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曹州離狐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20 00:19:36
李績,曹州離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為左武侯大將軍。密后為王世充所破,擁眾歸國,績猶據(jù)密舊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謂長史郭孝恪曰:“魏公既歸大唐,今此人眾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獻(xiàn)之,則是利主之?dāng)?,自為己功,以邀富貴,是吾所恥。今宜具錄州縣及軍人戶口,總啟魏公,聽公自獻(xiàn),此則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啟密。使人初至,高祖聞無表,惟有啟與密,甚怪之。使者以績意聞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績感德推功,實純臣也?!卑莶讨菘偣埽n姓李氏,附屬籍于宗正。封其父蓋為濟(jì)陰王,固辭王爵,乃封舒國公,授散騎常侍。尋加績右武侯大將軍,及李密反叛伏誅,績發(fā)喪行服,備君臣之禮,表請收葬。高祖遂歸其尸。于是大具威儀,三軍縞素,葬于黎陽山。禮成,釋服而散,朝野義之。
尋為竇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歸京師。從太宗征王世充、竇建德,平之。貞觀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號為稱職,突厥甚加畏憚。太宗謂侍臣曰:“隋煬帝不解精選賢良,鎮(zhèn)撫邊境,惟遠(yuǎn)筑長城,廣屯將士,以備突厥,而情識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績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遠(yuǎn)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shù)千里長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績?yōu)殚L史。累封英國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書,兼知政事。
績時遇暴疾,驗方云須灰可以療之,太宗自剪須為其和藥??冾D首見血,泣以陳謝。太宗曰:“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笔吣辏咦诰觕hun6*宮,轉(zhuǎn)太子詹事,加特進(jìn),仍知政事。太宗又嘗宴,顧績曰:“朕將屬以孤幼,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于李密,今豈負(fù)于朕哉!”績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貝委信如此。
績每行軍,用師籌算,臨敵應(yīng)變,動合事機(jī)。自貞觀以來,討擊突厥、頡利及薛延陀、高麗等,并大破之。太宗嘗日:“李靖、李績二人,古之韓、白、衛(wèi)、霍豈能及也!”
(選自《貞觀政要》)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情識之惑,一至于此 一:竟然
B.朕將屬以孤幼 屬:托付
C.討擊突厥、頡利及薛延陀、高麗等,并大破之 并:并且
D.績雪涕致辭 雪:擦拭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績對主上“忠誠”的一組是
①總啟魏公,聽公自獻(xiàn) ②固辭王爵,乃封舒國公
③績發(fā)喪行服,備君臣之禮 ④遂得突厥畏威遠(yuǎn)遁
⑤用師籌算,臨敵應(yīng)變,動合事機(jī) ⑥于是大具威儀,三軍縞素
A.②③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績最初輔佐李密,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后,(李密)歸順了唐朝;而李績?nèi)哉紦?jù)李密原來控制的十個郡。
B.李績把自己占據(jù)的州縣的百姓及士兵登記造冊,并全部稟告給李密,讓他自己獻(xiàn)出這些土地和民眾,把功勞留給李密。
C.李績行軍打仗,善于謀劃,遇敵隨機(jī)應(yīng)變,在討擊外族的作戰(zhàn)中大獲全勝;太宗稱贊李績就是古代的名將韓信、白起、衛(wèi)青、霍去病也比不上他。
D.李績深受太宗恩遇,太宗先后封他右武侯大將軍、并州都督、兵部尚書等職;李績突發(fā)重病,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須,為其和藥。
11.把第1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澤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禮成,釋服而散,朝野義之(5分)
(2)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5分)
參考答案
8、C (并,一并、全都)
9、B (②是說他父親李蓋,④是說他善于戍邊,有威勢,⑤是說他善于用兵)
10、D(封他右武侯大將軍的是高祖,非唐太宗)
11、(1)葬禮完畢,脫去喪服解散,朝廷內(nèi)外都認(rèn)為李績重情義。(“成、釋、朝野、義之(認(rèn)為他重情義(講道義)”各1分,語句通暢1分)
(2)不一會李績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蓋在他身上,他就是這樣地被重用和信任。(“俄、御服:名詞作狀語(把御服……)、覆、見”各1分,語句通暢1分)
【參考譯文】
李績,曹州離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將軍。李密后來被王世充打敗,帶領(lǐng)兵眾去歸降唐朝。李績?nèi)該?jù)有李密原來控制的10個郡。武德二年,李績對長史郭孝恪說:“魏公李密已經(jīng)歸順大唐,這些郡的百姓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獻(xiàn)給大唐,那就是樂于主子的失敗,來自己居功,以謀求富貴,我感到可恥?,F(xiàn)在應(yīng)該完整地登錄州縣百姓和軍人戶口,一并報送魏公,由魏公自己來獻(xiàn)給朝廷,這就是魏公的功勞了,不是很好嗎?”于是派使者報送李密。使者剛到長安,唐高祖聽說沒有表奏,只有報告給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績的用意奏報,高祖才很高興地說:“徐績感故主之德,給故主推功,真是純臣啊!”任命他做蔡州總管,賜姓李氏,把戶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親徐蓋為濟(jì)陰王,徐蓋堅決辭謝王爵,就改封舒國公,授與散騎常侍的官職。不久加授李績?yōu)橛椅浜畲髮④?。到李密反叛被誅,李績?yōu)樗l(fā)喪并穿上喪服,具備君臣的禮節(jié),上表請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遺體交給他。于是他大規(guī)模地準(zhǔn)備儀仗,全軍都穿上白色的喪服,將李密安葬在黎陽山;葬禮完畢,脫去喪服解散,朝廷內(nèi)外都認(rèn)為李績重情義。
