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了義上人還普陀原文
云中開寶剎,碧海信浮槎。
一火空塵劫,諸天護(hù)法華。
隨緣飛片錫,發(fā)愿禮三花。
從此皈依處,禪心定洛迦。
詩詞問答
問:送了義上人還普陀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送了義上人還普陀寫于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了義上人還普陀是什么體裁?答:五律
問:佘翔的名句有哪些?答:佘翔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麻韻
參考注釋
云中
(1).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傳說中的仙境?!冻o·九歌·云中君》:“靈皇皇兮既降,猋遠(yuǎn)舉兮云中。” 王逸 注:“云中,云神所居也。”《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四·王子喬》:“ 王子喬 ,參駕白鹿云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詞:“云中鼓吹,游徧 蓬萊 ?!?/p>
(2).高聳入云的山上。喻塵世外。 宋 嚴(yán)參 《沁園春·自適》詞:“吾應(yīng)有,云中舊隱,竹里柴扉?!?/p>
(3).比喻朝廷。 明 高啟 《寓感》詩之十六:“ 蜀 琴有奇紋,本是枯桐枝……曾持薦 黃帝 ,云中奏《咸池》?!?/p>
(4).古郡名。原為 戰(zhàn)國 趙 地, 秦 時置郡,治所在 云中縣 (今 內(nèi)蒙古 托克托 東北)。 漢 代轄境較小。有時泛指邊關(guān)。《韓非子·喻老》:“故雖有 代 、 云中 之樂,超然已無 趙 矣?!?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要途問邊急,雜虜入 云中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備兵大同》詩之二:“知有 馮唐 論將略,不令 魏尚 久 云中 。”
(5).古 云夢澤 ?!蹲髠鳌ざü哪辍罚骸?楚子 涉 雎 濟(jì) 江 ,入于 云中 。” 杜預(yù) 注:“入 云夢澤 中。” 楊伯峻 注:“傳説 云夢澤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云夢 ?!?/p>
寶剎
對佛教寺院的美稱
碧海
碧藍(lán)色的海
浮槎
(1).槎,同“ 查 ”。木筏。傳說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舊説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滋 洛陽 千種花,潤 梁園 萬頃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邊?!?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yōu)》:“阻隔著 黃河 雪浪,那怕他天漢浮槎?!?/p>
(2).槎,同“ 查 ”。木筏。指木船。 唐 韋應(yīng)物 《龍?zhí)丁吩姡骸袄艘¢兑辣卑叮ǚ謺匀战|山。” 明 徐復(fù)祚 《投梭記·鬻女》:“因逃兵火泛浮槎?!?吳玉章 《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的回憶·序詩》:“ 東亞 風(fēng)云大陸沉,浮槎東渡起雄心?!?/p>
一火
(1).一點燈光或火光。 唐 項斯 《江村夜泊》詩:“幾家深樹里,一火夜?jié)O歸?!?元 揭徯斯 《小孤山次韻》:“天昏一火明山半,石底猶疑有雷電?!?/p>
(2).一把火。 唐 吳融 《廢宅》詩:“不獨凄涼眼前事, 咸陽 一火便成原?!?郭沫若 《虎符》第四幕:“把這叛徒家里的人斬盡殺絕,把這叛徒的住宅一火而焚!”
(3).古時兵制,十人為一火?!缎绿茣け尽罚骸笆藶榛?,火有長。”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詣青城齋宮》:“諸軍有紫巾緋衣素隊約千餘人羅布郊野,每隊軍樂一火。”
(4).同“ 一伙 ”。指若干人結(jié)合成的一群?!杜f唐書·僖宗紀(jì)》:“若諸軍全捕得一火草賊,數(shù)至三百人已上者,超授將軍?!?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自入此月,即有貧者三數(shù)人為一火,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元 關(guān)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他矁一矁漫天塵土橋先斷,喝一聲拍岸驚濤水逆流,那一火怎肯干休!”
