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歸納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7-12 20:57:53
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歸納
詞類活用,是高考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一般來講,高中生應(yīng)該掌握下面幾種詞類活用:
【知識梳理】
◎名詞的活用
1.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在古代漢語中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钣煤蟮囊饬x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guān),其活用的語境主要有:
①名詞+名詞,非并列修飾關(guān)系,且無謂語,一般前一個名詞做動詞。
例:晉軍函陵。(駐軍)
《燭之武退秦師》
②名詞+代詞,這時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口技》
③副詞(能愿動詞)+名詞,這時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夢游天姥吟留別》
④名詞用而、則與動詞或動詞性短語相連接,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衣冠而見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馮諼客孟嘗君》
⑤古代漢語不僅普通名詞能活用為動詞,方位名詞也常?;钣米鲃釉~。
例:下江陵,順流而東也。(攻下;向東進軍)(《前赤壁賦》)
2.名詞活用為使動詞
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并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復(fù)生,使白骨長肉)《中山狼傳》
例:元濟于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使下)
《李濟雪夜入蔡州》
3.名詞活用為意動詞
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做賓客)
《傷仲永》
例:吾數(shù)擊殺響馬賊,奪其物,故仇我。(把當做仇人)《大鐵錐傳》
4.名詞活用作狀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只有時間名詞才能直接用作狀語,普通名詞直接作狀語的很少見。而在古代漢語中,不但時間名詞可以作狀語,普通名詞作狀語的現(xiàn)象也極為常見,很值得我們注意。
普通名詞用作狀語
普通名詞直接用于動詞前作狀語,所起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還具有比較濃厚的修辭色彩。常見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在路上)《宋定伯捉鬼》
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jù)、手段或工具。
例: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愚公移山》
例:失期,法皆斬。(按法律規(guī)定)《陳涉世家》
③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
例: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狼》
例: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樣)
《鴻門宴》
④表示行為的身分或?qū)Υ姆绞健?/p>
例: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史記》
時間名詞用作狀語
時間名詞用于動詞前作狀語,主要表示行為變化的時間。需注意以下幾點:
①古代漢語時間名詞用作狀語,往往用連詞而或以把它和謂語中心詞相連接。這是現(xiàn)代漢語里所沒有的。
例:朝而往,暮而歸。
(《醉翁亭記》)
②古代漢語里日、月、歲等時間名詞,用作狀語時所表示的意義和它們平時的意義有所不同,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時間修飾。
例: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每天)《傷仲永》
例:謹食之,時而獻焉。(到時候)《捕蛇者說》
方位名詞用作狀語
古代漢語里,方位名詞也可以直接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或表示動作的趨向。
例:泰山之陽,墳水西流。(向西)《登泰山記》
例: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在外邊)
《陳涉世家》
例: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在右邊;在左邊)《核舟記》
【特別說明】要區(qū)分是名詞活用作動詞還是名詞作狀語,就看名詞后是否帶動詞,有動詞就作狀語,沒有就作動詞。
◎動詞的活用
1.動詞活用為名詞
動詞的主要作用是充當謂語,但有時也出現(xiàn)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表示與這個動詞的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人或事,這時它就活用為名詞了。
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術(shù))《賣油翁》
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埋伏的部隊,伏兵)
《曹列論戰(zhàn)》
例: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產(chǎn)的東西,收入的財物)《捕蛇者說》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guān)系,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chǎn)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一般說來,活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shù)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時,后面就帶有賓語。翻譯時要采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外連衡而斗諸侯。(使斗)《過秦論》
例:可燒而走也。(使逃跑)《赤壁之戰(zhàn)》
及物動詞也有活用為使動的,但較少見。
例:晉侯飲趙盾酒。(使趙盾飲酒)《左傳·晉靈公不君》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使同列朝)《過秦論》
及物動詞本來就帶賓語,在形式上與使動用法沒有區(qū)別,區(qū)別只在意義上,這就需要認真具體分析具體語言環(huán)境,根據(jù)上下文來分辨。
3.動詞的為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發(fā)出的,這種用法就是動詞的為動用法。
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為哭泣)《病梅館記》
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為而死)《陳涉世家》
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fù)哀后人也。(為哀嘆)《阿房宮賦》
◎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在文言文中,形容詞如果處在主語或賓語及判斷句謂語的位置上,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義,它就活用為名詞。
例:四美具,二難并。(美好的事物;難得的賢主嘉賓)
《滕王閣序》
例: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舊交情)
《赤壁之戰(zhàn)》
例: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堅硬的鎧甲;鋒利的武器)
《陳涉世家》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形容詞本身是不能帶賓語的,但有時后面卻帶了賓語(但又不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這時候形容詞就活用為動詞。
例: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感到熱、感到?jīng)?