不久,受到竇建德的攻擊,李績被竇建德俘虜,又自己逃出來回到京師。跟隨太宗征討王世充、竇建德,把他們打敗。貞觀元年,李績被任命為并州都督,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大家都說他稱職,突厥對他十分畏懼。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隋煬帝不懂得精選賢良,鎮(zhèn)撫邊境,只去遠(yuǎn)筑長城,派大批將士屯駐,來防范突厥,見識糊涂,竟到了這種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績鎮(zhèn)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遠(yuǎn)逃,邊塞城垣安寧,豈不勝過幾千里的長城嗎?”后來并州改設(shè)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績?yōu)殚L史,加封到英國公。他在并州鎮(zhèn)守了16年,召回任命為兵部尚書,兼知政事。
李績有次突然重病,驗方上說用胡須燒的灰可以治好,太宗親自剪下自己的胡須給他和藥。李績叩頭出血,哭著謝恩。太宗說:“我這是為社稷打算,不用感謝。”貞觀十七年,高宗還在東宮時,調(diào)任李績?yōu)樘诱彩?,追加特進(jìn)的待遇,仍擔(dān)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設(shè)宴,宴席上,太宗回頭對李績說:“我想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給你,考慮下來沒有再比你合適的人選。你過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會辜負(fù)我呢!”李績擦著眼淚回話,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來。不一會李績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蓋在他身上,他就是這樣地被重用和信任。
李績每次行軍作戰(zhàn),用兵籌劃,臨敵應(yīng)變,都能做得很確當(dāng)。從貞觀以來,李績奉令付伐突厥頡利可汗和薛延陀、高麗等,都把他們打得大敗而逃。太宗曾說:“李靖、李績二人,古代的名將韓信、白起、衛(wèi)青、霍去病豈能比得上啊!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明史原文:湯鼐,字用之,壽州人。成化十一年進(jìn)士。授行人,擢御史。孝宗嗣位,首劾大學(xué)士萬安罔上誤國。明日,宣至左順門。中官森列,令跪。鼐曰:“
- 戰(zhàn)國策原文:范子因王稽入秦,獻(xiàn)書昭王曰:“臣聞明主蒞正,有功不得不賞,有能者不得不官;勞大者其祿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眾者其官大。故不能’者
- 四知原文: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dāng)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
- 熊鼎,字伯穎,臨川人。元末舉于鄉(xiāng),長龍溪書院。江西寇亂,鼎結(jié)鄉(xiāng)兵自守。陳友諒屢脅之,不應(yīng)。鄧愈鎮(zhèn)江西,數(shù)延見,奇其才,薦之。太祖欲官之,以親
- 文言文斷句讀文段:文言文斷句,傳統(tǒng)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時教學(xué)中,我們就重視文言文的誦讀,目的就在于能通過熟讀培
- 高考文言文翻譯技巧遇到難以理解的詞語一、善于聯(lián)系,做到知識遷移1. 聯(lián)系課文??荚囍杏龅降脑~語,大多在課文中出現(xiàn)過,因此,遇到詞義不理解,首
- 顏回好學(xué)原文回年二十九,發(fā)盡白,蚤死??鬃涌拗畱Q,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濒敯Ч珕枺骸暗茏邮霝楹脤W(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
- 《望江南》(梳洗罷) 晚唐 溫庭筠1、詞中寫思婦晚妝初罷即登樓望江,等待征人歸來的詞句是:2、詞中通過眼中所見,烘托出一種空曠無
- 蘇軾《王定國詩集敘》原文及翻譯導(dǎo)語:蘇軾的文學(xué)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xiàn),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
- 玄宗在東都,宮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裴稷山、張曲江諫曰:“百姓場圃未畢,請候冬間。”是時,李林甫初拜相。竊知上意,及罷退
- 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人。魏中書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躍。七歲遭喪,居處禮度,有若成人。九歲,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鑒識,清凈寡欲,與物無競,深
- 資治通鑒原文:孟嘗君聘于楚,楚王遺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謂孟嘗君門人公孫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茍傷之毫發(fā),則賣妻子不足償也。足下能使仆
-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chǔ)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jīng)有了加工,看看下面的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吧!
- 祭石曼卿文文言文解析 作者: 歐陽修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fù)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
- 蘇緘,字宣甫,泉州晉江人。舉進(jìn)士,調(diào)廣州南海主簿。州領(lǐng)蕃舶,每商至,則擇官閱實其貲,商皆豪家大姓,習(xí)以客禮見主者,緘以選往,商樊氏輒升階就席
- 禹鑿龍門文言文神話故事附譯文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來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
- 《鄭人逃暑》文言文賞析鄭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3]衽[4]以[5]從陰。及[6]至[7]暮[8],反[9]席[1
- 陳情表的文言文翻譯《陳情表》是李密寫給晉武帝的一份公文,也是我國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奇文”。今天小編為大家準(zhǔn)備了陳情表的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 新五代史原文:王環(huán),鎮(zhèn)州真定人也。以勇力事孟知祥為御者,及知祥僭號于蜀,使典衛(wèi)兵。晉開運之亂,秦、鳳、階、成入于蜀,孟昶以環(huán)為鳳州節(jié)度使。周
- 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分析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