塵劫
佛教稱一世為一劫,無量無邊劫為塵劫。后亦泛指塵世的劫難?!独銍?yán)經(jīng)》卷一:“縱經(jīng)塵劫,終不能得?!?金 元好問 《龍興寺閣》詩:“桑海幾經(jīng)塵劫壞,江山獨恨酒腸乾。”《醒世恒言·黃秀才徼靈玉馬墜》:“汝誠念皈我,但尚有塵劫未脫。老僧贈汝一物,可密藏於身畔,不許一人知道,他日夫婦重逢,自有靈驗?!薄都t樓夢》第一二○回:“小女 英蓮 ,幼遭塵劫?!?廖仲愷 《留訣內(nèi)子》詩:“四十五年塵劫苦,好從解脫悟前非?!?/p>
諸天
(1).佛教語。指護(hù)法眾天神。佛經(jīng)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禪有十八天,無 * 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堕L阿含經(jīng)》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薩 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zhí)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fēng)雨塵土?!?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序:“且三界迴沉,諸天倏瞬?!薄抖鼗妥兾膮R錄·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yǎng)塔生天因緣變文》:“人民歡喜皆稱嘆,諸天愛護(hù)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法堂里擺列著諸天圣像。”《西游記》第十七回:“諸天遂來洞口報知?!?/p>
(2).指神界的眾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唐 谷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后得至諸天,或 玉京 、 蓬萊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則徐 《即目》詩:“不知身與諸天接,卻訝云從下界生?!?/p>
護(hù)法
(1) 護(hù)衛(wèi)佛法
(2) 護(hù)衛(wèi)佛法的人,后指給寺廟施舍財物的人
隨緣
(1).佛教語。謂佛應(yīng)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然羣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麤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p>
(2).順應(yīng)機緣;任其自然。《北齊書·陸法和傳》:“ 法和 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唐 張籍 《贈道士宜師》詩:“自到王城得幾年,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薄豆沤裥≌f·單符郎全州佳偶》:“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郭沫若 《圣者》:“到處隨緣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p>
發(fā)愿
佛家語。發(fā)下宏大的渡世心愿。后指表明心愿或愿望;起誓
三花
(1).三花樹的略稱。 唐 李白 《贈嵩少山焦煉師》詩:“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煙?!?明 何景明 《簡汝立》詩:“ 少室 三花無客采, 小山 叢桂有人攀?!?清 周亮工 《哭陳磐生》詩:“詩能傳五葉,筆已秀三花?!眳⒁姟?三花樹 ”。
(2).三辮;三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詩》:“鳳書裁五色,馬鬣剪三花?!?明 湯顯祖 《牡丹亭·圓駕》:“那 秦太師 他一進(jìn)門,忒楞楞的黑心搥敢搗了千下,淅另另的紫筋肝剁作三花?!?/p>
(3).道教指人的精、氣、神。 唐 呂巖 《五言》詩:“陰陽烹五彩,水火鍊三花?!眳⒁姟?三花聚頂 ”。
(4). 宋 蘇軾 《三朵花》詩序:“吾州有異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詩,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煉得道。 金 元好問 《同希顏欽叔玉華谷還會善寺即事》詩之二:“鐵笛不曾從二草,頭巾久已掛三花。”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fù)擔(dān)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皈依
佛教名詞。信仰佛教者的入教儀式。因?qū)Ψ稹⒎?、僧三寶表示歸順依附,故亦稱“三皈依”
始覺浮生無住著,頓今心地欲皈依。——唐· 李須《宿營么禪房聞梵》
心定
心安。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倒心定一些了?!?/p>


精彩推薦:
- 南粵珠江寺,吾儕此餞行。江心片石出,地下六鰲擎。殿爽疑清暑,宮寒訝水晶。靈洲堪伯仲,甘露讓崢嶸。處遠(yuǎn)亭非古,涵虛閣已更。風(fēng)鈴喧殿角,蛛網(wǎng)掛簾楹。午砌翻紅藥,春缸汲碧泓。潛龍聽佛法,巢燕污禪裎。海氣連云氣,潮聲雜吹聲。抱旗青似染,洗米掌如平。野樹周遭綠,江流映帶清。鳥飛江浦晚,帆掛海天晴。饑雀簾端語,殘霞海角明。驚濤那濺佛,急瀨似聞箏。雙鷺芳洲立,孤舟野水橫。旌旗開毒蜃,笳鼓駭奔鯨。歲德方臨乙,炎威尚伏庚。踝身巖石坐,露頂海風(fēng)迎。語梵都忘俗,臨清且濯纓。乘涼移竹塢,蔭日愛松棚。隔水僧呼渡,對江人賣餳。清冰思玉井,涼露慕金莖。天地開清泰,江山過戰(zhàn)爭。德敷來慎肅,奎聚退攙搶。夔契真元氣,芝泉豈國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