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復(fù)習(xí)知識點整理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09 06:28:59
文言句式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復(fù)習(xí)知識點整理
1、判斷句
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jù)上下文判斷。
(1)“為”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2)“乃”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 例: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3)“即”表肯定判斷,可譯為“就是”例:吟鞭東指即天涯
(4)“則”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是”做動詞,表肯定判斷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聞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6)“非”表否定判斷,可譯為“不是” 非天質(zhì)之卑 兵革非不堅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也” 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戰(zhàn),勇氣也
(11)“……也”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個詞或某個成分的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較為常見。主要有:
(1)省略主語
a承前省 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 b 蒙后省 c對話省 例《曹劌論戰(zhàn)》
(此)忠之屬也。(《曹劌論戰(zhàn)》)(此,代前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謂語或省略動詞
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3)省略賓語
投(之)以骨。(《狼》)
君與(之)俱來。(《隆中對》)
(4)省略介詞
林盡(于)水源。(《桃花源記》)
急湍甚(于)箭。(《與朱元思書》)
(5)省略量詞
文言文中數(shù)詞后常省略量詞
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
孔子?xùn)|游,見兩(個)小兒斗 二(個)男新戰(zhàn)死
3、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diào)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dāng)賓語、疑問代詞充當(dāng)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biāo)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 “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例1: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 “荷擔(dān)者三夫”是“三夫荷擔(dān)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dān)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dān)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勺g為“具有隱逸氣質(zhì)的花”
例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zhì)的花”
例4:嘗貽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A、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譯作補語外,大都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為“于我有何”的倒裝句,介賓結(jié)構(gòu)“于我”后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帝”后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 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南陽、于亂世”后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B、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例:屠懼,投以骨。 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骨”后置。譯為“把骨頭
扔給它”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尉首”
后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
述”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文”后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
之效 “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是“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討賊興
復(fù)之效”后置。
4、被動句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jù)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1)沒有標(biāo)志詞語,意念上的被動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 被……所感動
(2)有標(biāo)志詞語
a “為”表被動 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b “為……所……”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動 管夷吾舉于士 “舉于……”即“在……被舉薦”。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課文中固定結(jié)構(gòu)有:“不亦……乎”“有……者”“得無……乎”“如……何”“奈……何”“然則……”等。
(1)“不亦……乎”相當(dāng)于“不是……嗎”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當(dāng)于“對……該怎么辦”“把……怎么樣”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 其如土石何 即“能把土石怎么樣呢”
(3)“以……為……”相當(dāng)于“把……當(dāng)作……”例: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即“把叢草當(dāng)作樹林,把蟲蟻當(dāng)作禽獸……”
(4)“何……為”相當(dāng)于“為什么要……呢”“為什么會……呢”例:此何遽不為福也
即“為什么不會變成福呢”
(5)何以 例:何以戰(zhàn)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同步練習(xí)文言文同步練習(xí)文言文一、形近字組詞。弈()俱()援()盂()奕()懼()緩()孟()二、按要求寫四字詞語。1.意思與“專心致志”相近
- 【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
- 游玉華山記【宋】張緡由宜君縣西南行四十里,有山夾道而來者,玉華也。其南曰野火谷,有石常燃,望之如爨煙,而莫知其所自也。野火之西曰鳳皇谷,則唐
- 文言文中的成語·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xì)毛。比喻目光敏銳,連極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 丹霞記【清】袁枚甲辰春暮,余至東粵,聞仁化有丹霞之勝,遂泊五馬峰下,另買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橫皴,無直理,一層至千萬層,箍圍不斷
- 羊續(xù)字興祖,太山平陽人也。續(xù)以忠臣子孫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將軍竇武府。及武敗,坐黨事,禁錮十余年,幽居守靜。及 * 解,復(fù)辟太尉府,四遷為廬江
- 沈恪,字子恭,吳興武康人也。深沈有干局。梁新渝侯蕭映為郡將,召為主簿。盧子略之反也,恪拒戰(zhàn)有功,除中兵參軍。高祖與恪同郡,情好甚暱,蕭映卒后
- 北山移文文言文翻譯《北山移文》是孔稚珪所寫的駢體文。文章一開始表彰真隱士以樹立榜樣,接著指出假隱士周颙的名字,并把他隱居時與出仕后截然不同的
- 穆寧,懷州河內(nèi)人也。父元休,以文學(xué)著。撰《洪范外傳》十篇,開元中獻之。玄宗賜帛,授偃師縣丞、安陽令。寧清慎剛正,重交游,以氣節(jié)自任。少以明經(jīng)
- 《問說》文言文賞析《問說》的中心論點為“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敘述了“問”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問說》文言文賞析,希望對你
- 宋史王綸傳文言文翻譯王綸,字德言。建康(今江蘇南京)人。紹興進士,授平江昆山主簿,歷鎮(zhèn)江、婺州、臨安府教授,權(quán)國子正,南宋官員。下面是宋史王
- 文言文訓(xùn)練:曹劌論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左傳》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
- 馬森,字孔養(yǎng),懷安人。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墜,殞焉。俊紿其妻曰“我誤也”,不之罪。逾年而舉森。嘉靖十四年成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太平知府。民
- 文言文閱讀兩小兒辯日習(xí)題練習(xí)及答案兩小兒辯日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yuǎn)也。一兒以日初出遠(yuǎn),而日中
- 于仲文,字次武,髫齔就學(xué),耽閱不倦。及長,倜儻有大志,氣調(diào)英拔。起家為趙王屬,尋遷安固太守。高祖為丞相,尉迥作亂,遣將檀讓收河南之地。復(fù)使人
- 文言文《獻曲求詩》閱讀答案及譯文元豐①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東坡②生日,置酒赤壁磯下,踞高峰,俯鵲巢,酒酣,笛聲起于江上??陀泄?、尤二生,頗知音,
- 游觀音崖記[明]都穆①丁卯春,來官南都,地稱佳麗,凡山之近而可游者,往往游之。聞觀音崖屹立長江之上,為天下絕景,獨以道遠(yuǎn)不及登。九月甲子,工
- 明史原文:傅宗龍,字仲綸,云南昆明人。萬歷三十八年進士。除銅梁知縣,調(diào)巴縣,行取,入為戶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啟元年,遼陽破,帝下募兵之令
- 新五代史原文:康延孝,代北人也。為太原軍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為左右先鋒指揮使。延孝見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騎奔于唐。見莊宗
- 杜佑傳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翻譯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父希望,重然諾,所交游皆一時俊杰。為安陵令,都督宋慶禮表其異政,后坐小累去官。佑以蔭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