《兩小兒辯日》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懾、威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就活用為使動詞。
例:春風又綠江南岸。(使變綠)《泊船瓜州》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為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
例:漁人甚異之。(認為奇怪)《桃花源記》
◎數(shù)詞的活用
作為實詞的數(shù)詞在古漢語中活用作動詞的情形比較少見,一般來說,數(shù)詞直接處于謂語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動詞。
例: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統(tǒng)一)
《史記·秦本紀》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議介子推不言祿居爭奪奔競之中,而見曠逸高世之舉。囂塵滯慮一掃而空,心開目明,頓還舊觀。暑風旱雨不足以喻其快也,渴漿饑炙不足以喻其美也,沂浴雩
- 文言文《縣令丞簿史題名碑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武鄉(xiāng)吳侯令陽信,以最①稱。收令與丞與簿若②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樹之于其聽政堂之東,時正德
- 周書原文:于翼字文若,太師、燕公謹之子。美風儀,有識度。孝閔帝踐阼,出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蒞此州,頗有惠政。翼又推誠布信,事存寬簡,夷夏感悅
- 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梳理高中語文學(xué)習中,文言文是重點,下面是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梳理,歡迎參考閱讀!1、通假字(例)肇錫余以嘉名(同
- 百家姓路文言文《百家姓?路》作者:佚名歷史來源「路」源出:一: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jù)《唐書.宰相世系表》云:帝摯子玄元, 堯時于中路。夏代為
- 遼史原文:蕭韓家奴,字休堅,涅剌部人,中書令安摶之孫。少好學(xué),弱冠入南山讀書,博覽經(jīng)史。統(tǒng)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驅(qū)策,其奴得善價鬻之。
- 李孝壽,字景山,李及之子。為開封府戶曹參軍。元符中,呂嘉問知府事,受章悼、蔡卞指,鍛煉上書人,命孝壽攝司錄事,成其獄?;兆诩次?,嘉問先已得罪
- 《天子門生》文言文閱讀習題天子門生盤石趙逵,以紹興辛未①魁集英之唱。后三年,以故事召歸為校書郎。時秦檜老矣,怙權(quán)殺天下善類以立成,縉紳脅息。
- 和士開,字彥通,清都臨漳人也文言文閱讀及答①和士開,字彥通,清都臨漳人也。其先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士開幼而聰慧,選為國子學(xué)生,解悟捷疾,為
- 宋史原文:陸秀夫字君實,楚州鹽城人。生三歲,其父徙家鎮(zhèn)江。稍長,從其鄉(xiāng)二孟先生學(xué),孟之徒恒百余,獨指秀夫曰:“此非凡兒也?!本岸ㄔ辏沁M士
- 晉書原文: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人,漢司空爽曾孫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歲能屬文。從外祖魏太傅鐘繇曰:“此兒當及其曾祖?!奔?/div>清史稿原文:王士禎,字貽上,山東新城①人。幼慧,即能詩。順治十五年進士。明年授江南揚州推官。侍郎葉成格被命駐江寧,按治通海寇②獄,株連眾,士高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答案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趙延進,澶州頓丘人。父暉,周太子太師。延進頗親學(xué),嘗與亂軍入民家楊播,字延慶,自云恒農(nóng)華陰人也。祖真,河內(nèi)、清河二郡太守。父懿,延興未為廣平太守,有稱績。高祖南巡,吏人頌之,加寧遠將軍,賜帛三百匹。楊播本鑿壁借光的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chǔ)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鑿壁借光的文言文翻譯是什么?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歡迎閱讀!匡衡鑿壁借光王平甫文集序曾鞏王平甫既沒,其家集其遺文為百卷,屬予序。平甫自少已杰然以材高見于世,為文思若決河,語出驚人,一時爭傳誦之。其學(xué)問尤敏,而資之真德秀,字景言,建之浦城人,登慶元五年進士第,授南劍州判官,繼試,中博學(xué)宏詞科,入閩帥幕,召為太學(xué)正,嘉定元年遷博士。后屢遷至中書舍人。江東原文: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譯文/翻譯:經(jīng)常懷念隋書原文:裴政字德表,河?xùn)|聞喜人也。政博聞強記,達于時政,為當時所稱。政明習故事,簿案盈幾,剖決如流,用法寬平,無有冤濫。囚徒犯極刑者,乃許《明史·鄭亨》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鄭亨,合肥人。父用,請老,亨嗣職。洪武二十五年,應(yīng)募持檄諭韃靼,至斡難河。燕師起,以所部降。戰(zhàn)真定,先登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