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節(jié)寰袁公傳》“袁公可立,字禮卿”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8-04 15:48:39
袁公可立,字禮卿,以英年成進士,理蘇郡報最①,召入西臺。既上稍厭諸激聒,政府動以“賣直沽名”抑正論。公乃抗疏曰:“近年以來,議論繁多言詞激切致干圣怒廢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為賣直沽名夫賣直者退則不直者進沽名者斥則毀名者庸。”抗疏歸。
凡公值事,多長算,得大體,洞于要會。方為蘇理時,湖州董宗伯以厚貲為亂民所窘,哄甚,兩臺檄公解之。公至,即博收訟牒下各縣以殺其勢,徐取一二倡亂者抵法,事遂定。
又值倭警,吳中豪子弟王士繡、喬一琦輩馳驟自命,怨家詆為不軌。兩臺急诇之。公獨謂是狂生,無他。卒讞不得實,乃已。眾謂公長者也。
及在登萊,方元宵宴客,有傳遼將李性忠與張爾心謀叛者,諸監(jiān)司怖甚。公問沈帥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狀?”沈帥百口保其無他。公曰:“吾固知其無他,但且令釋兵柄安坐耳?!庇谑枪?sup>②再見之矣。
又公為蘇理時,以汛期出海澨③。有李弁者邀公飲,示三倭刀。公諦視還之。后半載,報海上擒倭二十人,覆夷器,則三刀俱在。公心疑之。亡何而琉球貢使至,稱數(shù)月前有飄舟墜此岸,出其人視之,則皆琉球也。眾咸謂公神明。
又公為蘇理時,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中丞露章劾之。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筆,公伸牘盡雪其冤,同列為縮項。公曰:“吾自任之!吾奈何以上臺故誣賢太守?”讞成,對中丞誦之,其聲瑯瑯。中丞愧甚,舉屏自障。公讀法聲益厲,中丞遂自劾去。眾咸謂公強項也。
及在御史臺,值他御史觸上怒,將廷杖,諸御史詣?wù)蛏炀龋o臣以上意為辭。公于末坐抗聲曰:“特相公不肯耳!”輔臣拂然。先是雷震景德門,公上疏陳闞政,如郊祀、講朝六七大事,章未下。政府用是謫公,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救之罔效也!
壽至七十有二卒。卒之前夕,有巨星隕西南,墜地有聲。
(節(jié)選自《明史·節(jié)寰袁公傳》,有刪改)
【注】①報最:舊時長官考察下屬,把政績最好的列名報告給朝廷。②整暇:形容既嚴謹而又從容不迫。③海澨:海濱之意。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議論繁多/言詞激切致干圣怒/廢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為賣直沽名/夫賣直者/退則不直者進/沽名者/斥則毀名者庸/
B.議論繁多/言詞激切/致干圣怒/廢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為賣直沽名夫/賣直者退/則不直者進/沽名者斥/則毀名者庸/
C.議論繁/多言詞/激切致干/圣怒/廢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為賣直沽名/夫賣直者/退則不直者/進沽名者/斥則毀名者庸/
D.議論繁多/言詞激切/致干圣怒/廢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為賣直沽名/夫賣直者退/則不直者進/沽名者斥/則毀名者庸/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書直言。如“匡衡抗疏功名薄”中,以“匡衡抗疏”暗指自己因抗疏觸怒皇上。
B.訟牒,訴狀,封建社會打官司的文書。訟,訴訟;牒,訴狀,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來文書。
C.琉球,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出使琉球群島,詔書中稱其琉球,當(dāng)時的琉球?qū)嶋H上是中國的屬國。
D.御史,古代行政官職,自秦朝至清朝,專為史官性質(zhì)的官職,是負責(zé)掌管文書、記錄時事的官吏。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袁公年輕時考中進士,任蘇州府推官,官員考察時政績第一,被召入西臺。當(dāng)時皇上不喜歡大臣頻繁議論朝政,袁公卻直言上疏,得罪皇帝而罷官。
B.袁公為官時,倭寇出沒,吳中一帶豪俠青年王士繡、喬一琦等人迅速集結(jié),以保家護國自許,卻遭到仇家誣告而入獄。袁公替他們辯解,從而洗清了冤屈。
C.袁公在蘇州府任職期間,中丞因郡守石昆玉忤逆了他,竟然公開奏章內(nèi)容來彈劾陷害石昆玉,袁公不畏權(quán)勢,秉公執(zhí)法,為石昆玉雪冤,中丞終自離職。
D.袁公曾上疏針砭朝政時弊,抨擊京郊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講讀等六七項大事,加之觸怒輔臣,而被貶職,再用再貶.最后竟然被削職為民。
7.把下列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筆,公伸牘盡雪其冤,同列為縮項。(5分)
