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白云先生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8-30 01:04:34
白云先生傳
〔清〕方苞
張怡,字瑤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總兵登榮,毛文龍將卒反,誘執(zhí)巡撫孫元化,可大死之。事聞,怡以諸生授錦衣衛(wèi)千戶。甲申,流賊①陷京師,遇賊將,不屈,械系。將肆掠,其黨或義而逸之。久之,始歸故里,其妻已前死,獨身寄攝山②僧舍,不入城市,鄉(xiāng)人稱白云先生。
當是時,三楚、吳越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相高。惟吳中徐昭發(fā)、宣城沈眉生躬耕窮鄉(xiāng),雖賢士大夫不得一見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傳人間。先生則躬樵汲,口不言《詩》《書》,學士詞人無所求取,四方冠蓋往來,日至茲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與余處士公佩,歲時問起居,入其室,架上書數十百卷,皆所著經說及論述史事。請貳之④,弗許,曰:“吾以盡吾年耳,已市二甕,下棺,則并藏焉?!弊淠臧耸邪耍缴H故,夙市良材,為具棺槨。疾將革⑤,聞而泣曰:“昔先將軍至命危城,無親屬視含殮,雖改葬,親身之椑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顧視從孫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時先君子適歸皖桐,反,則已渴葬⑦矣?;蛟粫讶雺浚换蛟唤浾f有貳,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詔修三禮,求遺書,其從孫某以書詣郡,太守命學官集諸生繕寫,久之未就。
先生之書,余心向之,而懼其無傳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終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鄉(xiāng)之后進有所感發(fā),守藏而傳布之,毋使遂沉沒也。
(選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賊:對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誣稱。②攝山:山名,在江蘇江寧縣東北。③楮墨:紙和墨,泛指有文字的東西。④貳之:重抄一本成為兩份。⑤革:危急。⑥親身之椑:貼身之棺。古人的棺槨有好幾層,棺為最里層的棺。⑦渴葬:古禮,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異。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毛文龍將卒反 將:率領
B.先生則躬樵汲 樵:木柴
C.平生親故,夙市良材 市:購買
D.顧視從孫某,趣易棺 趣:催促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三楚、吳越耆舊多立名義,以文本相高 ②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B.①日至茲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②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
C.①已市二甕,下棺,則并藏焉 ②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D.①其從孫某以書詣郡 ②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白云先生的父親張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擔任登萊總兵,后來死于毛文龍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為父親卓著的戰(zhàn)功被朝廷任命為錦衣衛(wèi)千戶長。
B.三楚、吳越的前朝遺老多立名義,以文章經術相互標榜,白云先生卻隱居山中,閉口不談《詩》《書》,以致來到山中的顯貴都不知道山中有這么個人。
C.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這篇文章能對當地的后學者有所啟發(fā),守護珍藏白云先生遺留下來的豐富的著作并傳布它,不要使這些著作湮滅失傳。
D.文章選材詳略得當,對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經歷著墨不多,對白云先生著書數百卷,但不想流傳于世等事件則寫得較詳細,這樣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甲申,流賊陷京師,遇賊將,不屈,械系。將肆掠,其黨或義而逸之。
(2)歲時問起居,入其室,架上書數十百卷,皆所著經說及論述史事。
參考答案:
4.(3分)B(樵:應為名詞活用為動詞,作“砍柴”解。)
5.(3分)B(B第一個“而”表示轉折關系,“卻”;第二個“而”表示修飾關系,不譯。A兩個“以”都是介詞,“用”;C兩個“則”都是連詞,“那么”“就”;D兩個“其”都是代詞,“他的”。)
6.(3分)A(“因為父親卓著的戰(zhàn)功”無中生有,朝廷是因為他父親的忠誠才任命他為千戶長)
7.(10分)①甲申年,農民起義軍攻陷京城,張怡與義軍將領遭遇,他毫不屈服,被拘禁了起來。將領肆意拷問他,他同黨中有人認為張怡有義氣而放走了他。(5分)②每年按時向白云先生請安問候,走進他的房間,發(fā)現(xiàn)書架上有上百卷書,都是他所撰寫的闡發(fā)儒家經典及論述歷史事件的論著。(5分)
【參考譯文】
張怡,宇瑤星,原名鹿征,上元人。父親張可大,明末任登萊總兵,適逢毛文龍率領士兵反叛,誘捕了巡撫孫元化,張可大死于這件事。事情報到朝廷,張怡以生員的身份被任命為錦衣衛(wèi)千戶長。甲申年,農民起義軍攻陷京城,張怡與義軍將領遭遇,他毫不屈服,被拘禁了起來。將領肆意拷問他,其同黨有人認為張怡有義氣而放走了他。過了很久,他才回到家鄉(xiāng),在此之前,他的妻子已經死了,他獨身寄居在攝山的寺院里,不進城市,鄉(xiāng)親們稱他為白云先生。
