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蔡邕傳》“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05 03:30:48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少博學(xué),師事太傅胡廣,唯辭章、數(shù)術(shù)、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與叔父從弟同居,三世不分財,鄉(xiāng)黨高其義。
桓帝時,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聞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陳留太守督促發(fā)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師,稱疾而歸。閑居玩古,不交當(dāng)世。
建寧三年,辟司徒橋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邕以經(jīng)籍去圣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后學(xué)。熹平四年,乃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經(jīng)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xué)門外。
中平六年,靈帝崩,董卓為司空,聞邕名高,辟之,稱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庇智须分菘づe邕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見敬重。卓重邕才學(xué),厚相遇待,每集謨,輒令邕鼓琴贊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陳留也,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陀袕椙儆谄?,邕至門試潛聽之,曰:“僖!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來,至門而去?!辩咚貫榘钹l(xiāng)所宗,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彈琴者曰:“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形于聲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當(dāng)之矣。”
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馳往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dāng)續(xù)成后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無實,誅之無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zhí)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圣德,復(fù)使吾黨蒙其訕議。”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jì)也,制作,國之典也。滅紀(jì)廢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獄中,年六十一,搢紳諸儒莫不流涕。北海鄭玄聞而嘆曰:“漢世之事,誰與正之!”兗州陳留間皆畫像而頌焉。
(選自《后漢書·蔡邕傳》,有刪節(jié))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鄉(xiāng)黨高其義:“鄉(xiāng)”是古代地方行政單位,所轄范圍歷代不同;“黨”是古代地方組織單位,古代五百家為黨,合而稱鄉(xiāng)黨,指鄉(xiāng)里、家鄉(xiāng),文中是指鄉(xiāng)族朋友。
B.搢紳諸儒莫不流涕:“搢”有“插”之意,“紳”是指古代仕宦者圍于腰際的大帶?!皳|紳”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紳”中,代指有官職的或做過官的人。
C.我力能族人:“族人”是由兩個單音節(jié)詞“族”和“人”組成,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族人”,“族”的用法和“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的“族”是相同的。
D.正定六經(jīng)文字:“六經(jīng)”是指《詩經(jīng)》《禮記》《尚書》《周易》《春秋》《孝經(jīng)》六部儒家經(jīng)典,《師說》中“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中的“六藝”也是指的這六部經(jīng)書。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B.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C.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D.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中常侍徐璜等聽說蔡邕善于彈琴,于是奏明皇帝,由陳留太守督促蔡邕進京,但進京途中,蔡邕走到偃師就假稱生病,回家了。
B.蔡邕在陳留時,他的鄰居請他赴宴,他走到門口卻離去了,是因為他從彈琴者的琴聲中聽出了殺意,這正是他妙操音律的表現(xiàn)。
C.蔡邕被司徒橋玄請人自己的幕府,在東觀研究修撰史書,蔡邕認(rèn)為經(jīng)書離圣人的境界很遠,文字又有很多錯誤,因此請求修正。
D.王允將漢武帝不殺司馬遷類比自己不殺蔡邕,意在強調(diào)如果留下蔡邕,白己將會像漢武帝受到司馬遷毀謗一樣受到蔡邕毀謗。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5分)
(2)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jì)也,制作,國之典也。滅紀(jì)廢典,其能久乎?(5分)
參考答案
4.D(《孝經(jīng)》應(yīng)改為《樂經(jīng)》。)
5.B(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6.C(蔡邕認(rèn)為經(jīng)書離“圣人的時代”久遠,文字有很多錯誤。)
7.(1)我剛才彈琴時,看見螳螂正爬向一只嗚叫的蟬,蟬將要離開卻沒有飛起,螳螂為之進退不停。(采分點:向、方向、卻各1分,句意2分)
(2)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國家的楷模,史著是國家的經(jīng)典。毀滅楷模,廢除經(jīng)典,國家難道能夠長久嗎?(采分點:“王公其不長世乎”巾的其,紀(jì)、制作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蔡邕字伯喈,是陳留圉人。他年輕時知識淵博,以師禮侍奉太傅胡廣。他喜歡文章、數(shù)術(shù)、天文,善于彈奏音樂。
蔡邕性情忠實孝順,母親曾經(jīng)久病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寒暑節(jié)氣變化的時候,不曾解開衣衫,七十天不臥睡(去照顧母親)。母親去世后,他在墳?zāi)古赃吷w屋住下,行為舉止都依照禮的要求。有溫順的兔子順從地呆在他的屋子旁邊,又有兩棵樹的枝干合生在一起,遠近的人都覺得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觀看。
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鄉(xiāng)里的人都敬重他的義節(jié)。
桓帝時,中常侍徐璜等五侯專權(quán)肆行,他們聽說蔡邕善于彈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陳留太守督促蔡邕進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師,托詞生病回到家鄉(xiāng)了。他在家閑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
建寧三年,被召到司徒橋玄府上任職,橋玄對他很尊敬。后來國君征召他,任命他擔(dān)任郎中,在東觀研究修撰史書。又升為議郎。蔡邕認(rèn)為經(jīng)籍距圣人著述的時間久遠,文字錯誤多,俗儒牽強附會,貽誤后來的學(xué)子。
熹平四年,就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等奏請正定《六經(jīng)》文字。靈帝批準(zhǔn)了,蔡邕就用紅筆親自寫在碑上,使工人刻好立于太學(xué)門外。