(2)值他御史觸上怒,將廷杖,諸御史詣?wù)蛏炀?,輔臣以上意為辭。(5分)
參考答案
4. D(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虛詞、特殊句式等斷句。如,句中的“圣怒”“ 夫賣直者退”等詞語,都是斷句的重要參考因素。)
5. D(御史,古代行政官職,自秦朝至清朝,專為監(jiān)察性質(zhì)的官職,負責(zé)監(jiān)察朝廷、諸侯的官吏。)
6.B(“后來是袁公替他們辯解,從而洗清了冤屈”錯,根據(jù)原文,是認為他們不過是狂放不羈的青年,沒有其他事情。后來經(jīng)過兩臺官員審查,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事情才停止。)
7.(10分)(1)事情交付四郡處理,四郡的官員推舉袁公執(zhí)筆(處理此事),袁公依法書寫供狀為石昆玉洗雪冤屈,同僚們都十分害怕。(譯出大意給2分;“下”“秉筆”“雪”,每譯對一處給1分)
(2)碰到別的御史觸怒了皇帝,將要受到廷杖的責(zé)罰,各位御史都到內(nèi)閣為這位御史求情,輔臣把皇帝的意思作為理由拒絕了。(譯出大意給2分;“詣”“以”“辭”,每譯對一處給1分)
【參考譯文】
袁公名可立,字禮卿,年輕時考中進士,(擔(dān)任蘇州府推官)治理蘇州,官員考察時以政績第一上報朝廷,被召入西臺(官署名)。這時候皇上有些厭惡大臣頻繁地議論朝政,朝廷動不動就以“賣直沽名”壓制正當(dāng)?shù)难哉?。袁可立直言上疏道:“近年來,大臣們的言論很多,言辭激烈直率,以致觸怒了皇上,因此罷黜的官員不下一百人,而且都說是‘賣直沽名’。這些正直敢言的官員都被斥退,而不正直的人卻能得到升遷;愛惜名節(jié)的官員遭罷免,而壞名聲的官員卻能得到重用?!币蛑毖钥故瑁ㄔ饬T官)歸里。大凡袁可立經(jīng)手處理事情,都有長遠的考慮和安排,深得事物的要領(lǐng)和精髓。
袁可立為蘇州府推官時,浙江湖州罷官在家的前禮部尚書董份,因為廣斂資財被亂民圍攻,鬧得非常厲害,兩臺官員下文書授權(quán)袁可立處理此事。袁可立到任后,立即廣泛收集訴狀分發(fā)到各縣衙門以削弱哄亂的聲勢,然后緝捕一兩個帶頭鬧事的人依法處理,事件很快得到平息。
正當(dāng)倭寇出沒戰(zhàn)備吃緊的時候,吳中一帶豪俠青年王士繡、喬一琦等人自命保家護國,他們的仇家向官府誣告他們圖謀叛亂。兩臺官員馬上對他們偵查勘問。唯獨袁公認為他們不過是狂放不羈的青年,沒有其他事情。后來經(jīng)過審查果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事情才停止。大家一致認為袁可立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
袁可立在登萊的時候,正值元宵節(jié)大宴賓客,忽然有報說遼將李性忠與張爾心要謀反,眾位負責(zé)監(jiān)察之責(zé)的官員聽到這消息都很害怕。袁可立問沈有容大將:“李性忠本來是你任用的人,這人怎么樣啊?”沈有容滿口擔(dān)保沒有問題。袁可立說:“我本來也知道他沒什么問題,只是暫且讓他解除兵權(quán)休息一下吧。”由此又一次看到袁可立處事的嚴謹而又從容不迫。
袁可立任職蘇州府推官時,在汛期出海(到海濱)巡查。有一個李姓軍官邀請袁可立宴飲,席間出示三把精美的日本wu6*士6*刀。袁可立接過刀仔細查看后返還于他。半年后,有戰(zhàn)報說在海上擒獲倭寇二十人,并搜查到很多倭人的物資,那個軍官讓袁可立看過的三把日本wu6*士6*刀也在這次的上報之列,因此袁可立很是懷疑。不久,琉球來朝廷進貢的使者到了,說幾個月前曾有船只隨風(fēng)漂流到這邊,把那些人放出來給他看,貢使一眼便看出他們都是琉球良民。眾人都稱贊袁可立明智如神。
當(dāng)其為蘇州府推官時,太守石昆玉因為廉潔剛正而得罪應(yīng)天巡撫(李淶)。巡撫公開奏章內(nèi)容對石昆玉進行彈劾陷害。事情交付四郡處理,四郡的官員推舉袁公執(zhí)筆(處理此事),袁公書寫文書卷宗為石昆玉洗雪冤屈,同僚們都十分害怕。袁可立說:“萬事由我一人承擔(dān)。我怎么會因為上司的淫威來誣陷賢明的太守呢?”案件調(diào)查完畢,袁可立對李巡撫宣讀供狀,聲音鏗鏘有力。巡撫十分羞愧,以屏風(fēng)遮住顏面。袁可立宣讀的聲音更加洪亮嚴厲,巡撫無地自容不得已自己彈劾去職。朝野上下都稱頌袁可立是一個剛正不屈的好官。
袁可立在御史臺任職的時候,碰到別的御史觸怒了皇帝,將要受到廷杖的責(zé)罰,各位御史都到內(nèi)閣為這位御史求情,輔臣把皇帝的意思作為理由拒絕了。袁可立在后面高聲說道:“只是宰相不愿意吧!”輔臣聞聽此言惱羞成怒。在此之前,景德門被雷擊,袁可立上疏針砭朝政時弊,譬如京郊的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講讀等六七項大事,奏章沒有往下分發(fā)。朝廷因此事將袁可立降職,再用再貶,最后竟然被削職為民,百官相救也無效。
(袁可立)七十二歲時去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西南方向有一顆很亮的星體隕落了,這顆星落地時有很大聲響。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袁枚原文:我國家百有三十余載,而江寧以校官祠于學(xué)者,只二人焉。其一曰教諭湯先生,諱偉,字鵬乎,宣城人??滴醺缗e人,居官時年已七旬。天倪甚和