當時,三楚、吳越的前朝遺老多立名義,以文章經術相互標榜。只是吳中的徐昭發(fā)、宣城的沈眉生躬身耕種于窮鄉(xiāng)僻壤,即使是賢明的士大夫也難得見上一面,但他們尚且有文章在世上流傳的。張先生則親自砍柴擔水,閉口不談詩書,學士詞人無法索到他的只字片紙,各地的顯貴往來,每天到攝山,卻不知道山中有這么個人。我父親和余公佩處士,每年按時向白云先生請安問候,進到他的房間,發(fā)現(xiàn)書架上有上百卷書,都是他所撰寫的闡發(fā)儒家經典及論述歷史事件的論著。請求抄錄副本,他沒有同意,并且說:“我著書打發(fā)我的年歲而已,已買了兩個甕壇,我死后下棺安葬就將書一并埋掉?!彼耸藲q去世。平生的親戚朋友,都想極力為他購買上等 木材打造棺材。在病危時,他聽說這事后哭著說:“當年,我父親在城池被攻破時死去,沒有親屬在旁為他收殮。后來雖然改葬,但他自己準備的棺木不能替換上了,我能忍心這樣做嗎?”他看著某位從孫,催促他趕緊把棺材換過來,定好附身的壽衣壽被后,他才氣絕而死。當時,我父親適好回安徽桐城,返回時白云先生已經急急安葬了。有人說他的書已隨葬;有的說經學著作還有副本,還保存在他家里。乾隆三年,詔定修訂《禮儀》《周禮》《禮記》,訪求遺書,他的某一位從孫獻給了知府,知府令學官組織生員謄寫, 過了好久都沒有謄寫完。
白云先生的著作,我十分向往,擔心失傳已經好久了。幸虧他的家人獻了出來,但我始終沒能看過一眼。因此,我寫了這篇文章,希望對當地的后學 者有所啟發(fā),守護珍藏遺書并傳布它,不要使它湮滅失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清史稿原文:紀昀,字曉嵐,直隸獻縣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再遷左春坊左庶子。京察,授貴州都勻府知府。高宗以昀學問優(yōu),加四品
- 張岱原文:魚肉之物,見風日則易腐,入冰雪則不敗,則冰雪之能壽物也。今年冰雪多,來年谷麥必茂,則冰雪之能生物也。蓋人生無不藉此冰雪之氣以生,而
- 沈陽小升初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高陽應造屋【原文】高陽應將為室家①,匠②對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將撓⑤。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
- 四明山道士葉沈,囊出古畫,畫有桃源圖,圖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記》,分靈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趨流,勢與江河同。有深而綠,淺而白。白者激
- 梁書原文:張率,字士簡,吳郡吳人。祖永,宋右光祿大夫。父環(huán),齊世顯貴,歸老鄉(xiāng)邑,天監(jiān)初,授右光祿,加給事中。率年十二,能屬文,常日限為詩一篇
- 王羲之愛鵝原文:選自《晉書》列傳第五十?!稌x書》(王羲之) * 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
- 初中文言文復習知識要點莊辛說楚襄王《戰(zhàn)國策》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
- 文言文閱讀理解模擬題元絳,字厚之,其先臨川危氏。唐末,曾祖仔倡聚眾保鄉(xiāng)里,進據信州,為楊氏所敗,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吳越至丞相,遂為
-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jié)儉力行重于齊。既
- 《百家姓·沃》文言文《百家姓·沃》作者:佚名歷史來源1、源出子姓,商王沃丁的后人,以祖名為氏。起源于商代,殷商的第六世帝王名沃丁,是太甲的兒
- 明史原文: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進士授御史天順初奉敕撫定貴州蠻還巡按畿內成化初用薦超遷浙江按察使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敵騎出沒塞
- 《唐文送石處士序》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河陽軍節(jié)度御史大夫烏公,為節(jié)度之三月,求士于從事之賢者,有薦石先生者。
- 中考文言文重點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三峽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
- 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
- 《素書本德宗道》文言文原文及翻譯《素書本德宗道》作者:黃石公夫志,心獨行之術。長沒長于博謀,安沒安于忍辱,先沒先于修德,樂沒樂于好善,神沒神
- 王安石原文:故散騎常侍徐公鉉奉太宗命撰《江南錄》,至李氏亡國之際,不言其君之過,但以歷數①存亡論之。雖有愧于實錄,其于《春秋》之義②,箕子之
- 三國志原文:曹仁字子孝,太祖從弟也。豪杰并起,仁亦陰結少,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間,遂從太祖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仁數有功,拜廣陽太守。太
- 史記原文: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國君
- 李鴻章家書——致瀚章兄來函由清江至鎮(zhèn)搭輪船赴鄂,擬五月初七接篆,川費不足,借用弟與省齋各二千金,俟到任陸續(xù)繳呈老母收存。將來此項歸還,乞稟母
- 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譯《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