中平六年,靈帝去世,董卓擔(dān)任司空,聽說蔡邕名氣大,召他為官,蔡邕推說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罵說:“我有sha6*人之權(quán),蔡邕縱然驕傲,也是不過轉(zhuǎn)足之間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沒有辦法,到了,代理祭酒,很受敬重。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學(xué),對他非??蜌猓康脚e行宴會,往往令蔡邕鼓琴助興,蔡邕也有心出力幫助。
當(dāng)初,蔡邕在陳留時,他的鄰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時大家酒喝得正高興,有一個客人在屏風(fēng)后彈琴,蔡邕到門口偷偷地聽,大驚道:“??!用音樂來請我卻有殺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訴主人說:“蔡君剛才來了,到門口卻離開了。”因為蔡邕向來是被同鄉(xiāng)敬重的人,主人急忙親自追上去并且追問他逃離的原因,蔡邕把情況詳細地告訴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彈琴的人說:“我剛才彈琴時,看見螳螂正爬向一只嗚叫的蟬,蟬將要離開卻沒有飛起,螳螂為之進退不停。我內(nèi)心很緊張,擔(dān)心螳螂抓不到它啊。這難道就是顯露在琴聲中的殺心嗎?”蔡邕笑著說:“這就完全符合了?!?br/>等到董卓被殺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無意中談起此事,深為嘆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來。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給廷尉去治罪。蔡邕上書謝罪,請求只刺面砍腳,以便繼續(xù)修成漢史。在朝官員們很多人同情營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騎著快馬去見王允,對他說:“蔡邕是當(dāng)代少有的奇才,對漢朝的史事很熟悉,應(yīng)該讓他續(xù)成后漢史,修成一代典籍。況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無確切事實,殺了他恐怕會失去人心吧?”王允說:“過去漢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出毀謗的書,流傳于后世?,F(xiàn)今國家中途衰落,國家政權(quán)不穩(wěn)固,不能讓奸邪諂媚的臣子在幼主旁邊寫文章。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們蒙受毀謗議論?!碧就顺鰜韺θ苏f:“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國家的楷模,史著是國家的經(jīng)典。毀滅楷模,廢除經(jīng)典,國家難道能夠長久?”
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卻來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獄中,終年六十一歲。官員學(xué)者沒有不為此而流淚的。北海人鄭玄得到這一消息感嘆說:“關(guān)于漢代的史事,還有誰能匡正呢!”兗州、陳留等地都畫他的像來稱頌他。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周書賀蘭祥傳文言文閱讀附答案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賀蘭祥字盛樂。其先與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鎮(zhèn)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為鄉(xiāng)閭
- 邵長蘅原文:崇禎十四年,閻應(yīng)元遷江陰縣典史。始至,有江盜百艘,張幟乘潮,闌入內(nèi)地,將薄城。應(yīng)元帶刀鞬出,躍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從我殺賊護
- 對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討論閱讀題及答案試題內(nèi)容:四(17分)幾年前,某刊物就中學(xué)生學(xué)習(xí)文言文問題組織了一次座談,下面是其中三個人的發(fā)言。讀后完成26
- 陸游筑書巢 原文: 吾室之內(nèi),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
- 李鉞,字虔甫,祥符人。弘治九年進士。除御史。巡視中城,理河?xùn)|鹽政,歷有聲績。正德改元,天鳴星變。偕同官陳數(shù)事,論中官李興、寧謹(jǐn)、苗逵、高鳳等
- 《道山亭》原文及欣賞《道山亭記》記述了烏山風(fēng)景和福州面貌、風(fēng)土民俗。下面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一篇《道山亭》原文及欣賞,歡迎大家閱讀!《道山亭》
- 吳奎原文:府君諱闕,字舜舉,世著籍彭城之滕縣。君少舉進士,以父任太廟齋郎,不樂仕宦。學(xué)通古今,重意氣然諾,西方之英才名士從之游。君雖隱居,常
- 梁冀字伯卓。為人鳶肩豺目,洞精黨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計。少為貴戚,逸游自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職暴恣,多非法,父商所親客洛陽令呂放,頗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句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判斷句?,F(xiàn)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判斷。但在古漢語里,是多作
- 薛瑄《河崖之蛇》的文言文原文翻譯河崖之蛇瀕河居者為予言(1),近年有大蛇穴禹門下巖石中(2),常束尾崖樹顛,垂首于河,伺食魚鱉之類,已而復(fù)上
- 樊叔略,陳留人也。父歡,仕魏為南兗州刺史、阿陽侯。屬高氏專權(quán),將謀興復(fù)之計,為高氏所誅。叔略時在髫齔①,遂被腐刑,給使殿省。身長九尺,志氣不
-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將軍袁術(shù)、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nèi)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
- 文言文閱讀理解習(xí)題及解析遂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逆軍吏,愿舉國為內(nèi)
- 晏子使吳文言文的翻譯導(dǎo)語: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謚號“平”,夷維(今山東省萊州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
- 劉大櫆原文:封大夫方君諱祈宜,字亦桓,歙縣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業(yè)賈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遠離,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
- 孔子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幾死乎?”曰:“然?!薄白訍核篮酰俊痹唬骸叭??!比卧唬骸坝鑷L言不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
- 初中語文文言文的翻譯技巧指導(dǎo)語文的學(xué)習(xí)需要大家每天的積累,這樣才能提高語文成績,小編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初中文言文翻譯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
- 程氏愛鳥的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程氏愛鳥》是北宋蘇軾寫的一篇文章,該文寫的是蘇軾的母親對鳥雀好,而鳥雀們也愿意在蘇軾家院子里無慮的生活。下面是小
- 章頻,字簡之,建州浦城人。與弟頔皆以進士試禮部預(yù)選,會詔兄弟毋并舉,頻即推其弟,棄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試秘書省校書郎、知南昌縣,改大理寺丞
- 《明史·鄭亨》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鄭亨,合肥人。父用,請老,亨嗣職。洪武二十五年,應(yīng)募持檄諭韃靼,至斡難河。燕師起,以所部降。戰(zhàn)真定,先登