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學(xué)法提示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05 13:03:36
《文言文》的學(xué)法提示
一、學(xué)弈
1、粗讀課文,借助字典,通讀全文。學(xué)習(xí)三個生字。
2、對照注釋,把課文中的語句,用自己的話把意思說出來。
⑴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國下棋最好的人。
⑵使弈秋誨二人弈。
使的意思是讓,誨的意思是教導(dǎo)。這句話的意思是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
⑶其一人專心致志。
其,其中。這句話的意思是其中一個人學(xué)得專心致志。
⑷惟弈秋之為聽。
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
⑸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的意思是雖然,之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導(dǎo),鴻鵠指天鵝。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講,可是心里卻一直以為天鵝將要飛到這里來,想取過系著絲繩的箭,把它射下來。
⑹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這句話中的之指他,指前一個人。弗若,不如。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個人雖然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xué)習(xí),然而成績就不如他了。
⑺為是其智弗若與?
為的意思是謂、說,其的意思是他,與的意思是嗎。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
⑻曰:非然也。
非然的意思是不是這樣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是這樣的。
3、讀讀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弈秋是全國下棋最好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學(xué)得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另外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講,可是心里卻一直以為天鵝將要飛到這里來,想取過系著絲繩的箭,把它射下來。這個人雖然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xué)習(xí),然而成績就不如他了。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不是這樣的。
4、讀一讀課文,把寫兩個人學(xué)棋的態(tài)度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5、這兩個人學(xué)習(xí)的結(jié)果一樣嗎?為什么呢?
不一樣,因為他們學(xué)習(xí)的態(tài)度不一樣,一個人學(xué)得專心致志,只要弈秋說的他都聽著;另外一個雖然也在聽弈秋講,可是心里卻一直以為天鵝將要飛到這里來,想取過系著絲繩的箭,把它射下來。這個人雖然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xué)習(xí),然而成績就不如他了。
6、是不是這個人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呢?
不是這樣的,這樣的結(jié)果是由什么造成的?是因為他們兩個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不一樣,雖然都是一位老師教,但是學(xué)習(xí)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7、學(xué)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說給你的小伙伴聽。
8、朗讀課文。
二、兩小兒辯日
1、借助字典,把文章通讀一遍。
2、借助課文中的注釋,逐字逐句地把課文中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這句話中辯斗的意思是辯論,爭論。故的意思是原因,緣故。這句話的解釋是孔子到東方游說,看見兩個小孩在激烈地爭辯,孔子問他們辯論什么。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yuǎn)也。”一兒以日初出遠(yuǎn),而日中時近也。
這兩句話中,“以”的意思是以為,認(rèn)為?!叭ァ钡囊馑际请x。“日中”,即中午。這兩句話可以這樣解釋:一個小孩說:“我認(rèn)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離人近,中午時就離人遠(yuǎn)了?!绷硪粋€小孩認(rèn)為太陽剛出時離人遠(yuǎn),中午時離人近。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
這句中的“車蓋”一詞的意思是指古時候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凹啊钡囊馑际堑搅恕!坝邸钡囊馑际且环N裝酒食的敞口器具。“為”的意思是“是”。這句話可以解釋為: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時大得像車蓋一樣,到了中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這不正是遠(yuǎn)的顯得小,近的顯得大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yuǎn)者涼乎?”
“滄滄涼涼”的意思是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探湯”的意思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熱。這句話的意思是: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絲絲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就像把手伸進(jìn)熱水里,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yuǎn)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不能決也。
這句話中“決”的意思是裁決,判斷。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這句話中“孰”的意思是誰,這句話的意思是: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知識豐富呢!”
3、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個小孩爭辯的問題是什么?
課文的前四句告訴我們兩個小孩在爭論太陽的遠(yuǎn)近。
4、他們爭論太陽的遠(yuǎn)近的理由是什么?劃出來后用自己的話解釋出來。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yuǎn)者涼乎?”這兩句的意思是,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時大得像車蓋一樣,到了中午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這不正是遠(yuǎn)的顯得小、近的顯得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絲絲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像把手伸進(jìn)熱水里,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yuǎn)的就覺得涼嗎?”
5、這兩個小孩判斷太陽早上、中午離人的遠(yuǎn)近,是依據(jù)什么呢?
第一個小孩是根據(jù)視覺判斷的,第二個小孩是根據(jù)感覺判斷的。
6、你認(rèn)為這兩個小孩誰對誰錯?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這兩個小孩都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宇宙無限,知識無窮。
7、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談?wù)勀愕恼J(rèn)識。
兩個小孩的問題連孔子這個大學(xué)問家也解決不了,真是學(xué)無止境。
8、再讀一讀,試著把課文背下來。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鄭伯克段于鄢教學(xué)目標(biāo):知識與技能:了解《左傳》的相關(guān)文學(xué)常識;掌握本課的相關(guān)文言知識點。過程與方法:討論分析本課的人性性格特征;了解《左傳》
- 中考文言文試題-參考閱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回答17-22題。(14分)【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
- 《孔雀東南飛 》譯文及注釋《孔雀東南飛》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 * 本質(zhì),熱情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夫婦忠于愛情、反抗壓迫的叛逆精神,下面小編為大
-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全梳理師說《師說》一、知識點梳理1、文體知識“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既可以發(fā)表議論, 也可以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
-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譯文及注釋《湖心亭看雪》通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dú)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难晕摹?/div>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詞鑒賞—游子吟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注釋]1.游子吟:游子,在外贈黃生序袁枚 唐以詞賦取士,而昌黎下筆大慚①。夫詞賦猶慚,其不如詞賦者可知也。然昌黎卒以成進(jìn)士,其視夫薄是科而不為者,異矣。今之人田子方教育子擊選自《資治通鑒 周紀(jì)》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文言文閱讀練習(xí)和答案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初中文言文知識點歸納:重要的語句翻譯第一冊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xí)舊的知識,進(jìn)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2.學(xué)而不思則罔朱國楨王長年智斗倭寇原文:古稱操舟者為“長年”[1]。王長年,閩人,失其名。自少有膽勇,漁海上。嘉靖己未[2],倭薄會城大掠[3],長年為賊錄鬼簿序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錄鬼簿序[元]鐘嗣成賢愚壽夭,死生禍福之理,固兼乎氣數(shù)而言,圣賢未嘗不論也。蓋陰陽之詘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北史·豆盧寧傳》文言文練習(xí)及答案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題。豆盧寧,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勝,以燕?;适汲鯕w周書《柳慶傳》原文:柳慶字更興,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趙,為河?xùn)|郡守。父僧習(xí),齊奉朝請。慶幼聰敏,有器重。博涉群書,不治章句。時僧習(xí)為潁川郡召公諫厲王弭謗文言文及翻譯《召公諫厲王弭謗》選自《國語》上篇。故篇名亦作《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題中,召公亦作邵公。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召《要做則做》是清代錢泳的一篇散文,錢泳原名錢鶴,字立群,號臺仙。原文后生家每臨事①,輒(zhé)曰②:“吾不會做。③”此大謬(miù也)④。《鄒忌諷齊王納諫》文言文練習(xí)題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掌握文言文實詞的方法文言實詞一向是文言考試較容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學(xué)已掌握了大多數(shù)的實詞解釋,可是還會在準(zhǔn)確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動手一課一課對牛彈琴的文言文寓意《對牛彈琴》是東漢學(xué)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選自《牟子理惑論》,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公明儀為牛彈奏樂曲的故事。對牛彈琴比喻對不講道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