- 《左傳成公成公十四年》文言文原文和翻譯【經(jīng)】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夏,衛(wèi)孫林父自晉歸于衛(wèi)。秋,叔孫僑如如齊逆女。鄭公子喜帥師伐許。九月
- 許允婦文言文翻譯《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出版的圖書,由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其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 《蘭亭集序 》原文及翻譯《蘭亭集序》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散文,它打破成規(guī),自辟徑蹊,不落窠臼,雋妙雅逸,不論繪景抒情,還
- 明史原文:①沈周,字啟南,長洲人,工詩善畫。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韻詩,上巡撫侍郎崔恭。面試《鳳凰臺賦》,援筆立就,恭大嗟異。及長,書無所不覽
- 原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
- 元史原文:拜住,安童孫也。五歲而孤,太夫人教養(yǎng)之。至大二年,襲為宿衛(wèi)長。英宗在東宮,問宿衛(wèi)之臣于左右,咸稱拜住賢。遣使召之,欲與語。拜住謂使
- 舊五代史原文:皇甫遇,常山人也。遇少好勇,及壯虬髯,善騎射。唐明宗在藩時,隸于麾下,累從戰(zhàn)有功。明宗即位,遷龍武都指揮使,遙領(lǐng)嚴州刺史。所至
- 高中文言文常見通假字整理1.悟言一室之內(nèi)。(悟,通“晤”,面對面)2.雖趣舍萬殊 。(趣,通“趨”,往,取)3.亦由今之視昔。(由,通“猶”
- 貞觀政要原文: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臨黃。武德末,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zé)之曰:“
- 明史原文:熊廷弼,字飛百,江夏人。萬歷二十五年舉鄉(xiāng)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楊鎬既喪師,廷議以廷弼熟邊事,起大理寺丞
- 《師說》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歸納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 徒: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類,屬)2、 出:其出人也遠矣(超出)二、通假字1、師
- 《桐葉封弟辨》是唐朝文學(xué)家柳宗元的作品。“辨”是一種用于辨析事物的是非真?zhèn)味右耘袛嗟恼撜f文體,韓愈的《諱辨》和柳宗元的這篇文章,都是這方面
- 國中有盜牛者,牛主得之,盜者自言改過,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無使王烈②聞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遺之,或問其故,烈曰:“此盜人能悔
- 中考文言文如何復(fù)習(xí)文言文是語文考試中的重難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考文言文如何復(fù)習(xí),歡迎參考閱讀!中考文言文復(fù)習(xí)方法1專攻背誦默寫文言文要求背
- 文言文《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原文及翻譯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原文及翻譯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
-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人也。父守,身長九尺,為人嚴毅。初事劉歆,為王莽宗卿師。通亦為五威將軍從事,出補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聞守
- 《唐雎說信陵君》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唐雎說信陵君》通過唐雎向信陵君的進言,說明一個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應(yīng)放在心上的主旨。
- 勸學(xué)文言文解析導(dǎo)語:荀子認為,人力能征服自然,應(yīng)該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wù)。因此他創(chuàng)作了《勸學(xué)》這篇文章。下面是《勸學(xué)》的翻譯,歡迎參考!勸學(xué)原文
- 文言文倒裝句常見句式解析現(xiàn)代漢語語序一般以主語在前,謂語在后;定語在前,中心語在后;狀語在前,動詞在后;謂語在前,賓語在后。如果這種順序被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