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的判斷句整理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1-05 13:44:22
高考語文文言文的判斷句整理
高考語文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否定句、詞序(倒裝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結(jié)構(gòu)(習(xí)慣句式)。除了“疑問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在古代漢語中,判斷句一般是以名詞或名詞短語為謂語而表示判斷的。判斷句是對人或事物表示斷定,斷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屬于什么的句式。
1.【高考語文】判斷句的類型
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資也。(……也)
3.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者,……)
4. 劉備天下梟雄。(……,……)
(這四種是由“者、也”表判斷的類型)
5.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者也)
6. 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乃)
7. 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為)
8.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則)
9. 即今之縲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詞用,不表判斷)
2.【高考語文】判斷句常見用法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dāng)謂語,對主語進(jìn)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迸袛嗑渲校袝r“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庇械呐袛嗑洌辉谥髡Z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qiáng)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無標(biāo)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biāo)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qiáng)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 “非”,都不是判斷詞。
3.【高考語文】判斷句常見形式及例句
1、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形式為:“……者,……也?!崩纾?/p>
①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語后面不用“者”,只在謂語后面用“也”,形式為:“……,……也。”例如:
①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斷句,“者、也”全不用。例如:
①晉鄙嚄唶宿將…… ②劉備天下梟雄……
4、用“乃”“為”“即”等表示判斷,也是常見形式。例如: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③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5、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較晚。例如:
①巨是凡人…… ②問今是何世……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高考語文快速讀懂文言文的技巧近年來高考所選考的文言文的體裁大多是人物傳記,下面我們就以人物傳記為例進(jìn)行一些分析解說。我們也知道,要答好文言文
- 南唐書卷節(jié)選文言文及答案常夢錫,字孟圖,扶風(fēng)人,或曰京兆萬年人也。岐王李茂貞不貴文士,故其俗以狗馬馳射博弈為豪。夢錫少獨好學(xué),善屬文,累為秦
- 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xiàn)位于,河南省濟(jì)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初中文言文知識點歸納之重要語句第一冊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xí)舊的知識,進(jìn)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
- 漢書原文:灌將軍夫者字仲孺,潁陰人也。父張孟,嘗為潁陰侯灌嬰舍人,得幸,因進(jìn)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為灌孟。吳、楚反時,潁陰侯灌何為將軍,屬
- 劉氏善舉文言文翻譯原文劉氏者,某鄉(xiāng)寡婦也,育一兒,晝則疾耕于田間,夜則紡織于燭下,竟年如是。鄰有貧乏者,劉氏輒(zhé)以斗升相濟(jì)。偶有無衣
- 新五代史原文:王晏球,字瑩之,洛陽人也。梁遣捉生軍將李霸將千人戍楊劉,霸夜作亂,自水門入。晏球聞亂,不俟命,率龍驤五百騎擊之,賊勢稍卻。末帝
- 宋書原文: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
- 王右軍詐熟眠文言文閱讀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問題王右軍①年減十歲②時,大將軍③甚愛之,恒置帳中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錢
- 文言文的原文賞析方法及譯文解析陳規(guī),字正叔,絳州稷山人。明昌五年詞賦進(jìn)士,南渡為監(jiān)察御史。貞祐三年十一月,上章言:“警巡使馮祥進(jìn)由刀筆,無他
- 高克恭,字彥敬。父亨,字嘉甫,有時名。世祖時,臺、省交章論薦。召對便殿,稱旨,世祖欲官之。固辭,歸老房山卒。克恭傳家學(xué),于群經(jīng)奧義,靡不研究
- 隋文獻(xiàn)皇后獨孤氏,諱伽羅,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衛(wèi)公信之女也。信見文帝有奇表,故以后妻焉。帝與后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后姊為周明帝后,長女為周
- 三人越谷原文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與之臨乎淵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謂之勇,不然為怯?!北擞抡邜u怯,必跳而越焉,其
- 端午節(jié)詩選端 午(唐)文 秀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唐)殷堯藩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
- 清史稿原文: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禎十六年進(jìn)士,改庶吉士。順治三年,以安慶巡撫李猶龍薦,授國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禮科給事中。六年,
- 高中文言文教學(xué)應(yīng)該怎么教高中文言文教學(xué)應(yīng)該在乎什么。周二上午,聽了廈門六中楊書松老師在珠海借班做課,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biāo)必修語文第三單元的第
- 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1-6年級古詩大全60首人教版小學(xué)古詩大全(最新)【小學(xué)一年級】上冊: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當(dāng)前中學(xué)文言文教學(xué)論爭誤區(qū)辨析論文摘要:當(dāng)前文言文教學(xué)的相關(guān)論爭中存在著文言文價值的錯位、文言文教學(xué)價值認(rèn)知主體的缺失兩類誤區(qū)。對此,在以文
- 北史原文:韋珍,字靈智,孝文賜名焉。父尚,字文叔。位樂安王良安西府從事中郎。卒,贈雍州刺史。珍少有志操,歷位尚書南部郎。孝文初,蠻首極誕歸款
- 原文: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譯文/翻譯:離別以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