〔清〕徐珂咸豐庚申,英法聯(lián)軍自海入侵,京洛騷然。距圓明園十里,有村曰謝莊,環(huán)村居者皆獵戶。中有魯人馮三保者,精技擊。女婉貞
- 世說新語文言文閱讀附答案閱讀【甲】【乙】兩文,完成16-21題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校李傳鵬【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
- 語文文言文練習題與答案三、(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海塘記宋.王安石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
- 桓榮字春卿,沛郡龍亢人也。少學長安,事博士九江朱普。貧窶無資,??蛡蛞宰越o,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園。至王莽篡位乃歸。會朱普卒,榮奔喪九江,
- 語文文言文翻譯技巧分享句子翻譯是文言文考查的重點,翻譯時要落實到字詞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譯有兩種形式:一是直譯,即用現(xiàn)代漢語對原文進行機械地對
- 袁煒字懋中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我們要學習的,各位,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袁煒字懋中文言文翻譯,歡迎各位閱讀。袁煒字懋中文言文翻譯【原文】袁煒,字懋
- 白居易原文:古之達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書,嵇中散嗜琴,靖節(jié)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無文無聲,無臭無味,與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
- 李濤,字信臣,京兆萬年人。后唐天成初,舉進士甲科,晉天福初,改史館修撰。晉祖幸大梁,張從賞以盟津叛,陷洛陽,扼虎牢。故齊王全義子張繼祚者實黨
- 文言文戰(zhàn)國策·魏四·周肖謂宮他譯文周肖謂宮他曰:“子為肖謂齊王曰,肖愿為外臣。令齊資我于魏?!睂m他曰:“不可,是示齊輕也。夫齊不以無魏者以害
- 中考語文文言文四大應對訣竅介紹中考文言文四大應對訣竅:注重課內(nèi)字詞的積累、翻譯需把握特殊句式、通過閱讀來鞏固積累。在中考的語文考試中,文言文
- 原文:晉王羲之,字逸少,曠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于其父枕中,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②?”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
- 屈原的《離騷》原文【家世生平】帝高陽之苗裔兮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親字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 攝提那年正當孟陬啊,惟
- 文言文倒裝句句式文言文倒裝句句式1現(xiàn)代漢語中的倒裝句是為了適應修辭表達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裝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譯時有時要作適當?shù)?/div>宗儀與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難倒了很多人,關(guān)于宗儀與文言文怎么翻譯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宗儀與文言文翻譯,希望能幫到大家!宗儀與文言文原文吾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